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其他物質如2,4-二硝基苯酚(DNP)和羰基氰化物間氯苯腙(CCCP)等物質也有同樣的解偶聯功能,它們因此被稱為解偶聯劑,并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毒性。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曾使用2,4-二硝基苯酚當作,但非常容易導致服藥者體溫過高,出現抽搐、昏迷等現象,甚至導致死亡。酒精和水楊酸在一定程度也是解偶聯劑,所以過度使用這些物質也會導致ATP過度消耗和體溫升高。...
2,4-二硝基苯酚(DNP)和頡氨霉素可解除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聯過程,使電子傳遞照常進行而不生成ATP。DNP的作用機制是作為H+的載體將其運回線粒體內部,破壞質子梯度的形成。由電子傳遞產生的能量以熱被釋出。...
對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發熱及對菌苗致家兔發熱均有解熱作用,對氨水致小鼠和枸櫞酸致豚鼠引咳作用有鎮咳作用,對巴豆油致小鼠耳腫有消腫抗炎作用。...
對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發熱及對菌苗致家兔發熱均有解熱作用,對氨水致小鼠和枸櫞酸致豚鼠引咳作用有鎮咳作用,對巴豆油致小鼠耳腫有消腫抗炎作用。...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