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內毒素檢驗實驗的操作步驟
1、實驗前準備
試驗所用的器皿須經處理,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內毒素。耐熱器皿用干熱滅菌法(250℃、30min)去除;塑料器具置30%雙氧水中浸泡4h,再用無熱原水沖洗后于60℃烘干。
2、鱟試劑靈敏度復核
當使用新批號的鱟試劑或實驗條件發生了任何可能影響檢驗結果的改變時,應進行鱟試劑靈敏度復核試驗。
(1)取內毒素工作標準品一支,用75%酒精棉擦拭安瓿頸,開啟,開啟過程應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內。
(2)向內毒素工作標準品安瓿內加入1ml內毒素檢查用水,在漩渦混合器上混勻15min,制成10EU/ml的內毒素標準溶液。
(3)根據鱟試劑靈敏度標識值λ=0.015EU/ml,用內毒素檢查用水將10EU/ml內毒素標準溶液稀釋成2λ、λ、0.5λ、0.25λ四種濃度的內毒素標準溶液。
(4)取0.1ml/支的鱟試劑原安瓿18支,其中16支分別加入0.1ml不同濃度的內毒素標準溶液,每個內毒素濃度平行做4支;另外兩只各加入0.1ml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作為陰性對照。
(5) 將各瓶中溶液輕輕混勻后,封閉瓶口,垂直放入37℃±1℃的恒溫器中,孵育60min±2min。
(6) 將安瓿從恒溫器中輕輕取出,緩緩倒轉180°。若管內形成凝膠并且凝膠不變形、不從管壁脫落者為陽性;未形成凝膠或形成的凝膠不堅實、變形并從管壁脫落者為陰性。記錄結果。
(7)結果判定。當最大濃度2λ管均為陽性,最低濃度0.25λ均為陰性,陰性對照管為陰性,試驗方法有效。按下式就算反應終點濃度的幾何平均值即為鱟試劑靈敏度的測定值λc。
λc=lg-1(∑X/n)
式中: X為反應終點濃度的對數值(lg)。反應終點濃度,指系列遞減的內毒素濃度中最后一個呈陽性的濃度。n=4(每個濃度的平行管數)。
當λc在0.5~2λ(包括0.5λ和2λ)時,判定該批鱟試劑可用于細菌內毒素檢測,并以標示靈敏度為該批試劑的靈敏度。
3、樣品檢測
(1)供試品數量:每批產品從首、中、尾箱分別抽取3件。
(2)合格標準:產品細菌內毒素含量<0.25EU/件。
(3)供試液制備
i、將預熱至37±1℃的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10-15ml注入待檢產品內,在受控室溫(18℃-25℃)下浸提1h,在浸提過程中輔以晃動。供試液貯存時間不超過2h。
ii、當使用的鱟試劑靈敏度標示值λ小于供試品的內毒素限量時,按下式計算,用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將供試液稀釋后進行檢查:
供試液稀釋倍數=cL/λ
式中:L為供試品的細菌內毒素限值,C為供試液濃度;當L以EU/ml表示時,c=1.0ml/ml。λ為鱟試劑的標示靈敏度。
4、檢測:
i、取0.1ml/支的鱟試劑原安瓿15支,其中:
① 供試液管:9支,各加入0.1ml供試液;
② 供試品陽性對照管:2支,各加入0.1ml濃度為λ即0.015EU/ml的內毒素供試液溶液(用供試液稀釋);
③ 陽性對照管:2支,各加入0.1ml濃度為λ即0.015EU/ml的內毒素標準溶液(用檢查用水水稀釋);
④ 陰性對照管:2支,各加入0.1ml內毒素檢查用水;
將各瓶中溶液輕輕混勻后,封閉瓶口,垂直放入37℃±1℃的恒溫器中,孵育60min±2min。
ii、將安瓿從恒溫器中輕輕取出,緩緩倒轉180°。若管內形成凝膠并且凝膠不變形、不從管壁脫落者為陽性;未形成凝膠或形成的凝膠不堅實、變形并從管壁脫落者為陰性。記錄結果。
5、結果判定
i、若陰性對照管均為陰性,陽性對照管均為陽性,供試品陽性對照管均為陽性,判定試驗有效。
ii、若供試液管均為陰性,判定供試品符合規定。
iii、若供試液管均為陽性,判定供試品不符合規定。
iV、若供試液出現陽性和陰性管,需進行復試。復試時供試液管需做4支平行管,若所有平行管均為陰性,判定供試品符合規定,否則判定供試品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