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常不錯的研究生心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20 11:09:59/ 個人分類:研究生心得
一、 研究生必備四本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一定要首先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作為研究生下面這幾個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實驗記錄本(包括試驗準備本),這當然首當其沖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說了;
2,Idea記錄本,每次看文獻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先記下,由此產生的idea更不能放過,這可是做研究的本錢,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以后翻翻會更有想法的;
3,專業概念以及理論進展記錄本,每個人不可能對自己領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門者更是如此,這時候小小一個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講座記錄本,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雜,記錄聽到的內容,更要記錄瞬間的靈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視!
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過作為我們這些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來說,還有一個應該具備的本子就是英語好句記錄本。
二、論文寫作要點
1、選題要小,開掘要深;不要題目很大,內容卻很單薄。
2、寫作前要讀好書、翻閱大量資料、注意學術積累,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重利用網絡,特別是一些專業數據庫
3、“選題新、方法新、資料新”的三新原則(老板教導的)
4、“新題新做”和“小題大做
總之,一點之見即成文。
三、如何撰寫實驗研究論文(唐朝樞)
論文發表意識:基礎研究成果的表達方式;是否急于發表(創新與嚴謹的關系);發表的論文與學位論文的區別(反映科學事實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
論文格式:原著、快報、簡報、摘要。不同于教科書、講義,更不同于工作總結。
撰寫前的準備工作:復習和準備好相關文獻;再次審定實驗目的(學術思想,Idea);實驗資料完整并再次審核
1.Introduction:
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現狀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礎;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說);對象;方法;結果。在… 模型上,觀察 … 指標, 以探討 … (目的)
2. M & M
⑴ 材料的寫法和意義; 倫理.
⑵ 程序與指標。操作程序:能序貫,可操作性;方法: 多指標方法的排序;引出參照文獻簡述;改良之處;哪些詳或簡? ⑶ 統計學處理
3. Results
⑴指標歸類描述,忌流水帳。不分析不解釋,但要體現思路
⑵ 文字、圖、表相對獨立,但避免重復
⑶ 避免統計錯誤:對照,均衡,隨即,重復。計量-計數、絕對值-相對值、專一指標—綜合指標的轉換。盲判與非盲判。技術資料直接概率法與卡方檢驗;多組資料 與兩組資料;等級相關與直線相關;多因素與單因素分析;配對資料與獨立樣本資料;非正態分布資料;例數不當;平行管,混合樣本;突出差異(絕對值, Δ值,變化%; 聯合×、÷比值,分亞組等)有效位數的保留。統計學結論與專業結論。
4. Discussion
⑴ 背景材料:展開問題的提出;有關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識內容(不要離題太遠)
⑵ 本實驗結果分析:各指標的意義(與文獻值比較),結果說明什么問題
⑶ 進一步對結果機理分析:結合文獻
⑷ 本工作的意義、結語或小結,進一步提出的新問題
其它注意點:
① 引證討論文獻知識太多(不同于學位論文),掩蓋了本工作的貢獻
② 分析不合邏輯,結論不當
③ 討論太浮淺,文獻知識不熟悉
④ 寫成工作總結,缺乏學術高度
⑤ 要正確使用縮寫詞,尤其是組別縮寫詞
5. 參考文獻:為什么要引文獻
⑴ 立論依據的文獻:新,權威性文獻,不用快報或摘要
⑵ 自己工作的自引:工作連續性
⑶ 實驗結果與文獻資料比較:新,可用快報, 會議及個人咨詢資料
⑷ 方法學:經典文獻,注意引文準確,不要轉引
6. 摘要:
問題的提出(Background);本工作目的;對象;方法(指標,分組);主要結果(數據,統計);結論與展望
7.再推敲文章題目:不切題,過大、過小
8.投稿:按雜志稿約修定(留底).引用該雜志文章.忌一稿兩投
9.致命傷:目的不明確;重復性工作無創新;方法學問題致結果不可信.臨床研究:倫理;病例和對照選擇;臨床關系充分分析
四、如何寫好論文討論部分:科學論文的討論需要結構化
建議科學論文討論部分使用的結構:陳述主要發現,本研究的長處和短處、同其它研究比較的長處和短處;特別要討論結果中的差別、研究的意義、未解答的問題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討 論一開始要重新說明主要發現,用一個句子表示較為理想。接著全面說明本研究的長處和短處,兩者不可偏廢。實際上,編輯和讀者最注意研究的短處,這是所有醫 學研究不可避免的。編輯和讀者一旦發現研究的短處,而作者未加討論,他們對文章的信任會發生動搖,心生疑竇:是否還有他們和作者都未發現的其它弱點呢?
其次,將該研究與以前的工作聯系起來,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較其優劣。與其它研究進行對照,切忌將自己的缺陷掩蓋起來。重要的是 應該討論為什么會得出不同于別人的結論,作者可以放開去推測;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結果為什么與別人的結果有差別,就不便作這種推測,也不該斷言自已 的研究結果正確,而別人的錯誤。
接著應該討論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釋自己的研究發現,以及對臨床醫生或決策者有什么意義?此刻,作 者的境地是危險的,多數編輯和讀者能夠理解作者的謹慎,不逾實證界限。由讀者自己去判斷研究的意義:他們是會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結果證明不了什 么,防止讀者得出過度、不實的結論。最后,應點明哪些問題尚未解答,以及要繼續做的工作。顯然,編輯和讀者不喜歡夸大的作法。事實上,作者對論文的這一部 分常常寫得亂糟糟的。雖然無法阻止作者寫一篇充滿推測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測而毀了證據。
討論部分有時也許需要別的小標題,但我們以為,現在 提出的結構適合大多數研究論文。盡管統一結構有難度,甚至受限制,我們相信這種結構會降低總的文字長度,防止不恰當的推測和重復,減少報道偏差,提高報道 的總體質量。這種設想是完全經得起檢驗的。我們歡迎BMJ的作者和讀者發表觀點,如果反映好,我們將使用結構式討論。
五、關于寫英文文章的秘訣
我老板平均每個畢業的博士都有6篇以上的SCI,他從來不強求學生發文章,只教如何做研究。下面的問題,他只和我說過一次,之后我的行動與之不相符就會被罵。現在成了習慣來這樣思考,做事,發現真是事半功倍。
1. 你在做研究之前,想過結果能不能發表沒有?往哪里發?
2. 寫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寫好,空出數據來,等做完實驗,填完空就可以發了。正謂心中有溝壑。
3. 在想不清楚要寫什么,要發到哪里去,自己做的與同行做的有什么出色之處,之前,就不要動手做事。去看文獻,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
要想這樣子做,就得先看文獻不是?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來,要知道別人是如何討論的,要知道你自己的數據是不是說明了與別人不一樣的東東或別人沒有做過。 這個過程就是看文獻,想的過程,這些搞清楚了,寫就簡單了。要是先做事,做完發現別人做過,或無法用理論解釋,豈不是冤大頭?
