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我是唐伯虎

    轉:窮人該不該讀研究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2-11 10:12:24

      最近上海海事大學的一位法律系女碩士研究生上吊自殺了,相關消息現在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傳播開來。

      關于這個事情,拋開確定的以及不確定的人為因素和道德因素不看,我認為本質上她是窮死的。所以在這篇里我不準備討論在這個慘劇中誰存在過錯,誰應該負責,而討論一個更廣泛的話題:窮人應不應該讀研究生?

      窮人應不應該上大學這個話題就沒必要討論了,因為一個人上大學時的年齡大概是18-22歲,還小,而且自中國的大學擴招以來,具有學士學位的人滿大街都是,你就是不上大學直接出去做事也未必真能找到好工作賺到錢,從這個意義上說,盡管上大學并不代表真能學到東西,但上大學的“信價比”還是很高的。與之相反的,研究生的“信價比”卻遠不及大學本科,學制短,收費高,學生讀研的年齡又恰恰是找工作和成家的黃金年齡,所以窮人應不應該讀研究生這個話題才是更值得關注的。

      關于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窮人該不該讀研究生,首先要看他到底有多窮。如果說一個人的家庭條件并不富裕,但也不至于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那么他還是可以繼續讀研究生甚至攻讀博士學位的,無非就是過得苦點,別人家的孩子在讀書的同時也能好吃好喝好玩,你自己沒那個經濟實力,只好不經常跟同學腐敗,不談戀愛,不買電腦,不看電影。學習需要比別人更用功,這樣可以拿到獎學金,同時一有空閑時間就去做家教或者做一些兼職,比如做翻譯之類的,用以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

      我認為這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生活很充實,至少比我這種每天閑得沒事干上網胡說八道充實多了。

      可是,如果一個人的家里窮到連自己和家人吃飯睡覺都成困難,那我認為他絕對不應該讀研究生。

      理由如下:

      一、古有云: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什么意思?通俗解釋就是:一個人不孝有三種: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后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大伙常說的“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中的無后為大,指的就是第三種不孝。而對于第一種不孝,現代人往往認為子女對父母犯了錯誤也一味順從的做法是一種愚孝,但其實那不是愚孝,那就是一種不孝,自古以來都一直是不孝。

      而第二種不孝,恰與我們的話題有關。所謂家貧親老,不為祿士,在古代是指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因為在古代只有去當官才能吃俸祿,只有走仕途這條路才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和相應的福利。

      而在現在的年代,這句話應該理解為: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找工作賺錢來供養父母,解決家里的經濟問題,這是一種不孝。

      亦即,如果一個人的家人連飯都吃不起,要去睡大街,他的父母要凍死餓死,他還想著上學讀書,想著過美好的校園生活,想著陽光明媚的課堂和干凈的書本,而不去找工作,不去努力賺錢,那么他的道德品質存在嚴重的問題,他很不孝。

      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于上海海事大學碩士生自殺的事件,盡管校方表現得確實冷酷無情,但是她自己還是要負主要責任。

      你的媽媽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你還想著繼續深造,你這不是很扯淡嗎?

      二、一個人興趣和理想的實現,是需要“資本”的。這個資本首先就是指錢。如果你本身沒有錢,連吃飯睡覺都成問題,而自己的興趣和理想又不能夠給你帶來足夠的經濟收益用以支撐你定義的生活,那你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謂興趣與理想,本身都是生活層次的概念,而生活是比生存更高一階的狀態,你連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就想直奔“生活”而去,這不是蓋空中閣樓嗎?

      空中閣樓,不塌才怪。

      說到這里,我不自覺的想起了前幾年自殺的詩人余地,家中藏書6000,卻窮得叮當響,連老婆孩子都養不起,但還是每天興趣啊愛好啊理想啊,寫了半天詩,毛都沒賺到,最后說自殺就自殺,丟下生重病的老婆和兩個幾歲大的孩子。媽的,還詩人呢,詩個屁!

