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解釋一下我所理解的科研的內涵
科研,顧名思義是科學的研究。科學從宏觀上來講即整個的科學領域,從微觀上來說它包括科學的研究目的、意義;科學的思路、思維;科學的研究內容、方法;科學的技術路線以及科學的研究進程等。研究就是利用我們所掌握的知識、技術進行科學的鉆研、探究。這些解釋是專門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員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但針對目前正在接受教育、剛剛涉足研究領域的研究生來說,我們還沒有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一個研究人員所應有的素質。而國家對于研究生培養的目的和我們整個研究生階段的任務就是通過“畢業論文”這一“科研”過程,來造就這些科研素質并加以應用。
二、介紹一下在科研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點事項
1.查閱文獻資料
文獻資料是我們獲取科研信息的載體,是進行科研的必要條件。當導師給定一個課題之后,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借助圖書館、網絡等工具來查閱該課題研究領域的大量文獻資料,從中了解該課題的研究現狀、研究前沿以及研究熱點,學習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為課題的開展和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查閱文獻不應太專,同時還要隨時了解科研動態,尤其交叉學科的研究,這對開拓思維,增加研究內容的豐富度和新穎度有極大的幫助。
2.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是決定課題水平和質量的關鍵因素,研究內容的確定也因此格外重要。不同的實驗室一般都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些固定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依據同一研究領域同類課題,根據自身的研究目的來初步確定課題內容。然而研究內容并不是自始至終一成不變的,隨著我們對自身研究領域的不斷了解,信息的逐漸積累,認識的不斷加深以及課題的深入開展,我們的思路、思維也在不斷地開闊,有時候也會閃現出一些“靈感”,有些有價值有意義的研究在經過討論、可行性分析后補充到研究內容中來。當然這些新增的有價值有意義的“靈感”,要保證課題總體上的完整性,各部分之間的連貫性、延伸性。研究內容經過科學的補充變得更加客觀、科學,更加完善,我們最終才能寫出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科學性強、價值高的論文。
3.實際操作
實際操作就是需要我們對提出的理論、假說、假設和預期達到的結果進行實踐論證,這就需要我們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實驗操作能力,這是我們獲得有效研究結果的根本保證。我們研究生尤其在這個環節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1)首先是實驗準備實驗準備看似無關緊要,其實是關系著實驗能否順利進行的決定性因素。“磨刀不誤砍柴功”,充分的實驗準備(知識儲備、文獻儲備、材料準備、方法準備)可以增加你的信心,避免手忙腳亂,避免實驗過程中缺這少那,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就不必或減少一遍遍的“從頭再來”,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加快實驗進程,提高工作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次是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術或多或少的研究生存在一個通病——眼高手低。實驗需要的方法、技術我們都在教科書、文獻資料和一些工具書上學過或看過,這些原理的東西一看就會,看過就置之不理,但是在實驗中真正需要這些技術理論作為實驗工具操作的時候,往往不能融會貫通,生搬硬套,有時還要臨時“學習文件”。這無疑會耽誤實驗的進程,影響實驗的質量。因此,不要把我們精心查到的文獻資料僅僅為了充當綜述內容,增加參考文獻數目,它是我們獲得研究“武器”的寶庫。“理論指導實踐”,只有認真學習、理解了技術原理,切實掌握了技術操作方法,做起實驗來才能得心應手。
(3)再次是開拓思維,靈活變通科研需要一絲不茍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同時還需要靈活的思維方式。開拓思維,靈活變通是出現創新的契機。科研是一個需要摸索的過程,要達到預期的研究成果,可能存在許多途經,這就需要我們在諸多途經中探索出一條可行的科學途經。失敗在實驗中可謂是司空見慣,我們要學會坦然面對失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究竟是這條路行不通,還是實驗其它環節出現紕漏?作為反面教材提高我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一條路行不通時,切忌“鉆牛角尖”,不撞南墻不死心,既便撞了南墻仍不死心是科研中的大忌,耗精力費時間影響科研進度不說,對我們個人的毅力和信心都是很大的打擊。所以,我們要學會思變,“變
”則“通”,“通”才能保障我們課題的繼續深入研究。
(4)另外還有實驗記錄和標記實驗過程中有時出現由于實驗記錄和標記不明確而無法區分實驗樣品的情況;當時明白,事后糊涂也常有發生;實驗記錄粗糙,過后不知所云也司空見慣,這很容易影響情緒。我們要隨時隨地,完整詳細地做好實驗記錄和實驗樣品標記,這為以后實驗數據處理、分析和整理論文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4.時間規劃