六、寫論文的技巧
優秀論文的要素:1、正確選題;2、合適的切入點;3、簡潔明了;4、說清自己的貢獻;
5、可靠的/可重現的結果;6、可重復的過程;7、好的文章結構和邏輯流程;8、精選的參考文獻
優秀論文的誤區:1、Idea越多越好;2、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3、數學、理論和公式越復雜越好——顯示自己的聰明;4、追求最好,史無前例;5、顯示權威性,引文中大量引用自己的論文。
寫文章的條件:1、與研究工作相關,確實有了好的想法,不是為了寫而寫;2、取得了有價值的成果,對學術界有貢獻;3、實驗成熟,經得起檢驗;4、已經需要記錄下來和其他人分享
寫 論文的要點:1、寫出3~4層的綱要反復修改多次。2、從Introduction開寫,回顧已有的工作。3、要聲明文章結構,不要直接進入細節。4、聲 明工作的動機和基本原理,提出潛在的問題,自己進行回答。5、講明自己工作與前人的不同,說明自己的貢獻及其實際應用前景。6、最后寫Summary和 Abstract,反復斟酌后確定標題。
Reviewer Check List: 1、論文是否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或者給出了已有問題的一個新的解決方案。2、論文的主要結果是什么?3、實驗結果是否充分?4、論文技術含量如何?
5、論文是否對所提出的技術/結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進行了評價?6、論文寫作是否清晰,從而令本行業內多數研究人員可讀?7、論文是否適當地引用和介紹了與之相關的歷史文獻?8、論文是否應該給予嘉獎?
IEEE Transactions on CSVT Review form. 1、在多大的程度上滿足本期刊讀者的興趣?
2、 論文所使用的方法的評價?3、結果是否具有新穎性?4、主要結果是否正確?5、論述是否清晰?6、是否具有一致性(前/后,論述/結果)?7、引文是否充 足?8、Reviewer的意見:(Accept / Accept after a minor revision / Reject / Reject but resubmit after a major revision / Submit to another journal)。
七、論文寫作技巧:
1、 宣傳自己——說明論文的重要性。流程:a)問題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c)A、B有一些缺陷;d)我們提出了方法D;e) 對D進行實驗,和A、B進行比較;f)實驗證明D比A、B優越;g)解釋為什么D是更優的,而其他的思路(比如E)是不行的;h)闡述D的有效性和局限 性;i)對D進一步發展的討論。要點:j)簡潔最重要;k)不犯粗心的錯誤,仔細驗證結果和適當選擇用詞。
2、細心修改。步驟:a)30%的時間 細心思考,70%的時間認真寫作初稿;b)把寫好的論文放一段時間;c)逐字逐句地閱讀論文;d)請其他人幫助閱讀和修改;e)在修改的時候,從別人的角 度來審視論文(Reviewer / boss / colleagues / proof-reader);f)仔細修改的次數 > 3;修改的總次數 > 5。要點:g)自己讀自己的論文很乏味,并且不易找到錯誤;h)為了論文的小的層次提升,要付出大量勞動。
3、優化 英語。步驟:a)自頂向下地組織論文(大綱/邏輯/流程);b)用其他的優秀論文(尤其是同期刊/同系列的論文,優秀書籍)作為范例;c)請別人幫滿閱讀 和修改語法和用詞;d)記錄自己用詞和語法的錯誤,進行積累。要點:e)用詞和語法固然重要,但是結構和邏輯更加重要。
八、優秀論文結構范例:
1、Abstract—— 對自己工作及其貢獻的總結:a)闡述問題;b)說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和結果。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綱:a)題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c)A、B有一些缺陷;d)我們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進行比較;f)實驗證明D比A、B優越;g)文章的基本結構,大綱。
3、 Previous Work——說明自己與前人的不同:a)將歷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類別;b)對每項重要的歷史工作進行簡短的回顧(一到幾句),注意要回顧正確,抓住要點, 避免歧義;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進行比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評價前人的工作,不要過于苛刻;e)強調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 舉出各自適用例子。
4、Our Work——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個部分:a)從讀者角度闡明定義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偽碼,圖解和相應解釋;c)用設問的方式回答讀者可能提出 的潛在問題;d)復雜的冗長的證明和細節可以放在附錄中,這里關鍵是把問題闡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應該在腳注中給予說明。
5、Experiments——驗證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設計實驗(簡潔的實驗和詳盡的實驗步驟);b)必要的比較,突出科學性;c)討論,說明結果的意義;d)給出結論。
6、Conclusion——總結、前景及結文:a)快速簡短的總結;b)未來工作的展望;c)結束全文。
7、References——對相關重要背景文獻的全面引用:a)選擇引文(眾所周知的結論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b)與前文保持一致。
8、Others——致謝、附錄、腳注。
處理被拒:1、理解被國際權威期刊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保持良好心態。
2、感謝編輯和Reviewer的意見和工作。3、詢問副主編,自己可以怎樣處理這篇論文最合適(重投/改投/撤回)。4、繼續新的研究或補充修改后改投其他雜志。
常 見問題:1、是否可以一稿多投?千萬不要!但是一篇會議論文經過修改以后可以再投期刊。2、是否可以建議副主編如何處理自己的論文呢?不行,但可建議他別 讓某人評閱。3、如4月都未收到副主編回復怎么辦?寫一封友好的詢問信,別催得太緊,別找主編。4、如和副主編意見嚴重不和怎么辦?可以找主編,但是別經 常這樣做。5、如果和主編的最終決定嚴重不和怎么辦?沒有辦法了。
博士生的一點經驗
首先,不管你是為什么而上研究生,不管你考碩士,考博士考的如何好,
不管你選的課題方向多新,一定不要被表面的鮮花迷惑太久,要從心里面認清自己只是一個碩士生,博士生,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我們的路還很長,還需要眼睛向下,虛心接受。
0.0 不怕慢,就怕站!,再慢的進度也是進步。
0.1 選題的時候,要多查看文獻,不一定文獻全部看完,只看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實驗,最后得出了什么結果,英文部分也要看,為你以后看英文,寫英文打好基礎。
確定方向后,一定要考慮一個方法的問題,不只是理論上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實際操作性。也就是說,你的實驗包括幾個部分,各個部分有什么聯系,那些要 先做,那些可以后做,都會有什么樣的預期結果,這點一定要考慮清楚。這樣的好處是,避免以后改題,及因為時間急迫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也可以避免一個實驗 完成后不知道該干什么了。
