我是唐伯虎
“地溝油”上餐桌是真的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23 15:04:12
顧名思義,這種油來自地溝,也就是餐飲業的廢油,有的已經排入地溝。據說,這種油經過簡單加工,放到大鍋中加熱,再加入某種化學原料,廢油中的殘渣和雜質
就被分離出來,沉淀在鍋底。在上層相對清澈的油肉眼看上去與普通油差別不大。于是,一些快餐店、大排檔、小攤,包括一些企業的內部員工食堂,因為價格低,
看上去也清澈透明,所以成了一些黑心的店主的選擇。“地溝油”就這樣上了餐桌。
對餐飲的廢油經過簡單加工就可以上餐桌這種說法我持懷疑態度!
在食用油的加工過程中,有一個精煉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脫膠、脫酸、脫蠟和脫臭這樣幾種處理。大家知道,食用油來自油料作物的種子,例如花生、大豆、棉籽、
菜籽等等。生產食用油的第一步是把油從這些種子含的油提取出來。提取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榨和浸。不論使用那種方法,得到的都是粗油(也稱之為毛油)。粗油
必須經過精煉才是我們使用的食用油。
為什么要精煉?因為粗油的顏色、澄清度、酸度和氣味(包括食用時的味道)都不能到達食用油的要求。
食用油的精煉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很多小的食用油企業或者因為技術問題,或者因為設備問題,精煉作的不好,市場或者用戶接受起來就比較難,因此這種油的價格也就比較低。
脫臭的目的是把粗油的異味去掉,這是食用油生產過程中最難的。菜籽油、棉籽油的產量和銷量不大,主要原因也在這里。
我相信來自地溝的廢油把它弄其清澈不難。但是,要把這種油的顏色也弄得和我們在市場上買的食用油差不多,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起碼在鍋里加熱,再加點什么化學原料是做不到的。
把廢油的異味去掉,那就更加不容易。一個正規的生產廠,使用的是油料作物種子,去掉異味還那么不容易,大鍋一煮,再加點化學原料就可以把異味去掉,我以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我懷疑,懷疑地溝油是否真的上了餐桌。
相關閱讀:
- 餐桌上的防病“搭檔” (健康千萬家, 2010-1-24)
- 揪出"地溝油":每年約150萬噸地溝油流向餐桌 (hongjingzi, 2010-1-25)
- 中國人一年吃掉300萬噸地溝油 (hongjingzi, 2010-3-18)
- 全國嚴查地溝油一次性筷子 將銷毀隱患產品 (hongjingzi, 2010-3-19)
- 人民時評:"地溝油"新聞過后,百姓只能無畏和淡忘? (hongjingzi, 2010-3-19)
- 為什么沒有檢測“地溝油”的有效方法? (健康千萬家, 2010-3-19)
- 地溝油屢禁不止 需從源頭抓起 (hongjingzi, 2010-3-19)
- 業內人士稱部分花生油由地溝油和香精勾兌 (hongjingzi, 2010-3-20)
- 誰在按療程吃地溝油 (haohaorenjia, 2010-3-21)
- 鑒別地溝油,為什么必需親去撈自地溝油? (健康千萬家, 2010-3-22)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地溝油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