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實驗證明,酵母菌發酵可以潛在地緩解甘藍型油菜蜂花粉的過敏性,同時對其營養特性也有更積極的影響,為提高蜂花粉產品的安全性,促進其更廣泛的應用提供科學依據。在未來的研究中,對蜂花粉致敏原分離鑒定及其致敏機制的探究,以及建立發酵降解蜂花粉致敏原的方法,將會對蜂花粉的安全利用發揮重要的作用。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資助。...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以下簡稱蜜蜂所)蜂產品加工與功能評價創新團隊研究發現,破壁更有助于蜂花粉體內外消化吸收,為新一代蜂花粉制品的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和農業科學雜志》上。 蜜蜂所研究員董捷介紹,人們對蜂花粉的消化吸收存在著較大誤區。長期以來,有人認為蜜蜂、動物和人的胃腸道能夠對蜂花粉進行破壁,并且能夠通過萌發孔吸收蜂花粉粒中大部分營養素。...
對白菜型油菜蜂花粉的代謝組學分析顯示,相較于未經酶處理樣品,酶處理后的蜂花粉樣品中三種潛在致敏蛋白——前纖維蛋白、胱抑素和乙醇脫氫酶的含量顯著降低,且主成分中寡肽和氨基酸含量顯著提高。 免疫印跡實驗結果表明,酶處理后提取的蜂花粉蛋白與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抗體結合能力也顯著降低,表明酶處理后的白菜型油菜蜂花粉致敏性顯著降低。 ...
據該團隊前期研究表明,蜂花粉和蜂王漿對結腸炎具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功效,但其中所含的功能成分及功效機制尚不清楚,限制了進一步的開發利用。 該研究結果顯示,蜂花粉脂質中神經酰胺、溶血磷脂酰膽堿、磷脂酰膽堿和磷脂酰乙醇胺水平顯著高于蜂王漿脂質;蜂王漿脂質中鞘磷脂水平顯著高于蜂花粉脂質。...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