另外,選題的時候,在滿足導師要求的前提條件下,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盲目的聽從。要切合實際,根據自己的基礎,愛好來確定。
1 數據采集過程,記得當天把當天的數據處理出來,順便把當時關于數據結果的第一想法寫下來,把數據處理到可以寫到文章中的樣子,及時補充本次實驗過程中的無效數據。這樣的好處是,你的試驗做完了,數據也處理完了,文章也基本成型了。
還有,試驗條件也是文章的一部分,試驗記錄越詳細你的文章越好寫。
再看文獻的時候,一定要把文獻規類,最好做上標記,寫明本文獻對你的有用地方是什么,他的方法做出的結果是如何說明他想要說明的問題,把這些用做讀書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些對于你分析數據時候的幫助可想而知。
這一步是關鍵的數據采集過程,需要的不僅僅是耐得清貧守得寂寞,適度的放松也是必須的,列寧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
經常把整理出來的數據與導師討論一下,與師兄師姐交流交流,你肯定會少走彎路,事半功倍。一定要注意一個數據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問題,避免一些勞動成果的無謂損失。
休整,討論要適度,切記:心如平原馳馬易放難收,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要有一份感恩的心, 試驗過程,交流的時候,對于別人的幫助一定要心存感激,且不應該只在致謝里面,投桃還李也是一種感謝。
1.1 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耐煩。寫文章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費神的一步。不停的對著數據,不停的計算,畫圖,擬合回歸,不停琢磨小學生一樣的看圖說話,不停的 尋找每個問題的切入點。確實心煩!但是一定要耐煩,盡量不要輕易的放松,這個時候頂住了,文章很快就出來了,一旦放松,就可能忘記當初計算出來的數據準備 怎么用。文章不是數據的堆砌,如果說原來的數據是珍珠的話,那么寫文章就是用線和珍珠來創造工藝品,而線就是我們的提綱,就是結果討論中2.1~2.n, 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要根據列好的提綱,每天一部分有針對性的來寫會輕松一點。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人為復雜化.
要有自信. 是什么就說什么(理由要充分),不要因為和一部分人的觀點不一樣就不敢寫,不敢說.
1.2 參考文獻,盡量把作者的名字,年代寫在你引用的地方,采用一些外文參考文獻的格式。這樣在老板對你的文章動大手術調整結構的時候不至于為了文獻在忙上半 天,尤其是引用文獻較多的時候。這種方法比簡單的編個數字,寫的時候有些麻煩,但是不至于把文獻與引用的地方弄錯。我碩士答辯的時候出現過這種錯誤,雖然 先發現的是導師,但我還是浪費了近1d的時間。
另外,參考文獻一定要做到前后一致,不要文中引用了,后邊沒有列出來,或者后面列出來了,前邊沒有引用,尤其是發文章的時候,非常重要。
2 這么做的缺點是今天無論你多忙都要堅持,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啊。
祝看貼都能早發文章,多發文章,輕松自信的笑對答辯席上的評委
如何整理文獻
如何整理文獻
看了好多的管理文獻摘要的方法。大多都是怎么用endnote,noteexpress。但很多同志反映,看完就忘,不易整理,寫下來筆記也是時間長就沒有印象。今天心情不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獨門秘訣。
其實,學習和記憶都是科學。我們干科研這行,有問題就從實質上來解決(吹了)。根據最新學習理論,提倡右腦學習。其關鍵是要先靜心,讓思想流動起來。而觀察和思維的對象要是圖像和動態的東西,有顏色最好。以此理論為基礎。
第一步,看文獻的時候,看pdf時把一篇文章感興趣的部分用標記畫上,之后用截圖軟件截下來,推薦faststone capture(原因是只用快捷鍵按一下就可以操作,保存也簡單)。記住一定要包括題目摘要結論,放在以文章題目命名的文件夾中。
第二步,用totalcomand給同一文件夾內的圖片命名,最好用文獻名和關鍵詞開頭。文獻圖片積累多了,可以把相同類別的文獻圖片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中。由于有文章名,隨時可以找出處。
第三步,用mybase或者文件管理軟件等,來按照內容建立文獻文件夾的連接。
第四步,每天結束時,或高興時,或覺得必要時,把文件夾打開,用幻燈自動放映,看電影。
第五步,也可以使用picasa來瀏覽和管理圖片文件夾,一個感覺就是爽。
當然,活用的話,可以事先用adobe把文獻心得放在pdf中,也變成圖片。或者在數據庫中也建立pdf連接等,都是可以開發的方法。以上只是思路而已,任何方法都是自己使用和總結的最好。(道無常道)
切記本方法的核心是使用圖片來進行整理和記憶(說實話,這是現在腦科學研究的前沿,圖片是最容易感受和分割記憶的)。同時使用軟件進行瀏覽,而不是單純 記筆記看筆記,那樣費時間,有時還要查原文。相信吧,一個文章即使做了30個圖片,看的時候也絕對比你另記筆記和看原文時間快,因為這些都是你感興趣的地 方,同時會在你的記憶中形成連接。圖片快閃絕對比從頭到尾看一遍要高效,因為這也是記憶科學研究的結果,慢讀細讀效果就是低,因為你的大腦功率太大,速度 慢了,不能刺激你的腦細胞,就是浪費。
心情不好你就打開文件夾看幻燈片吧,幾十篇文獻的圖片一會就完。讀書筆記和日常生活中的筆記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整理,常看看,記憶牢得很,而且很系統安全。
博士論文寫作之研讀文獻
一般來說,一個博士生在入學后就已經確定了其博士論文所屬的領域或者方向,因為這是在報考和錄取時就確定好了的,除非入學后還要進行修改,而那是另當別論的。
在第一年完成博士課程的學習并且取得應有的學分之后,就自然進入了文獻的收集和研讀的過程中了。文獻的收集及研讀對于博士論文來說既是一個開始,又是非 常關鍵的。你過去沒有進行過研究,現在也沒有仔細研讀該領域中別人的研究成果,怎么也不可能搞出什么象樣的東西的。所以,在這個工作之前,你只可能是一張 白紙,什么也沒有,什么也不知道,更不知道什么是該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也不會使用該領域中的常用技術,不可能只是這樣白版一塊就可以做出什么象樣的東西 的。故提醒廣大博士生應提早準備.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工程,一定要提早準備。
1. 收集文獻
收集文獻可以從網 絡,圖書館,書店和朋友同學那里取得。主要是要顯灰到一些(哪怕是只有一篇)該領域出現的“近期”的綜述性文獻,一般是不超過三年以前發表的論文。什么是 綜述性文獻呢?一般來說,英文的綜述性文獻在題目上有“…..review….”(一般為較為通俗的綜述評論)或“survey”(一般為比較專業化的文 獻綜述)這樣的字樣。綜述性文章的內容不是在研究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在回顧,評論某個領域在最近或者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的研究情況,并對于不同的研究者和 不同時期的研究特點進行評論,最后還要為未來的研究方向以及創新的可能性作出預測。
在綜述性文獻中,作者會羅列出大量的參考文獻,并 且還要對這些參考文獻的相對重要性進行評說。你就可以根據這樣的評說和所羅列出來的文獻去進一步搜索更多的文獻,然后又從那里的參考文獻去找出更多的參考 文獻,如此等等。這樣,沿著一條路線,你就可以在一段時間里,譬如,在一年以內,做到基本掌握該領域的研究情況了,也知道這個領域的前沿是什么了。
另外的一種文獻收集方法是根據作者和關鍵詞去檢索。
當然,即使在同樣一個領域里研究的問題還是很多的,可以事先帶著問題去搜索,如公司治理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這就需要使用關鍵詞搜索法了。
如何利用互連網搜索文獻?
