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本科生的人生對話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23 10:04:10/ 個人分類:科研路上
這些幸福,我完全能體驗到。不知你有沒有聽說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這些體驗,就是他所說的“高峰體驗”:一個家庭主婦把凌亂的家整理好,她就有這種愉悅的感覺。
3)結果和過程
你
說,社會上有的人年薪50萬。但我希望你不要只是看到這個結果。掙到錢只是一個“結果”,也可以說是辛勤勞動的“副產物”。這正如發表文章,我的博導曾對
我說,做科研都要發表文章,但是他把發表文章當作做科研的“副產物”,他不是以發表文章為導向,而是以做科研為主要陣地,做好了科研,文章就自然出來了。
同理,你可以理解:掙到錢只是一個“副產物”或者說努力工作的“結果”。
4)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我
對人生的看法在不斷改變中。比如,我高三畢業典禮時,發言說衛星天線、汽車洋房正在眼前等著我們,讓我們為愛往前飛,瀟灑走一回!我讀碩士時曾寫
道,“Never Late!蔡光天(前進學院院長)60歲之前一無所有,60歲之后開了前進學院發了財,難道他的前面60年白活了嗎?”
現
在看來,以上兩種言論的假設前提是:掙大錢,人生就沒有白活。可是,后來,我問自己,人生價值是用工資來“表征”的嗎?史玉柱曾經是億萬富翁,但是他投資
失誤,落得個破產的下場,難道他此前的人生就沒有價值了?三國里面的“劉皇叔”,一會投奔這個“主公”,一會投奔那個“主公”,最后兵敗,未統一中原便身
先死,難道他的人生就沒有價值了?我老婆說我出國留學,兜了一圈回來只是當上副教授,而當初如果就在國內讀博士,也許早成為副教授了。那是不是我白留學了
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不是”!我接觸到一句話,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我
和妻子過馬路,迎面開來的汽車急不可耐地右轉彎,搶在我們前面。我妻子氣憤地說“急著去投胎啊。”人們總是急不可耐地讀完本科、出國、最后工作,總是諷刺
說“在國內讀完碩士再出國,3年白讀了”。但是人生并不是“急著去投胎”,在人生的旅途中的經歷和體驗,比你追求到的結果(如title、工資等)更為重
要!
5)Life is not about doing and having, it's about becoming.
和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類似的說法是:Life is not about doing and
having, it's about becoming----becoming the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做了這個、做了那個,擁有這個、擁有那個,都是“表象”,都比不過成為什么樣的人。擁有的東西,可以失去,可以被別人拿走,但自己的
能力和素質,別人拿不走。
6)Title有多重要?
大學生初入職場,不該因為沒有好的title而不去。“先就業,再擇
業”。如果只是追求title的話,那是本末倒置的!為什么這么說呢?你看過三國嗎?曹操大舉進犯荊州,劉表的兒子劉琮無能,上表投降,開出的條件是讓自
己當荊州牧。投降后,曹操說把劉琮帶回許昌軟禁起來。劉琮說:“你不是說給我荊州牧的職位嗎?”奸人曹操說:“是啊,你還是荊州牧,只是你在許昌遙控治理
荊州而已。我現在也把官印給你的啊。”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title也可以是虛的。在職場,鍛煉生存技能才是重要的,這就是我即便找到
了工作還不斷充電、學習、看書的原因。對于人民公仆來說,權力是人民給的,也可以被拿走。對于大學教師來說,title是學校給的,也可以拿走。但是,肚
子里的東西卻拿不走。一個有真才實學的教師,不當老師也可以做別的,比如從事出國留學咨詢、職業發展培訓、做編輯等。因此,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加強自己
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根本。
7)“國內的條件沒有國外好,那你為什么回國任教?”
孟子說:“貧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馬英九的父親說:“有舞臺就好好演一場,沒有舞臺就在臺下靜靜地做個觀眾。”每個人都應該在現有的“舞臺”上努力做事,能做出多少事,就多少事。
8)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我
從來也沒有說過成功只靠機遇,事實上我的天庭并不飽滿,運氣平平。我想說,很多事物的發展是“順理成章”的,就像有原因就有結果,種下了種子才會有收成。
比如,有的人嘲笑我,說我看一些沒用的書。的確,我做博士后和現在,業余不看電視,而讀了大量書。我讀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發財,不為了升職,而是為了“充
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嘲笑我讀書的,真是滑稽。人家趙匡胤當將軍的時候,班師回朝,結果被皇帝派來的大臣給攔截了,翻開他的箱子,看看有什么金銀財
寶,結果是幾箱子兵書。你怎么知道平日讀書沒有用?讀著讀著,很多雜志編輯約我寫稿,請我當欄目支持人。在學校里,以后還可以擔任本科生讀書小組的指導老
師,還可以指導自己的研究生人生道理和職業發展,怎能說讀書沒有呢?
記得有次某雜志編輯征詢能否請我當欄目支持人,我回復說好。誰知道回
信過去,就沒有聲音了。我以為他們還需要再斟酌一下,名單還不確定,因此才沒有回信。于是,我就“未雨綢繆”地先寫了第一篇稿子,做好萬全的準備。過了兩
周,編輯來信,問“截稿日期已到,不知稿子寫好了嗎?”我這時大吃一驚,原來,那位編輯在兩周前的確是回信確認我當欄目主持人了,但是電子郵件在中途由于
故障而丟了。我向編輯說明了情況,并且當天就把“未雨綢繆”的稿子交上去了。《101 Really Important Things You
Already Know, But Keep Forgetting》說:機遇時常來敲你家的門,但你是否在家?
9)傾聽內心的召喚
奧普拉說,"Your
calling isn't something that somebody can tell you about. It's what you
feel. It is the thing that gives you juice. The thing that you are
supposed to do. And nobody can tell you what that is. You know it inside
yourself."---- Oprah Winfrey, Reader's Digest, June 2008, p. 98.無論你要出國還是干什么,都可以在了解客觀信息的基礎上,傾聽你內心的召喚。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本科生人生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