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替你抱著本科生畢業論文這桶金反思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08 14:30:30/ 個人分類:學術風氣
本科生
畢業論文質量已是人所共知的事,甚至到了提出要不要保留,這樣生死攸關的地步。
讓人無奈的
本科生做畢業論文有幾個特征:1)廣泛地收集整理資料,復制和粘貼;2)像老師講課一樣,用事實和案例來說明問題,而不論證;3)像做
作業一樣,對某個問題,復述已知材料,加點個人判斷,做點邏輯
分析;4)粗糙的排版
技術,等待老師這個"秘書""發火"或"動手";5)以我所知,寫我所
想,缺乏廣泛深入的閱讀和深刻的思考;6)把做論文的學業當副業,把走上社會工作當主業。
當論文做到如此境地,當論文寫到山窮水盡時,學生不是反思自己,追究自己,常常急著找老師顧問顧問。作為教師在耐心指導之余,也有必要讓學生反思反思自己,學著長大。
究竟反思什么?追究什么?
1)究竟自己和導師是什么關系?我們完全可以從拳擊比賽中得到啟發。論文所要研究的問題就是“對手”,學生就是“拳擊選手”,導師就是“教
練”。教練只能指導和提醒,但不可以上場,場上的選手要在教練的指點下,臨場發揮。常常見拳擊運動員頭破血流,常常見拳擊運動員抱得金腰帶歸。而教練就是
那個訓斥他,指揮他,在臺下,在幕后的人。而有點問題就急著找老師解決問題的學生,其行為往往是將導師變成秘書。當你將論文交給導師時,導師就是法官。當
你將自己可能想到的方案陳述給導師時,導師就是樂隊指揮,指導你體會主旋律。當你苦思不得其解時,導師就是你大夫,給你的是藥劑而不是
食品。導師就是一位
幫助、督促你獨立的長者。
2)難道就停留在如此的思維水準和認識水準?有什么可以突破的想法嗎?自己能不能再試一試?運用比較、歸納、分析、甚至比喻,多做幾次實驗,多去幾次圖書館,上幾次書店,將困惑寫出來,擺在面前思量,思量。
3)做好學問的精神就是一種做人做事的精神,并不是我們不聰明,而缺少聰明地使用我們頭腦的方法;不是我們沒有水平,是我們缺少靜下心來的淡定和沉著,缺少應有的積淀。急急忙忙,心不守,思不專,文何以行遠?
4)為什么今天的思維還不如高考時自己的思維那般活躍?是不是將學習看成是一種人生任務、人生經歷、人生負載的原因?學習如睡眠、吃飯一樣,都
是我們身體的需要,困了想睡覺,餓了想吃飯,而“書到用時方恨少”,說明以輸出來衡量學習的輸入,比以記憶、了解更多的知識,更能激發學習的動力。
5)學習的目的,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依據瑞士諾貝爾基金會的專家所認為的,學習和教育是你突破家庭思維控制,超越家庭的局限來發展自己的方
式。因為從小到大,你是在父母的管教下長大,你吸收了他們太多的思維方法、價值觀、世界觀,這其中不免帶有一定的家庭偏見和不足。而教育,就是你超越這種
局限,通過向更多的學者和先知學習,更加充實了自己的思維境界。
由此可見,本科生寫論文,更多的是一種純粹地思維訓練。這個訓練拋棄了以前習慣別人講自己聽的學習模式,變成了一種要自己去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
行具體化表述、解析、求解的過程。通過對研究對象某些特性進行量化的觀測,再構建自己的解決方法,進行定量、定性的實驗分析,從而對問題的解決提出適當而
有效的解決方案。
對本科生而言,表面上是在寫論文,其實是在考驗自己的膽識和學識,能不能超越現在的認識世界,不再只依靠教材的范圍來換取成績,而是超越教材、超
越學校、超越習題集,自己找問題、自己觀察體會,自己學著吸收優秀學者、專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大膽提出自己的研究設想,在一次一次否定自己的方案
中,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證明自己的思維不是克隆的。從而能夠從中獲得的探索專業的自信心,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無論將來是否專業對口,本科畢業論文
就是學生職業生涯的第一桶金,獲得第一桶金的感受將伴其一生。
祝所有本科生能夠品味到,自己本科畢業論文所包含的意義,人人學有所得。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本科生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