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引用ISO 19214:2017 微束分析. 分析電子顯微術. 采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術測定絲狀晶體顯著增長方向的方法 的標準
當電子的速 度加到很高時,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可以達到納米級(10-9m),使很多在可見光下看不見 的物體在電子顯微鏡下顯現了原形。因此,電子顯微鏡是20世紀*重要的發明之一兇。?1938年德國工程師Max KnoU和Ernst Ruska制造出了世界上*臺透射電子顯微鏡 ,透射電子顯微術是利用穿透薄膜試樣 的電子束進行成像或微區分析的一種電子顯微術。...
年第13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 GB/T 33834-2017 微束分析 掃描電子顯微術 生物試樣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方法、 GB/T 33839-2017 基于生物效應含碳基納米材料生物樣品的透射電子顯微鏡檢測方法 GB/T 33838-2017 微束分析 掃描電子顯微術 圖像銳度評估方法 2017年第18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
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術始于20世紀50年代,1956年J.W.Menter 用分辨率為8??透射電子顯微鏡直接觀察到酞菁銅間距為12?的平行條紋,開啟了之后的高分辨電子顯微術的大門。到20世紀70年代初,1971年飯島澄男利用分辨率為3.5?的TEM拍到Ti2Nb10O29的相位襯度像,向上直接觀察到了原子團沿入射電子束方向的投影。同時解釋高分辨像成像理論和分析技術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由于物鏡球差及其聚焦誤差等原因,很難精確地從小于0.5μm的區域中得到衍射。隨著掃描透射電子顯微術(STEM)的發展,采用強烈聚焦的細小電子束照射樣品上極其有限的區域,與視場光闌的方法相比,不但選區尺寸小,而且精度高。這就是所謂微衍射(選區小于100nm)和微微衍射(選區小于10nm),也有人把它們分別叫做μ衍射和μμ衍射。...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