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圖譜的概念及應用現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8-18 23:34:53/ 個人分類:藥物分析
轉帖
“指紋鑒定”開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犯罪學和法醫學。人們研究發現,人的指紋有拱形、環形和螺形 3種基本模式,但每一個人的指紋在細微處是絕對不同的,這種指紋的“絕對唯一性”為案件的偵破、抓捕罪犯等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線索。由于基因學的發展,近代將指紋分析的概念結合生物技術延伸到DNA指紋圖譜分析,而且應用范圍從犯罪學擴大到醫學和生命科學的領域。生物樣品的DNA指紋圖譜既有個體的“唯一性”,根據分析目的不同,也可忽略個體之間的差異,尋找整個物種的“唯一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中藥的藥效不是來自單一的活性化學成分,而是來自多種活性成分之間的協同作用,甚至是與某些“非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或“相克作用”。中醫理論也十分強調整體,重視諸個化學成分的協同作用,僅以中藥內一兩個有效成分作為定量、定性指標遠遠不能整體反映藥品的內在質量。因此,利用現代先進的分析技術來分析藥材的整體特性,以更準確鑒別不同中藥及識別中藥本身的真偽和優劣,就形成了中藥指紋圖譜分析的基礎原動力。國際上對中藥指紋圖譜應用于中成藥物質群的質量控制近年來日趨共識。
因此中藥指紋圖譜分析借用法醫學“指紋鑒定”的概念,但是又不同于常規意義的“指紋”含義。根據中藥化學成分的復雜性 (或模糊性 )和有效成分的整體性,在現階段還不可能將中藥復雜化學成分搞清楚的情況下,運用多學科交叉綜合技術手段對復雜物質組成體系質量穩定性進行計算機輔助分析檢測和評價;尋找同一藥材群體化學成分的相似性 ,即物種群體內的唯一性。通過建立中藥指紋圖譜,可以全面反映中藥所含內在化學成分的種類和數量,進而反映中藥的質量。同時中藥指紋圖譜是中藥學,分析科學,化工過程,生物信息學等多個二級學科交叉和綜合應用研究。謝培山先生對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的定義是:中藥色譜指紋圖譜是一種綜合的,可量化的色譜鑒定手段。借以鑒別真偽,評價原料藥材,半成品和成品質量均一性和穩定性。其基本屬性是“整體性”和“模糊性”。
國際上采用指紋圖譜對植物藥進行質量控制,效果顯著,如韓國、日本、德國等。他們比較重視運用先進技術對植物藥進行開發和利用,德國用指紋圖譜技術控制質量的銀杏制劑,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本漢方藥主要生產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企業內部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控制質量。他們把傳統方劑采用道地藥材,按飲片配方煎煮得到的煎汁作為標準指紋圖譜。對大生產的原料、配方和工藝嚴格控制,使成品指紋圖譜與標準指紋圖譜一致。美國FDA在申報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的CMC(Chemistry Manufacture and Control)資料時,植物物質(Botanical Drug Substance)和植物藥產品(Botanical Drug Product)的質量控制可以采用指紋圖譜。我國正在申請FDA臨床試驗的天津天士力集團的復方丹參滴丸、北京華頤制藥廠的威麥寧膠囊、上海史泰隆制藥廠的杏林制劑等都制定了指紋圖譜的檢測標準。但國外指紋圖譜主要是針對單味藥材的提取物而言,在植物制劑的整體性作用和藥效的相關性方面缺乏理論依據和相應的理論指導,并不適用于中藥材及中藥制劑的質量控制。
相關閱讀:
- 藥代動力學研究在新藥研發中的應用02 (firefox, 2007-7-30)
- 第二軍醫大學成立現代中藥研究中心 (admin, 2007-8-01)
- 《自然》雜志:“難以下咽”的中藥 (admin, 2007-8-02)
- 美國首次認同中醫與西方醫學一樣為獨立科學體系 (admin, 2007-8-03)
- 轉帖 無恥的“專家”,無知的媒體:FDA什么時候說中醫科學了? (dingdang, 2007-8-05)
- 液質聯用和分析儀器驗證的介紹 (snow_white, 2007-8-05)
- 用動物實驗評價新藥的要點 (snow_white, 2007-8-05)
- 媒體評論:警惕“捧殺”中醫 (admin, 2007-8-06)
- FDA關于生物樣品分析方法建立的指南 (mass, 2007-8-12)
- 非法添加西藥成分已成為中成藥造假主要方式 (admin, 2007-8-15)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中藥指紋圖譜藥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