研究生期間,時間顯得那么的短暫,想在這有效期內保質保量地完成論文,合理安排時間尤為重要。首先要對課題每一部分進行時間段粗略劃分,根據劃分的每個時間段,給出具體細節完成的時間底線。針對每一天,盡量協調好工作和休息時間,做到勞逸結合。給出當天和以后幾天的工作計劃表,避免由于實驗安排不當而經常的加班加點,打亂正常的生活習慣。做出科學的時間規劃,始終保持飽滿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能讓實驗有步驟、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5.發表論文
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求我們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實驗技術,同時還要求我們有較好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終都要靠別人認可,研究論文就是對我們科研結果最好的表達載體。論文的書寫要求我們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這是一種需要經過長期培訓并積累的素質。文章書寫得好與壞,是評價論文質量高與低的關鍵因素。如何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源于我們平時閱讀大量的參考文獻,掌握論文的書寫格式,文體類型,研究論文的語法結構,書寫方法等,并摸索一些書寫技巧。關于論文的寫作方法和規則在一些資料上都有詳細的介紹,下面我們分別討論一下我發現的,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1)摘要
摘要是一篇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文章的精髓,我們應以最簡練的語言全面概括論文的研究結果。只是我們寫出的摘要缺乏邏輯性,條理性,簡潔性,解決這類的問題很簡單,就是把我們的摘要不定期地通讀幾遍,改變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刪除不必要的語言文字。
(2)引言
“虎頭豹尾”是說一篇好的文章要有好的開頭和好的結尾,論文的引言、結果與討論部分起到“承前”與“延后”的作用,這對論文的質量至關重要。
引言基本包括三部分內容:
①關于論文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這個要求我們對所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全面的整理、歸納、概括,并組織成文字;
②研究存在的問題,就是到目前為止還有那些需要研究,需要補充;
③研究內容解決了哪些問題,就我們的研究內容而言,有什么獨到的見解,解決了什么實際問題,彌補了哪方面的空缺。
我們在書寫引言存在的問題,就是研究現狀書寫散亂,沒有條理性、針對性,東拼西湊,能挨著邊的就都拉過來湊數,目的就是增加篇幅和參考文獻數目;對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不是沒有點出就是提出的問題過大。一般來說在論文中我們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研究內容所解決的問題,同時我們也應指出所解決的問題,在理論或應用上存在什么的價值和潛力。
(3)結果與討論結果和討論很明顯包括研究結果和討論兩部分。我們存在的問題就是往往敘述完研究結果就完事,從而忽略了討論,但大多時候是我們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寫討論。我認為討論部分首先應該對研究內容進行討論:論文取得了什么成果,解決了什么問題,論文研究過程中存在的疑問,論文本身存在的不足和需要進一步改進的方法技術;然后討論該論文的科學意義,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最后闡述該論文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和該領域的研究展望。
引言中指出我們需要做什么,結論中給出我們做了什么,并進行科學的分析討論,同時給予研究內容充分的肯定。這能夠讓讀者明白我們的研究意義和價值,在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位置,對我們研究的肯定再作一次肯定,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被認同,才能夠使論文的質量得到客觀的體現。
另外關于研究內容和參考文獻的書寫,我們都能夠按照規則較好地完成,但同時我們也要提高我們的耐心,多細心一點,多推敲幾次,力求我們的文章精練、語句通順、表達準確等等。
(4)關于SCI收錄期刊論文最后我提一下英文研究論文,尤其是對發表SCI收錄期刊論文的一些看法。很多情況下,由于畢業要求和時間的限制,為了順利畢業起見,我們大部分人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書寫英文論文,不去爭取SCI里一席之地,SCI現在幾乎成了高檔次論文的代名詞,在大家心里成了一個“禁飛區”。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其實在我們做的論文里,不被SCI收錄的也不一定是檔次低的文章,被SCI收錄的也不一定檔次就高。有時候,同一領域同一類型的文章,同樣的方法,只是不同的內容或不同的研究對象,被SCI收錄的可能性也不大相同。我認為發表SCI的文章要具備兩點:
①研究內容科學、嚴謹、全面,研究結果真實可靠,同時論文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②英文論文的書寫符合外文研究論文的書寫格式、語法結構,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大量地閱讀外文文獻,長時間地積累,我們也能根據外文論文寫出我們自己的英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