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本科生參與科研的一些問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2-21 14:02:18

      第一,主動性。這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現在學生的主動性實在太差了。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有一個小組,我一個月故意沒有主動給他們聯系,竟然他們一直靜悄悄。他們和老師主動聯系太欠缺,是害羞,不自信,還是太忙?原因有待探究。

        第二,功利性。 參與項目功利化思想太嚴重。根據我的了解,他們絕大多數都不是為了科研,看重的是名聲、加分、保研。功利性也許沒有錯,但是,總是讓人感覺他們有點投機。也感覺科學又一次被侮辱了。

        第三,沒想法。 四 個小組,有主動找我的,也有我主動組建的。起初,我想讓他們暢所欲言,看看他們有什么思路和想法。我一直非常耐心的等待、聆聽。結果非常失望,整體上看, 思維比較僵化,多流于表面化,甚至表面化的東西都提不出來,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見解。最后,我只有自以為是地給他們各自分配了我多年來積累的想法。四個想法 依次是:(1)為發展綠色城市,用遙感的方法評估北京市樓頂面積,分析潛在城市綠化面積;(2)北京市沙塵暴與植被覆蓋動態耦合關系;(3)城市遺址公園 的水土流失調查和保護;(4)面向氣候變化的流域土壤碳與河流碳耦合研究。

        第四,理想化。這 個是一個現實問題,不是一個不好的問題。他們對科學和技術基本上混淆。選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想干一個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實用性的命題。 這也沒有錯,但是令人沮喪的是,他們找不出來這樣的命題。我給他們建議的命題,他們感覺這些都沒有多少實用性。他們認為這影響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 覺得他們沒有錯。可是,我的確不是做技術的,這個問題需要我反思。

        第五,基礎知識。他們普遍感覺基礎只是欠 缺。有這種感覺是好事,但是,令人不可理解的是他們并不愿意花時間去讀論文。說真的,我感覺某個問題,只需要閱讀30篇論文,基本的觀點、方法都能知道個 大概,如果閱讀100篇文獻,那么就可以知道的非常熟悉。我給他們都指導了相應的參考文獻,也分類重點和非重點文獻。1個多月過去了,他們基本上閱讀為 零。今天我問了其中一個小組的組長閱讀了多少篇文獻,她算是最刻苦的,她說她已經讀了3篇中文文獻。我暈呀。我感覺對于地理學、水土保持學領域的研究,從 訓練本科生基本素養來說,并不需要多少高深的基礎理論知識。只需要翻閱教科書,弄清基本概念,然后大量閱讀論文,整理好思路,就基本上可以明白如何進行某 項研究了。當然,在科研的過程中還需要不停的學習。對于大多數碩士生,都是如此吧。

        第五,靈氣何在? 我們學校只是二流的重點大學,本科生素養肯定不能與一流牛校相比,但也不會是特別差。在他們身上,我看不到激情,看不到想象力,看不到活躍的思維,噴薄欲 出的才華。只有沉默,消極,到底是怎么了?是不是我拔苗助長了?還是我方法不對。根據圣人的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或許,保持沉默是最明智的選 擇。但,我總是很想能點燃幾個等待綻放的頭腦,盡早地接觸到科學研究。

        遞交項目的時間慢慢迫近,我指導了4個科研小組,蔚為壯觀,如果全部鎩羽而歸,我收獲的只有疲勞和遺憾,當然,得到的也會很豐厚,那就是對 現在學生的認識,可以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本科生的科研工作積累寶貴經驗。當前,我沒有研究生,只有從本科生中遴選了。其實,我也有很多擔心,最大擔心就是怕 影響他們學業,降低了他們科研的神圣感和興趣,那真是罪莫大焉。

        也遇到幾個比較認真能干的學生,我對他們幾個很有信心。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時間,更多的交流,從他們的內心出發,遵循著他們的感受和理解,將科研由我主導過渡到以他們為主導,我相信時間的力量,總有一些人會走出非同尋常的道路。我還是滿懷期待!


    TAG: 本科生科研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