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今年要畢業的老二從實習點回來了,跟我聊了兩個多小時。
我主要是傾聽者,了解一下他的現狀,他很興奮,也給了我很多的思考。
1.關于研究內容
他認為很有前途,很實用,這從他找工作的經歷可以證實
面試機會較多,南京一家公司有意簽約,但他更喜歡廣東和大公司
于是在這里的一家大公司實習了,專業很對口,他很喜歡
雖然是實習,收獲也很多
這兩個公司都是在研發部門,很多都是從國外找配方回來,自己的東西很少,所以都很重視研發,他覺得自己大有可為。
而且鼓動或者鼓勵我,一定要繼續做好這個方向的研究。
2.關于推廣和產業化
基于前面的認識,他建議或者說是鼓動我應該多出去跟企業聯系
我們的東西很實用,一定能夠產業化,并且可以根據要求開發和設計
還建議我跟企業聯合建立實驗室,共同研究,因為企業缺少人才和設備
而我自己其實沒有很多的興趣、動力和精力出去跑
他主動請纓幫我打理,挺有意思和闖勁兒的孩子。
不過這倒是提醒我可以好好考慮一下了。
3.關于外語的學習
在公司實習,發現了自己的差距,英語考級不錯,但是不能用
剛開始根本不能跟身后的外國領導交流,只是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基本情況
而隔壁的同事說英文和日文就跟說中文一樣流利,自愧弗如
不過現在練習和應用的多了,也可以說了
在跟我交流的過程中也好像習慣性地夾雜些英文單字和縮寫,挺有意思
感覺這么多年學英語不如這三個月的實踐管用
我告訴他這么快能夠應用也是以前打下的基礎啊,對不對?
4.關于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是他基于我的實驗室的成果比較少的現象提出的
從查閱文獻到設計實驗,再到實施,以及最后的總結,要完成一個全過程
導師只是在每個環節進行適度的指導即可,從不給出現成的實驗方案
因此學生摸索的時間較多,不好的結果也相對較多。
他認為這樣做,雖然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但是對于出成果是沒有好處的
還舉例說,XXX導師,連碩士生都是按照老師給定的方案做
根本不存在實現自己想法的空間
我問他:哪樣方法對學生的好處多?
他認為是我們的方法好。
這讓我想了很多
在實驗室中,帶研究生和本科生,究竟是為了培養學生呢還是為了完成課題出成果呢?
其實這些學生都是很有創意的,有時他們做的東西或者想法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我很希望他們能夠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
可是課題的結題,年終的考核,獎金的發放都跟成果有關啊。
在現實中,這兩樣都很重要,可是我倒現在也沒想清楚究竟該怎樣做。
這里的研究生導師們,該怎樣權衡呢?請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