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更為便捷地獲取信息資源。在文獻搜集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利用網絡搜集資源大致有兩種:一是處于選題階段,還沒有論文方向,想找一個合適的方向來做,此時可以在網上搜索“review”“survey”等,閱 讀一些文獻綜述,在其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另一種是已經確定了大致方向,希望了解本研究領域的進展,此時應當請教這一領域的專家,搞清楚哪些人是這一 領域的牛人,搜索他們的文章—— 國外的傳統,很多雜志要介紹某個領域的成就和進展,都會邀請牛人來寫綜述——只有知道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杰出代表,才可能從這些人的著作中體驗這一領域激 動人心的發展。
網絡搜索技巧我也談一下:首先,谷歌肯定是一個很好的圖書館,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并且可以支持中文、英文搜 索。如果你已經知道一篇文章的名字,不妨把名字輸進去看看——這里多說一句,因為國外的論文全文通常都是pdf格式的,所以不妨在輸入的論文名字前加個 “[pdf]”,比如可以這樣“[PDF]+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作為關鍵詞搜索,這樣就有助于限制你搜索的是pdf格式的論文全文,你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公司治理研究四人幫LLSV(1997) 的《公司治理的一個綜述》全文。
但是,Google搜索到的全文常常只是working Paper,沒有雜志的編號頁碼,因此在論文中引用有一定的不方便。我們要搜索已發表的論文也很容易,目前管理學院購買了EBSCO等外文數據庫,這些數 據庫提供了大量的論文全文,90年代以后尤其是95年以后的文獻,基本上可以方便查詢。
如果通過這些全文數據庫還不能查閱到所需要的 論文,不妨把論文發表期刊頁碼記下來(方便引用),然后到Google上搜索其working paper。如果Google上還不能搜集到,那么還可以嘗試搜尋作者的主頁,也許上面會有,如果仍然沒有,還可以嘗試通過作者的郵件地址直接寫信索取。 我的經驗,老外們是比較熱情的。如果這些方法都嘗試了還不行,最后還可以在EBSCO查閱國內館藏,請求幫助—— 一般地,比較經典的論文大多會有好事者放到網上,所以,嘗試以上各種辦法都無法得到某篇文獻,要么忍痛放棄,要么只有求助國外的朋友,或者從其他文獻中間 接引用。
搜集文獻還有一個值得提出的方面。國外論文發表周期較長,我們現在看到的論文,實際上可能是兩三年前的作品,因此要把握研究 動態,最好還是看working paper,這樣可了解別人現在正在研究什么。而且,你在博士論文開題時讀到的好的working paper,等你博士論文寫成,這個working paper大概也已經發表了,此時不妨再上網查一下其發表的期刊,將發表信息正式列如你的參考文獻,你的論文文獻注釋就會更規范,而且兼顧了注釋最新文獻 的要求。
2. 研讀文獻與讀書筆記
其實,研讀文獻應該是與文獻的檢索過程同時或者是交錯進行的。在檢索到文獻的同時就應該開始進行文獻的研讀了,同時,在研讀文獻的同時就應該根據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檢索要求去檢索新的文獻,收集文獻是一個不斷反復進行的過程。
所以是“研讀”而不是“閱讀”文獻,是要求在讀文獻的時候應該同時捕捉住產生的火花進行研究,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閱讀過程,如進行新的模型的推導及用 新的數據進行計算等。在看人家的文章的時候,要養成用“批判”和“懷疑”的眼光去思考的習慣,在讀到人家的判斷時,應該在自己的心中不斷地問著“是嗎?為 什么?可能不是這樣的吧?”,同時試著去找相反的例子,還有在邏輯上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就是“研究”。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在讀文獻的時候, 特別是沿著一條固定的思路下去讀了許多文獻之后,很容易就出現新的火花和思如泉涌的情形。但是,過了之后,就容易把它們忘記了。因此,為了在后面寫作論文 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前面在讀文獻的時候出現的新的想法和線索,為了不忘記它們。一般要采用做讀書筆記的辦法。讀書筆記的寫法是:
(1)什么雜志,第幾期,什么地方有關于什么問題的什么論述,它對于我即將做的博論文有什么參考作用,或者我對于這個問題有什么自己的見解,可能會有什么貢獻等等。
(2) 讀書筆記要進行分類,如分為數學模型方面的;實證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獻方面的;外文文獻方面的;數據方面的;純理論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學術爭論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 重點分析或者精讀幾篇代表性的文獻;
(4) 重要的是要寫心得體會;
(5) 重要的數據要及時記下來;
(6) 前面的過程可能有反復,自己的見解也會有變化的。
在國內收集文獻,特別是收集外文文獻一般是有困難的;但是在北京圖書館就可以收集到與國外差不多同樣的文獻,所以,盡量爭取去北圖收集資料;但是,目前重慶大學圖書館也可以收集到相當多的外文文獻;泡圖書館是讀博士的必需過程,全世界都是如此,這個環節不可缺少。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一定要首先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作為研究生下面這幾個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實驗記錄本(包括試驗準備本),這當然首當其沖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說了;
2,Idea記錄本,每次看文獻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先記下,由此產生的idea更不能放過,這可是做研究的本錢,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以后翻翻會更有想法的;
3,專業概念以及理論進展記錄本,每個人不可能對自己領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門者更是如此,這時候小小一個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講座記錄本,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雜,記錄聽到的內容,更要記錄瞬間的靈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視!