      在我眼里,一直都不把只談理想只談愛好而不談生存的人當作理想主義者,我認為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而是空想主義者,他們所謂的理想和興趣以及他們基于自己所謂的理想和興趣而構建起的生活方式,本質上并不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應該擁有的生活,而是一個烏托邦。他們的烏托邦,本身就不具備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因而終將有一天會被時間和歷史所淘汰,而那一天,就是他們烏托邦的末日,也是他們人生的盡頭。

      說白了,如果你沒錢,你又不想賺錢,你的興趣和愛好最后還不能給你帶來足夠多的錢,那你死在錢的問題上只是遲早的事情。一個人能死在錢上,那么他不配稱自己為理想主義者,他的本質上只是一個弱者,一個注定要被時代淘汰的劣質品。

      這句話說得也許挺狠,但就是這個道理,用在誰身上也一樣。Neil在當初要來北京做北漂時也曾考慮過,倘若Neil的父母沒有穩定的工作和必要的社會福利保障,倘若Neil的家庭經濟拮據以至于無法承擔Neil所有不切實際的想法,那么Neil絕對不會在大學畢時背起鋪蓋卷不找工作直接跑到北京租房子考研,絕對不會像現在一樣28歲的時候還在讀書,Neil絕對不會成為一名物理類專業的研究生,也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博客大賽的參賽者,他只會成為廣州某個公司的普通雇員,過每天5點起床,加班到至少晚上9點的生活,并且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從雇員升至經理,從小公司跳到大公司,然后攢足夠多的錢買套房子,找個跟Neil一樣的媳婦,生個跟Neil一樣的娃娃。那樣的人生固然不是那么絢麗,但Neil無怨無悔。因為一個不能生存的弱者,是不配談理想的。而如果命中注定我們無法實現絢麗的夢想,那我們也應該坦然接受它。

      總結一句:如果真的窮到一定份上,你就不應該再繼續想著給自己鍍金了,該工作工作去,該賺錢賺錢去,自己沒那個資本還不懂得曲線救國,那你不是自己找死嗎?

      再捎帶說一下人情冷暖的問題。我看了網上關于上海海事大學女碩士生自殺的一些評論,有不少人指責學校冷酷無情。我不想為學校辯護,我認為在這件事情里學校絕對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責任。但是我要說一個道理:

      一個人不應該依靠別人的憐憫而活。在這個案子里,女碩士生申請學校給她媽媽安排一個住處,這個要求本身并不是合理的。學校并沒有這樣的義務。

      你自己家里窮,沒有房子住,這完全是你自己的問題和責任,造成你自己家里窮,沒有房子住的根本原因在你自己身上。除你自己家庭成員以外的社會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沒有義務因為你自己的家庭問題而對你給予特殊照顧。

      如果你所在的單位愿意體諒你的情況而對你進行特殊照顧,這說明你的單位有菩薩心腸,但如果他們不愿意體諒你的情況,也不能說人家就是邪惡的。

      聽明白了嗎?沒明白的話我再解釋一下:你自己窮得要飯,那是你自己的責任。你不能因為別人沒有可憐你白給你錢,就怪別人邪惡不夠善良。

      換我是這位研究生,首先家里沒錢的話,這個研究生我是絕對不會去考的,其次,考上之后發現媽媽沒地方住,我會去申請,但如果學校不給解決,我不會怪學校,通過其他方式如果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我肯定會退學重新找工作。

      所以,盡管在這個案子中自殺者極其家庭是窮人,是社會上弱勢的一方,但我依舊認為他們應該負主要責任。同時對于那些家庭經濟條件極為困難的孩子,我對你們的人生有一個建議:現實一點沒錯。另外對自己的人生定位一定要準確。否則定虛了吃虧的就是你自己。


    TAG: 研究生窮人

    MNOD 引用 刪除 MNOD   /   2009-12-13 14:19:32
    杯具啊!!!
    aa_tang的個人空間 引用 刪除 aa_tang   /   2009-12-11 20:24:09
    人生就是一個茶幾,上面擺滿杯具,餐具。。。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07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14480
    • 日志數: 41
    • 文件數: 80
    • 建立時間: 2008-12-28
    • 更新時間: 2012-06-12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