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科研隊伍的眾生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12 10:02:08
一、關于教授
一提到教授,很多人腦子里立刻就跳出美國的發考題中那種拿了tenure的professor或者AP的形象。很快聯想到既搞科研又教書育人。在這里我要說的是中國特色的教授其實種很多。
第
一種,當然就是大家容易想到的那種教授,而且這部分人當中不乏牛人,不管是放到中國,還是美國都是個人。道理很簡單,因為這部分人是打拼出來的,靠的是硬
功夫。這部分人的來路也相對清楚:一種是國外的小牛,或者混得有點成就的千老回來也繼續搞研究,水平是有的,基本還能根的上時代。還有一種就是土博,自己
很刻苦,有著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盡管條件苛刻,最后少數還是連成神功的。這些人的背景都很清楚,CNS文章不管是論堆算還是論斤稱,人家都是擺在那里的,
按照硬條款上去的,沒誰有多大異議。這類教授是愛國的牌坊和科研的旗幟,當局供奉著,一旦有人說中國科研如何如何,這部分人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抬出來,
直接做擋箭牌,讓人閉嘴。
第二種叫做“行政教
授”,科研隊伍里最生猛的一種東西高校和研究所里有這樣一群牛人,他們既不教書,也不搞科研,只負責搞錢和搞人,但是他們的頭銜是教授,或者副教授。所謂
的211高校里面的財物處長,科技處長,人事處長……..等各色處長,各院系的書記,常務院長,等等,至少都是副教授以上。說這種東西生猛,首先是因為他
來路生猛,如果其他人評教授副教授,都需要SCI文章,課題之類的話,他們就屬于另類的,叫作“行政教授”,評的時候,領導會告訴你,我們行政教授是不和
大家搶指標的,因此不按通常標準來,另外實行一套標準,頂多要幾篇“論高校教育xxxx”論文就可以,當然這種論文三五百一篇,你要多少,就準備多少就是
了。當然,行政教授原則上也是要求博士學位的,這個好辦,在職貝,書記念院長的研究生,處長,校長念學校大牛的研究生,說白了,這些教授都是他們養起來
的,想念誰的當然是自己說了算。這類叫獸一旦叫上了,就牛x了,課題經費他們分得最多(僅次于學校的牌坊,諸如院士,973專家之類的),然后,他們從不
上課,也不會上,考核工作量,按照行政人員指標考核,所以SCI和他們就是毫不相干的東西。但是搶教授崗位的時候,他們往往定到至少三級,甚至二級的檔
次。除了領行政補貼,教授的好處全收,出去以后逢人就說我是xx學校的教授。他們因此還干一件事,就是把評教授或者副教授的門檻弄得很高,動輒就要好的文
章,大的課題。搞得真正做科研的人都覺得哇靠,這個學校的教授標準好牛x啊。為啥呢,因為他們也是叫獸啊,別人不知道的話,以為他們也是這個標準評出來的
教授啊,牛啊,多有面子。我被這種邏輯蒙了好多年,后來才發現,這些985,211的教授里面的書記,副院長,處長之類的簡歷比光棍的被窩還捂得緊,從來
不揭給人家看。這類水陸兩棲的叫獸就是高校里的攪屎棍,或者叫作害人精。
第
三類教授,叫作照顧教授吧(現在興起的授課教授也歸為此類)這部分多數年齡都比較大,屬于學校的功臣,至少為學校或者國家付出過,所以沒啥給的,也給個教
授吧。比如,當年五七干校的老資格(多數都快退休了哈)。上山下鄉返城的老教工,有關系的就教授了,沒關系的就學校看大門。筆者當年的遺傳學老師就是兩次
援藏的一個老太太,學校念其功高也讓她教授了。這一類總體來說不如第二類生猛,至少不爭課題搶錢,他們不害人,要害也是害到倒霉的上他們課的學生。現在據
說北大清華都將推出新一代的授課教授,就是那種不做科研,只教課的教授。
二、關于牛人
國
內的牛人,多半都是狡兔三窟,你要是真的大牌的話,你不掛三個牛單位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你留意一下國內發的文章的作者署名你就會發現,通訊作者通訊
單位動不動就兩三個,尤其是稍微像樣點的文章,好像那個作者就很難找到掛一個單位的。就這么說,國內那些我舉的第一類教授,有點勢力的都在不遺余力的搶,
搶經費,搶職位,搶空間,幾乎就沒有普通教授或者年輕人生存的空間。對了,他們掛三個地方,其實壓根兒就不知道他們在哪里上班,其實掛名的那些單位也沒有
指望他們去上班,不過是幫單位搞點錢,一堆行政人員還等著那個科研管理經費呢,當然發文章的時候把通訊作者單位掛上就行了,至于在那里上班,沒人關心。
三、關于在職博士
前
一篇帖子有人回帖說,你就熬年頭吧,熬到一定時候就到你卡別人的時候了。可這位仁兄忘了,國內還有一生力軍,就是在職博士。普通千老和fresh
phd和他們過招的話根本就不是對手。這些在職博士一部分都是本科留校的人物成長起來的。什么輔導猿,這個哪個科長處長,都是算計人的主兒。各個都是身懷
絕技的。千老和他們過招就是找死。還有一部分是前面說的“行政叫獸”的子弟留校的。作為親信培養的苗子。別看“行政叫獸”自己沒有根據地,或者自己不搞科
研,但是他們的人脈很廣,每年都招很多研究生,然后把學生作為免費勞動力,送給那些在中科院搞科研的哥們。中科院降低勞動力成本,叫獸們不用費神學生的論
文和畢業,學生到中科院還能學到點東西,扛點paper。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呢。學生不管是在國內貓著等著提拔(有點先占著坑,再念在職博士),還是出
去做一輪兩輪博后回來再混,總之人脈都是在。普通的千老和fresh phd也不是這部分人的對手。
如果說國內的科研是個醬缸,那么這個漿糊可分為三層
一種是沉在科學底層的真正的牛人,當年在國外就很牛,回來繼續搞科研,基本上保持國際同行的水準。
一種是浮在科學上面的靠著曾經的資歷混到了計劃的制定者那部分,什么973專家院士。這部分人養著自己的一大批人馬,享有大量的資源,今兒忽悠一個概念,明天忽悠一個規劃,想著方的騙錢,作出一點成績,卯足勁吹,生怕有人不知道
還有一種是飄在中間的不管是主動的上竄下跳,還是被動的被這個規定那個規定趕著跑,不停的在為文章為課題奔波。天天寫grant,造文章,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
哎~
【補充說明:有必要說明本文轉載自被國內禁了的“未名空間”,是一位熟悉國內高校的旅美華人所作,本人絕對不敢掠美。】
相關閱讀:
- 科研需要時間思考 (ccf335, 2009-12-24)
- 學習-科研-事業-人生 (eedc-dcnge, 2009-12-25)
- “反思科研”和“做好科研” (entd_jps, 2009-12-27)
- 工作的定位和我們科研的前途,談談事業和職業的不同價值觀 (綠茵ssein, 2009-12-28)
- 科研點-線-面 (dxkuii, 2010-1-01)
- 寫好科研論文的要訣 (jeirf3uwd, 2010-1-05)
- 一點科研的思考 (gitde, 2010-1-06)
- 科研有點兒累,但不苦,還有點兒甜 (piaoliang110mei, 2010-1-07)
- 享受勞動,享受工作,享受科研 (感悟人生, 2010-1-07)
- 轉:聽院士講科研創新 (maomi520, 2010-1-11)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科研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