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過作為我們這些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來說,還有一個應該具備的本子就是英語好句記錄本。
二、論文寫作要點
1、選題要小,開掘要深;不要題目很大,內容卻很單薄。
2、寫作前要讀好書、翻閱大量資料、注意學術積累,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重利用網絡,特別是一些專業數據庫
3、“選題新、方法新、資料新”的三新原則(老板教導的)
4、“新題新做”和“小題大做
總之,一點之見即成文。
三、如何撰寫實驗研究論文(唐朝樞)
論文發表意識:基礎研究成果的表達方式;是否急于發表(創新與嚴謹的關系);發表的論文與學位論文的區別(反映科學事實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
論文格式:原著、快報、簡報、摘要。不同于教科書、講義,更不同于工作總結。
撰寫前的準備工作:復習和準備好相關文獻;再次審定實驗目的(學術思想,Idea);實驗資料完整并再次審核
1.Introduction:
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現狀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礎;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說);對象;方法;結果。在… 模型上,觀察 … 指標, 以探討 … (目的)
2. M & M
⑴ 材料的寫法和意義; 倫理.
⑵ 程序與指標。操作程序:能序貫,可操作性;方法: 多指標方法的排序;引出參照文獻簡述;改良之處;哪些詳或簡? ⑶ 統計學處理
3. Results
⑴指標歸類描述,忌流水帳。不分析不解釋,但要體現思路
⑵ 文字、圖、表相對獨立,但避免重復
⑶ 避免統計錯誤:對照,均衡,隨即,重復。計量-計數、絕對值-相對值、專一指標—綜合指標的轉換。盲判與非盲判。技術資料直接概率法與卡方檢驗;多組資料 與兩組資料;等級相關與直線相關;多因素與單因素分析;配對資料與獨立樣本資料;非正態分布資料;例數不當;平行管,混合樣本;突出差異(絕對值, Δ值,變化%; 聯合×、÷比值,分亞組等)有效位數的保留。統計學結論與專業結論。
4. Discussion
⑴ 背景材料:展開問題的提出;有關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識內容(不要離題太遠)
⑵ 本實驗結果分析:各指標的意義(與文獻值比較),結果說明什么問題
⑶ 進一步對結果機理分析:結合文獻
⑷ 本工作的意義、結語或小結,進一步提出的新問題
其它注意點:
① 引證討論文獻知識太多(不同于學位論文),掩蓋了本工作的貢獻
② 分析不合邏輯,結論不當
③ 討論太浮淺,文獻知識不熟悉
④ 寫成工作總結,缺乏學術高度
⑤ 要正確使用縮寫詞,尤其是組別縮寫詞
5. 參考文獻:為什么要引文獻
⑴ 立論依據的文獻:新,權威性文獻,不用快報或摘要
⑵ 自己工作的自引:工作連續性
⑶ 實驗結果與文獻資料比較:新,可用快報, 會議及個人咨詢資料
⑷ 方法學:經典文獻,注意引文準確,不要轉引
6. 摘要:
問題的提出(Background);本工作目的;對象;方法(指標,分組);主要結果(數據,統計);結論與展望
7.再推敲文章題目:不切題,過大、過小
8.投稿:按雜志稿約修定(留底).引用該雜志文章.忌一稿兩投
9.致命傷:目的不明確;重復性工作無創新;方法學問題致結果不可信.臨床研究:倫理;病例和對照選擇;臨床關系充分分析
四、如何寫好論文討論部分:科學論文的討論需要結構化
建議科學論文討論部分使用的結構:陳述主要發現,本研究的長處和短處、同其它研究比較的長處和短處;特別要討論結果中的差別、研究的意義、未解答的問題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討 論一開始要重新說明主要發現,用一個句子表示較為理想。接著全面說明本研究的長處和短處,兩者不可偏廢。實際上,編輯和讀者最注意研究的短處,這是所有醫 學研究不可避免的。編輯和讀者一旦發現研究的短處,而作者未加討論,他們對文章的信任會發生動搖,心生疑竇:是否還有他們和作者都未發現的其它弱點呢?
其次,將該研究與以前的工作聯系起來,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較其優劣。與其它研究進行對照,切忌將自己的缺陷掩蓋起來。重要的是 應該討論為什么會得出不同于別人的結論,作者可以放開去推測;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結果為什么與別人的結果有差別,就不便作這種推測,也不該斷言自已 的研究結果正確,而別人的錯誤。
接著應該討論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釋自己的研究發現,以及對臨床醫生或決策者有什么意義?此刻,作 者的境地是危險的,多數編輯和讀者能夠理解作者的謹慎,不逾實證界限。由讀者自己去判斷研究的意義:他們是會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結果證明不了什 么,防止讀者得出過度、不實的結論。最后,應點明哪些問題尚未解答,以及要繼續做的工作。顯然,編輯和讀者不喜歡夸大的作法。事實上,作者對論文的這一部 分常常寫得亂糟糟的。雖然無法阻止作者寫一篇充滿推測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測而毀了證據。
討論部分有時也許需要別的小標題,但我們以為,現在 提出的結構適合大多數研究論文。盡管統一結構有難度,甚至受限制,我們相信這種結構會降低總的文字長度,防止不恰當的推測和重復,減少報道偏差,提高報道 的總體質量。這種設想是完全經得起檢驗的。我們歡迎BMJ的作者和讀者發表觀點,如果反映好,我們將使用結構式討論。
五、關于寫英文文章的秘訣
我老板平均每個畢業的博士都有6篇以上的SCI,他從來不強求學生發文章,只教如何做研究。下面的問題,他只和我說過一次,之后我的行動與之不相符就會被罵。現在成了習慣來這樣思考,做事,發現真是事半功倍。
1. 你在做研究之前,想過結果能不能發表沒有?往哪里發?
2. 寫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寫好,空出數據來,等做完實驗,填完空就可以發了。正謂心中有溝壑。
3. 在想不清楚要寫什么,要發到哪里去,自己做的與同行做的有什么出色之處,之前,就不要動手做事。去看文獻,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
要想這樣子做,就得先看文獻不是?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來,要知道別人是如何討論的,要知道你自己的數據是不是說明了與別人不一樣的東東或別人沒有做過。 這個過程就是看文獻,想的過程,這些搞清楚了,寫就簡單了。要是先做事,做完發現別人做過,或無法用理論解釋,豈不是冤大頭?
