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者的使命與生命的自由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2-26 11:13:55
昨天是圣誕節。這是一個西方的話語。西學東漸已有幾百年之久。當年中國之科學建制基本上由西方傳入,可以說,如果不是從西方來的,那就不是科學。科學和哲學源起于希臘。言哲學必稱希臘。言科學必稱西方。科學和哲學產生于西方而不產生于中國,據我的研究認為,是因為漢語的因素導致了中國文化不能產生出科學和哲學,漢語是一種形象的詩意的充滿韻味的象形文字,不具有抽象的表達力,邏輯的組織力,清晰的界定力。因此,百姓日用而不知。當時在五四運動錢玄同先生曾指出來過。
科學和哲學是共生體,缺一而不可。兩者都是對世界的追問,人也在世界之中,也包括對人的追問。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當中指出,哲學源于驚異,是為了追求自由的一種向往,是起源于閑暇時間的一種差事。中國孔子認為古之人學則為己,而今之學者則為人。兩者比較起來古代與現代大抵是這個模式。而今天重新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不僅是給同做學問之人提供一個參考,亦是對自己的一個人生定位,同時亦是一個價值取向。不僅能反應吾人做學問的態度,亦是我對人生的一種研判。
現在完全一種為自己做學問的精神好象已經不存在。學者要么依附于國家,要么依附于財團。依附于國家者,為國家政策而爭鳴;依附于財團者,為資本家而出謀劃策,研發新產品。此二者皆不能得到真正精神之自由。而學者若不依附于國家,亦不依附于財團,則學者之生存危矣。若能出身高貴而又志于學,此種人于當今之世亦不多哉。個人純粹精神之自由,在于對世界迷惑之認知,若能得一二認知則可足之手之蹈之舞之。個人之自由在于彌補無知,蘇氏之格言德性即是知識,認識你自己,就是要教會你追求自由,自由就是對未知的認識。
然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人相偎相依,相互依存,故舍戰爭以取和平,舍爭斗以取親睦。農人務農,工人做工,仕人為序,學人治學,皆素位而行,安有它哉。故學者不可離天下而自存,舍天下而自尊,忘天下而自獨,背天下而自行。因此之故必須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略治一學,闡幽發微,形成一系,可得一理,則可促成人類文明之進步,否則食天下之稅而碌碌無為豈非行尸走肉哉。
若吾人者,遍觀中西之學,好邏輯之道,探尋思維之理。亦可快慰平生。邏輯之學,在于認知,在于唯心,在于格致。若能從邏輯之角度,系統說明問題之解決亦可心安理得。而以邏輯之學,教書育人,培植優美之靈魂,亦算是功德一件。吾人平生好柏拉圖之問學,若能追尋柏拉圖之理念,則可喜洋洋哉。吾人對真理的追尋與愛情的執著如出一轍,若能得一所愛,必將永恒守之,海德格爾謂之“守護神靈”,斯言至誠也哉,相濡以沫,相親相愛,相依為命,相敬如賓之愛,可是大愛乎?世移而事易,事易而時遷,萬變之下,吾心不變,吾心不變,吾人之問學亦可不變,故我肉體雖灰飛煙滅,吾人之精神必也永存也哉,吾人之愛必能流芳千古而自存。身之察察安能受物之汶汶者乎?
相關閱讀:
- 日本模擬實驗發現隕石撞擊可能是生命起源 (jiashan0430, 2008-12-08)
- 挪威研究稱超級火山爆發導致90%生命滅絕 (jiashan0430, 2009-2-06)
- 蘭州建生命科技園 將年產6萬片基因芯片 (jiashan0430, 2009-7-02)
- 《科學》:限制攝取熱量可延長生命并保持健康 (jiashan0430, 2009-7-10)
- 湖南新型生命探測儀 進入測試階段 (hongjingzi, 2009-9-05)
- 研究稱木星衛星具備支持生命存活條件 (hongjingzi, 2009-10-10)
- 科學家的獨立與自由 (chongwenmen, 2009-10-30)
- 科學、自由、民主和人生價值 (英語你我他, 2009-11-10)
- 年輕大學生的生命向人們昭示什么 (感悟人生, 2009-11-13)
- 世界十大最頑強生命 (dxkuii, 2009-11-18)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生命自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