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學家的學術積累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05 11:21:05
著名科學家的學術積累是個科學問題。特別是,碩士,博士研究生尤其需要專門研究。
學術積累主要包括:
1.技術積累
有些實驗室以技術優勢見長。莊小威實驗室主要是用熒光技術進行單分子追蹤。最近,增加了生物材料的積累和專門研究。李家洋實驗室起初的努力在于“技術組裝”,后來就形成“基因克隆技術”了。
2.材料積累
錢前實驗室發現了不少新材料,有的育種家擁有骨干親本。
3.學術積累
(1)文獻積累:有的實驗室有“實驗室圖書館”
(2)“設計系統”:博士論文設計可以在已有的“博士論文實施方案”上進行。
(3)“軟件”和“硬件”積累:國內有時分:平臺建設、能力建設、重大項目建設。國外也有這種機制,但多還是“自由組合”。
(4)一個“大牛”就是一個寶庫
中國為什么這么重視“楊振寧”、“李正道”的“美國-中國情節”?是因為“大牛”的作用比較特別,他們能獲得諾貝爾獎,知道如何創造才能躋身世界一流。同樣的,中國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一個“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計劃”。
(5)科學積累:著名科學家都活躍在一個特別的領域。錢學森的積累在于導彈系統,袁隆平在于“雜交稻”,科學積累或集中在一個點上,或形成一個面(科學創造在一個面上進行),或形成一個“立體系統”(大科學計劃需要立體系統!)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科學家學術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