六、寫論文的技巧
優秀論文的要素:1、正確選題;2、合適的切入點;3、簡潔明了;4、說清自己的貢獻;
5、可靠的/可重現的結果;6、可重復的過程;7、好的文章結構和邏輯流程;8、精選的參考文獻
優秀論文的誤區:1、Idea越多越好;2、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3、數學、理論和公式越復雜越好——顯示自己的聰明;4、追求最好,史無前例;5、顯示權威性,引文中大量引用自己的論文。
寫文章的條件:1、與研究工作相關,確實有了好的想法,不是為了寫而寫;2、取得了有價值的成果,對學術界有貢獻;3、實驗成熟,經得起檢驗;4、已經需要記錄下來和其他人分享
寫 論文的要點:1、寫出3~4層的綱要反復修改多次。2、從Introduction開寫,回顧已有的工作。3、要聲明文章結構,不要直接進入細節。4、聲 明工作的動機和基本原理,提出潛在的問題,自己進行回答。5、講明自己工作與前人的不同,說明自己的貢獻及其實際應用前景。6、最后寫Summary和 Abstract,反復斟酌后確定標題。
Reviewer Check List: 1、論文是否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或者給出了已有問題的一個新的解決方案。2、論文的主要結果是什么?3、實驗結果是否充分?4、論文技術含量如何?
5、論文是否對所提出的技術/結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進行了評價?6、論文寫作是否清晰,從而令本行業內多數研究人員可讀?7、論文是否適當地引用和介紹了與之相關的歷史文獻?8、論文是否應該給予嘉獎?
IEEE Transactions on CSVT Review form. 1、在多大的程度上滿足本期刊讀者的興趣?
2、 論文所使用的方法的評價?3、結果是否具有新穎性?4、主要結果是否正確?5、論述是否清晰?6、是否具有一致性(前/后,論述/結果)?7、引文是否充 足?8、Reviewer的意見:(Accept / Accept after a minor revision / Reject / Reject but resubmit after a major revision / Submit to another journal)。
七、論文寫作技巧:
1、 宣傳自己——說明論文的重要性。流程:a)問題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c)A、B有一些缺陷;d)我們提出了方法D;e) 對D進行實驗,和A、B進行比較;f)實驗證明D比A、B優越;g)解釋為什么D是更優的,而其他的思路(比如E)是不行的;h)闡述D的有效性和局限 性;i)對D進一步發展的討論。要點:j)簡潔最重要;k)不犯粗心的錯誤,仔細驗證結果和適當選擇用詞。
2、細心修改。步驟:a)30%的時間 細心思考,70%的時間認真寫作初稿;b)把寫好的論文放一段時間;c)逐字逐句地閱讀論文;d)請其他人幫助閱讀和修改;e)在修改的時候,從別人的角 度來審視論文(Reviewer / boss / colleagues / proof-reader);f)仔細修改的次數 > 3;修改的總次數 > 5。要點:g)自己讀自己的論文很乏味,并且不易找到錯誤;h)為了論文的小的層次提升,要付出大量勞動。
3、優化 英語。步驟:a)自頂向下地組織論文(大綱/邏輯/流程);b)用其他的優秀論文(尤其是同期刊/同系列的論文,優秀書籍)作為范例;c)請別人幫滿閱讀 和修改語法和用詞;d)記錄自己用詞和語法的錯誤,進行積累。要點:e)用詞和語法固然重要,但是結構和邏輯更加重要。
八、優秀論文結構范例:
1、Abstract—— 對自己工作及其貢獻的總結:a)闡述問題;b)說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和結果。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綱:a)題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c)A、B有一些缺陷;d)我們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進行比較;f)實驗證明D比A、B優越;g)文章的基本結構,大綱。
3、 Previous Work——說明自己與前人的不同:a)將歷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類別;b)對每項重要的歷史工作進行簡短的回顧(一到幾句),注意要回顧正確,抓住要點, 避免歧義;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進行比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評價前人的工作,不要過于苛刻;e)強調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 舉出各自適用例子。
4、Our Work——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個部分:a)從讀者角度闡明定義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偽碼,圖解和相應解釋;c)用設問的方式回答讀者可能提出 的潛在問題;d)復雜的冗長的證明和細節可以放在附錄中,這里關鍵是把問題闡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應該在腳注中給予說明。
5、Experiments——驗證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設計實驗(簡潔的實驗和詳盡的實驗步驟);b)必要的比較,突出科學性;c)討論,說明結果的意義;d)給出結論。
6、Conclusion——總結、前景及結文:a)快速簡短的總結;b)未來工作的展望;c)結束全文。
7、References——對相關重要背景文獻的全面引用:a)選擇引文(眾所周知的結論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b)與前文保持一致。
8、Others——致謝、附錄、腳注。
處理被拒:1、理解被國際權威期刊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保持良好心態。
2、感謝編輯和Reviewer的意見和工作。3、詢問副主編,自己可以怎樣處理這篇論文最合適(重投/改投/撤回)。4、繼續新的研究或補充修改后改投其他雜志。
常 見問題:1、是否可以一稿多投?千萬不要!但是一篇會議論文經過修改以后可以再投期刊。2、是否可以建議副主編如何處理自己的論文呢?不行,但可建議他別 讓某人評閱。3、如4月都未收到副主編回復怎么辦?寫一封友好的詢問信,別催得太緊,別找主編。4、如和副主編意見嚴重不和怎么辦?可以找主編,但是別經 常這樣做。5、如果和主編的最終決定嚴重不和怎么辦?沒有辦法了。
博士生的一點經驗
首先,不管你是為什么而上研究生,不管你考碩士,考博士考的如何好,
不管你選的課題方向多新,一定不要被表面的鮮花迷惑太久,要從心里面認清自己只是一個碩士生,博士生,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我們的路還很長,還需要眼睛向下,虛心接受。
0.0 不怕慢,就怕站!,再慢的進度也是進步。
0.1 選題的時候,要多查看文獻,不一定文獻全部看完,只看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實驗,最后得出了什么結果,英文部分也要看,為你以后看英文,寫英文打好基礎。
確定方向后,一定要考慮一個方法的問題,不只是理論上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實際操作性。也就是說,你的實驗包括幾個部分,各個部分有什么聯系,那些要 先做,那些可以后做,都會有什么樣的預期結果,這點一定要考慮清楚。這樣的好處是,避免以后改題,及因為時間急迫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也可以避免一個實驗 完成后不知道該干什么了。
另外,選題的時候,在滿足導師要求的前提條件下,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盲目的聽從。要切合實際,根據自己的基礎,愛好來確定。
1 數據采集過程,記得當天把當天的數據處理出來,順便把當時關于數據結果的第一想法寫下來,把數據處理到可以寫到文章中的樣子,及時補充本次實驗過程中的無效數據。這樣的好處是,你的試驗做完了,數據也處理完了,文章也基本成型了。
還有,試驗條件也是文章的一部分,試驗記錄越詳細你的文章越好寫。
再看文獻的時候,一定要把文獻規類,最好做上標記,寫明本文獻對你的有用地方是什么,他的方法做出的結果是如何說明他想要說明的問題,把這些用做讀書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些對于你分析數據時候的幫助可想而知。
這一步是關鍵的數據采集過程,需要的不僅僅是耐得清貧守得寂寞,適度的放松也是必須的,列寧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
經常把整理出來的數據與導師討論一下,與師兄師姐交流交流,你肯定會少走彎路,事半功倍。一定要注意一個數據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問題,避免一些勞動成果的無謂損失。
休整,討論要適度,切記:心如平原馳馬易放難收,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要有一份感恩的心, 試驗過程,交流的時候,對于別人的幫助一定要心存感激,且不應該只在致謝里面,投桃還李也是一種感謝。
1.1 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耐煩。寫文章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費神的一步。不停的對著數據,不停的計算,畫圖,擬合回歸,不停琢磨小學生一樣的看圖說話,不停的 尋找每個問題的切入點。確實心煩!但是一定要耐煩,盡量不要輕易的放松,這個時候頂住了,文章很快就出來了,一旦放松,就可能忘記當初計算出來的數據準備 怎么用。文章不是數據的堆砌,如果說原來的數據是珍珠的話,那么寫文章就是用線和珍珠來創造工藝品,而線就是我們的提綱,就是結果討論中2.1~2.n, 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要根據列好的提綱,每天一部分有針對性的來寫會輕松一點。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人為復雜化.
