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鱗狀細胞癌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70歲。右側腰背部脹痛不適半月余,伴尿頻、尿急及排尿躊躇費力。入院前1日,突然出現血尿,呈洗肉水樣,并伴有凝血塊;查體右側腎區無明顯膨隆,無壓痛及叩擊痛。既往體健。腹部彩超示右腎多發結石。放射性核素檢查示右腎功能重度受損。
?
腹部CT平掃+增強示右腎體積增大,上極見一大小約5.6 cm×4.6 cm×3.5 cm的腫物,邊界不清晰,其內密度不均勻,中心可見液化壞死區,增強后輕度不均勻強化(圖1~3),考慮為右腎惡性腫瘤可能性大;腎實質內近腎盂處多個不規則結石。
?
圖1~3?分別為平掃、皮質期、排泄期顯示右腎多發結石并右腎上極腫物,邊界不清晰,其內密度不均勻,增強后呈輕度不均勻強化
?
手術及病理:行腹腔鏡探查及右腎切除術,取出右腎及周圍脂肪組織,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腎靜脈未見癌栓。切除右腎肉眼觀呈灰黃灰白色,大小約13.5 cm×8.0 cm×6.0 cm。鏡下腎組織切面大部分區域壞死,結構不清,未見輸尿管殘端,細胞異型性明顯,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見(圖4);病理診斷:考慮為右腎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癌組織廣泛浸潤腎實質及腎被膜外脂肪。術后患者好轉出院,隨訪11個月后因廣泛轉移去世。
?
圖4?病理圖片:HE染色,×10
?
討論:
?
腎臟鱗狀細胞癌約占上尿路惡性腫瘤的0.7%~7.0%,術前誤診率57%,其發生與腎臟結石和慢性炎癥刺激有關。本患者考慮多與結石的長期刺激有關。本病可發生于不同年齡段,通常60歲左右的女性發病率略高,也可見于40歲以下者,因此,在本病的早期診斷中要警惕。一般來說,腎臟惡性腫瘤主要以影像學檢查為主,僅超聲和CT檢查的準確率可分別達98.6%和95.0%。但是本病臨床復雜多變,以CT和MRI為主的檢查僅表現為一般惡性腫瘤的特征,所以,最后確診主要依賴于組織病理學的檢查。但是CT檢查,尤其是CT增強掃描在該腫瘤的鑒別診斷、分期及隨訪中是十分重要的。
?
本例中,CT三期掃描未見明顯特異性,但可以指導和鑒別診斷。腎臟的大多數惡性腫瘤在CT平掃中一般無明顯差異,在增強后腎臟一些較多見的惡性腫瘤,如透明細胞癌瘤體實性部分在皮質期會明顯強化,強化程度接近腎皮質,于實質期強化迅速降低,呈“快進快出”型;而乳頭狀癌和嫌色細胞癌增強后腫瘤實性部分強化程度低,明顯低于腎皮質,其后各期強化有增高趨勢,呈“緩慢升高”型等特點,在排除腎臟一些較多見的惡性腫瘤基礎上,若腎結石或慢性腎盂腎炎病史較長的患者突然出現腰痛、血尿、消瘦等惡病質的表現,發現腎內占位者,多應考慮伴發腎鱗狀細胞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