要有自信. 是什么就說什么(理由要充分),不要因為和一部分人的觀點不一樣就不敢寫,不敢說.
1.2 參考文獻,盡量把作者的名字,年代寫在你引用的地方,采用一些外文參考文獻的格式。這樣在老板對你的文章動大手術調整結構的時候不至于為了文獻在忙上半 天,尤其是引用文獻較多的時候。這種方法比簡單的編個數字,寫的時候有些麻煩,但是不至于把文獻與引用的地方弄錯。我碩士答辯的時候出現過這種錯誤,雖然 先發現的是導師,但我還是浪費了近1d的時間。
另外,參考文獻一定要做到前后一致,不要文中引用了,后邊沒有列出來,或者后面列出來了,前邊沒有引用,尤其是發文章的時候,非常重要。
2 這么做的缺點是今天無論你多忙都要堅持,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啊。
祝看貼都能早發文章,多發文章,輕松自信的笑對答辯席上的評委
如何整理文獻
如何整理文獻
看了好多的管理文獻摘要的方法。大多都是怎么用endnote,noteexpress。但很多同志反映,看完就忘,不易整理,寫下來筆記也是時間長就沒有印象。今天心情不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獨門秘訣。
其實,學習和記憶都是科學。我們干科研這行,有問題就從實質上來解決(吹了)。根據最新學習理論,提倡右腦學習。其關鍵是要先靜心,讓思想流動起來。而觀察和思維的對象要是圖像和動態的東西,有顏色最好。以此理論為基礎。
第一步,看文獻的時候,看pdf時把一篇文章感興趣的部分用標記畫上,之后用截圖軟件截下來,推薦faststone capture(原因是只用快捷鍵按一下就可以操作,保存也簡單)。記住一定要包括題目摘要結論,放在以文章題目命名的文件夾中。
第二步,用totalcomand給同一文件夾內的圖片命名,最好用文獻名和關鍵詞開頭。文獻圖片積累多了,可以把相同類別的文獻圖片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中。由于有文章名,隨時可以找出處。
第三步,用mybase或者文件管理軟件等,來按照內容建立文獻文件夾的連接。
第四步,每天結束時,或高興時,或覺得必要時,把文件夾打開,用幻燈自動放映,看電影。
第五步,也可以使用picasa來瀏覽和管理圖片文件夾,一個感覺就是爽。
當然,活用的話,可以事先用adobe把文獻心得放在pdf中,也變成圖片。或者在數據庫中也建立pdf連接等,都是可以開發的方法。以上只是思路而已,任何方法都是自己使用和總結的最好。(道無常道)
切記本方法的核心是使用圖片來進行整理和記憶(說實話,這是現在腦科學研究的前沿,圖片是最容易感受和分割記憶的)。同時使用軟件進行瀏覽,而不是單純 記筆記看筆記,那樣費時間,有時還要查原文。相信吧,一個文章即使做了30個圖片,看的時候也絕對比你另記筆記和看原文時間快,因為這些都是你感興趣的地 方,同時會在你的記憶中形成連接。圖片快閃絕對比從頭到尾看一遍要高效,因為這也是記憶科學研究的結果,慢讀細讀效果就是低,因為你的大腦功率太大,速度 慢了,不能刺激你的腦細胞,就是浪費。
心情不好你就打開文件夾看幻燈片吧,幾十篇文獻的圖片一會就完。讀書筆記和日常生活中的筆記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整理,常看看,記憶牢得很,而且很系統安全。
博士論文寫作之研讀文獻
一般來說,一個博士生在入學后就已經確定了其博士論文所屬的領域或者方向,因為這是在報考和錄取時就確定好了的,除非入學后還要進行修改,而那是另當別論的。
在第一年完成博士課程的學習并且取得應有的學分之后,就自然進入了文獻的收集和研讀的過程中了。文獻的收集及研讀對于博士論文來說既是一個開始,又是非 常關鍵的。你過去沒有進行過研究,現在也沒有仔細研讀該領域中別人的研究成果,怎么也不可能搞出什么象樣的東西的。所以,在這個工作之前,你只可能是一張 白紙,什么也沒有,什么也不知道,更不知道什么是該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也不會使用該領域中的常用技術,不可能只是這樣白版一塊就可以做出什么象樣的東西 的。故提醒廣大博士生應提早準備.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工程,一定要提早準備。
1. 收集文獻
收集文獻可以從網 絡,圖書館,書店和朋友同學那里取得。主要是要顯灰到一些(哪怕是只有一篇)該領域出現的“近期”的綜述性文獻,一般是不超過三年以前發表的論文。什么是 綜述性文獻呢?一般來說,英文的綜述性文獻在題目上有“…..review….”(一般為較為通俗的綜述評論)或“survey”(一般為比較專業化的文 獻綜述)這樣的字樣。綜述性文章的內容不是在研究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在回顧,評論某個領域在最近或者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的研究情況,并對于不同的研究者和 不同時期的研究特點進行評論,最后還要為未來的研究方向以及創新的可能性作出預測。
在綜述性文獻中,作者會羅列出大量的參考文獻,并 且還要對這些參考文獻的相對重要性進行評說。你就可以根據這樣的評說和所羅列出來的文獻去進一步搜索更多的文獻,然后又從那里的參考文獻去找出更多的參考 文獻,如此等等。這樣,沿著一條路線,你就可以在一段時間里,譬如,在一年以內,做到基本掌握該領域的研究情況了,也知道這個領域的前沿是什么了。
另外的一種文獻收集方法是根據作者和關鍵詞去檢索。
當然,即使在同樣一個領域里研究的問題還是很多的,可以事先帶著問題去搜索,如公司治理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這就需要使用關鍵詞搜索法了。
如何利用互連網搜索文獻?
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更為便捷地獲取信息資源。在文獻搜集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利用網絡搜集資源大致有兩種:一是處于選題階段,還沒有論文方向,想找一個合適的方向來做,此時可以在網上搜索“review”“survey”等,閱 讀一些文獻綜述,在其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另一種是已經確定了大致方向,希望了解本研究領域的進展,此時應當請教這一領域的專家,搞清楚哪些人是這一 領域的牛人,搜索他們的文章—— 國外的傳統,很多雜志要介紹某個領域的成就和進展,都會邀請牛人來寫綜述——只有知道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杰出代表,才可能從這些人的著作中體驗這一領域激 動人心的發展。
網絡搜索技巧我也談一下:首先,谷歌肯定是一個很好的圖書館,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并且可以支持中文、英文搜 索。如果你已經知道一篇文章的名字,不妨把名字輸進去看看——這里多說一句,因為國外的論文全文通常都是pdf格式的,所以不妨在輸入的論文名字前加個 “[pdf]”,比如可以這樣“[PDF]+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作為關鍵詞搜索,這樣就有助于限制你搜索的是pdf格式的論文全文,你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公司治理研究四人幫LLSV(1997) 的《公司治理的一個綜述》全文。
但是,Google搜索到的全文常常只是working Paper,沒有雜志的編號頁碼,因此在論文中引用有一定的不方便。我們要搜索已發表的論文也很容易,目前管理學院購買了EBSCO等外文數據庫,這些數 據庫提供了大量的論文全文,90年代以后尤其是95年以后的文獻,基本上可以方便查詢。
如果通過這些全文數據庫還不能查閱到所需要的 論文,不妨把論文發表期刊頁碼記下來(方便引用),然后到Google上搜索其working paper。如果Google上還不能搜集到,那么還可以嘗試搜尋作者的主頁,也許上面會有,如果仍然沒有,還可以嘗試通過作者的郵件地址直接寫信索取。 我的經驗,老外們是比較熱情的。如果這些方法都嘗試了還不行,最后還可以在EBSCO查閱國內館藏,請求幫助—— 一般地,比較經典的論文大多會有好事者放到網上,所以,嘗試以上各種辦法都無法得到某篇文獻,要么忍痛放棄,要么只有求助國外的朋友,或者從其他文獻中間 接引用。
搜集文獻還有一個值得提出的方面。國外論文發表周期較長,我們現在看到的論文,實際上可能是兩三年前的作品,因此要把握研究 動態,最好還是看working paper,這樣可了解別人現在正在研究什么。而且,你在博士論文開題時讀到的好的working paper,等你博士論文寫成,這個working paper大概也已經發表了,此時不妨再上網查一下其發表的期刊,將發表信息正式列如你的參考文獻,你的論文文獻注釋就會更規范,而且兼顧了注釋最新文獻 的要求。
2. 研讀文獻與讀書筆記
其實,研讀文獻應該是與文獻的檢索過程同時或者是交錯進行的。在檢索到文獻的同時就應該開始進行文獻的研讀了,同時,在研讀文獻的同時就應該根據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檢索要求去檢索新的文獻,收集文獻是一個不斷反復進行的過程。
所以是“研讀”而不是“閱讀”文獻,是要求在讀文獻的時候應該同時捕捉住產生的火花進行研究,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閱讀過程,如進行新的模型的推導及用 新的數據進行計算等。在看人家的文章的時候,要養成用“批判”和“懷疑”的眼光去思考的習慣,在讀到人家的判斷時,應該在自己的心中不斷地問著“是嗎?為 什么?可能不是這樣的吧?”,同時試著去找相反的例子,還有在邏輯上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就是“研究”。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在讀文獻的時候, 特別是沿著一條固定的思路下去讀了許多文獻之后,很容易就出現新的火花和思如泉涌的情形。但是,過了之后,就容易把它們忘記了。因此,為了在后面寫作論文 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前面在讀文獻的時候出現的新的想法和線索,為了不忘記它們。一般要采用做讀書筆記的辦法。讀書筆記的寫法是:
(1)什么雜志,第幾期,什么地方有關于什么問題的什么論述,它對于我即將做的博論文有什么參考作用,或者我對于這個問題有什么自己的見解,可能會有什么貢獻等等。
(2) 讀書筆記要進行分類,如分為數學模型方面的;實證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獻方面的;外文文獻方面的;數據方面的;純理論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學術爭論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 重點分析或者精讀幾篇代表性的文獻;
(4) 重要的是要寫心得體會;
(5) 重要的數據要及時記下來;
(6) 前面的過程可能有反復,自己的見解也會有變化的。
在國內收集文獻,特別是收集外文文獻一般是有困難的;但是在北京圖書館就可以收集到與國外差不多同樣的文獻,所以,盡量爭取去北圖收集資料;但是,目前重慶大學圖書館也可以收集到相當多的外文文獻;泡圖書館是讀博士的必需過程,全世界都是如此,這個環節不可缺少。
相關閱讀:
- 導師和研究生的關系——伙伴式 (綠茵ssein, 2010-2-04)
- 轉:看了“一名普通研究生的困惑” (HEC_css, 2010-2-04)
- 前仆后繼,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研究生 (ross_racheal, 2010-2-06)
- 研究生怎樣才能靜心做一流的科研 (JJSIE--NNE, 2010-2-06)
- 研究生畢業后還應該有點責任感 (LUMGR, 2010-2-06)
- 從小事件培養研究生的責任感 (JJSIE--NNE, 2010-2-12)
- 指導研究生的經驗和建議 (JJSIE--NNE, 2010-2-12)
- 一個本科生如何看研究生心態 (sseia42, 2010-2-14)
- 轉載:與研究生的對話 (chen389988, 2010-2-17)
- 談談研究生的培養——陸埮院士 (JJSIE--NNE, 2010-2-17)
-
引用 刪除 maicaixiaogu / 2010-02-21 09:47:33
- 寫的好 受益 謝謝樓主分享
標題搜索
日歷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
30 |
我的存檔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8995
- 日志數: 71
- 文件數: 2
- 建立時間: 2009-03-27
- 更新時間: 201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