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如何在頂級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2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26 11:13:32/ 個人分類:頂級科學雜志

    下面談一下投稿的基本過程,特別是與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響因子比較高的雜志有關的一些技術性問題,也許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實這些雜志的主編,編輯們都經 常在介紹其政策,評審標準,過程,等等。他們也經常來中國訪問。今天我來代替他們介紹一下。一個系列雜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來都是從Cell分出來的。這個雜志的基本 特點是它有一個非常強的編委Editorial Board。怎樣的人可以當編委呢?他們往往是有名的科學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夠非常快地對投稿做出評估。這些科學家也經常被選來做評審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雜志社后, 都要請該領域的23專家看,并匿名寫出評 審意見給作者。 你不知道是誰寫的,但這些專家會給你提出批評,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做實驗,怎么樣做,這就叫雜志評審。 CellNeuronImmunity等這些雜志的評審不少就是編委做的。因為現在雜志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發表要快,而做編委的專家能 很快寫出評審意見來。還有一個特點,Cell等雜志主編,編輯有非常大的權利,他們甚至可以象追星 族那樣去追科學家,去參加各種各樣的科學會議,當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們會去競爭,會問你,你的文章寫出來了沒有,我保證給你多少時間發表,等 等。另一個系列是Nature衍生出來的,這些雜志的特點是沒有一個編委,但有一個評審專家庫, 也就是說誰來評審,不是亂選的。這些雜志主編,編輯也有相當大的權利。這些是什么人呢?他們一般是讀完博 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實驗室做博士后,這些人也許自己沒有做出什么特別重大的貢獻,沒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們欣賞能力特別好,文筆非常好,寫得又快。你可不 要小看他們,雖然自己沒有做出什么偉大的工作來,但他們的思想水平學術水平都相當不錯,看得多,寫得快,NatureScience的編輯大同小異,都是這樣一批年紀不大的人,很活躍,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和活動。 Science雜志的編輯權利相對小些,因為他們還有一個編委會editorial board,有相當大的權利。一般過程是,當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雜志社后,編輯先做一個初審,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夠格,然后他還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編委會的某一個人那里,認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評審。兩道關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這樣被 砍掉了。 PNAS雜志是美國科學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壞,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經過評審,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來一年可以五篇,后來減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寫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給你發表,不需要經過評審,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學論文應該有責任心的。第二 種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覺得你的文章不錯,他來給你 通訊,投到PNAS雜志,這文章要評審,但是評審專家由院士自己來選。所以這個也不怎么樣。還有一 種叫Track C,就象一般雜志,你只要投過去,然后編輯部來給你選一個院士, 由他來找評審專家,相對來說,這比較客觀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質量就相對好一些。 我不是說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權,可以把在其他雜志發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 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樣的文章。

     

    投稿前先給主編寫一個E-mail,投石問路,是一種不 錯的做法。有些不太出名的科學家,不光是中國,在美國也一樣, 編輯不認識也沒 聽說過你,有名的科學家評審人也不認識你。 先把文章的摘要,用E-mail先給主編送去。他們一 般最晚不超過48小時會給你回E-mail, 告訴你文章可以或不可以投,省得你浪費很多時間。當你有了一定的名聲后,也許就不一定要做這件事情。投稿時,你還要寫一個做簡單介紹的信,也叫封面信Cover Letters。一般一篇文章 會送給2-3名專家評審,評審后你的論文一般有三種命運,接受,拒絕,或要求修改。 一般投NatureScience等雜志的文章,絕對不會 一投就接受。最常見的是,你會接到一封信說,感謝你的投稿,但你的文章不是我們所感興趣的,現在把文章退給你,感謝你對我們感興趣。這種拒絕是大多數,不 拒絕是少數,所以拿到拒絕信也不要太難過,不要灰心。還有一種軟拒絕,感謝你的投稿,現在我們不能接受你的文章,假如說你的文章可以做ABC的 話,我們可以再考慮。雖然是拒絕了,但還是留了一條尾巴,還可以送過來。這第三種情況是最好的,希望你修改,給你每個評審的意見,一般好幾頁,然后再做些 什么樣的實驗,作修改,這是你運氣最好的時候,趕快買瓶酒來慶賀一下。然后你花好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去做實驗,做完后,再寫一個為自己辯護的材料說, 你要求我做這個東西我做了,你要求我做那個東西我也做了,你還要求我做的東西,我為什么做不到,為自己爭辯。你把這些材料再送去,他認為還不行,然后再送 回來,再修改,再送去。正像毛主席說過的,投-失敗-再 投-再失敗-再投,直至接受。

    對一流雜志來說,每一百篇文章投過 來,65篇文章馬上退回去,只由編輯來初審,不用送出去讓專家評審,在3035%的文章才拿去送審,其中又有三分之而被淘 汰。最終接受率大概1012%左右,ScienceNature雜志都是這樣。 雜志的主編們每天在計算機前做什么事情?多半在寫拒絕信。 很多雜志收到論文后幾周之內就給你回信說不能接受你的文章。主編們是憑什么這樣快就做決定的? 第一看文章是不是重要,是不是回答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第二看是不是有普遍意義。 有的文章也許對某一專業是重要,但不是大家感興趣,一百人中只有20人感興趣,不行。還有,假如你的工作思路,手段,方法非同一般,有與眾不同的東西,會讓編輯眼睛一亮,那 也可以。比如中科院神經所的周專發表一篇文章,眾所周知,神經突觸傳遞需要Ca2+, 但他的文章認為,神經突觸傳遞不需要Ca2+,我不知道對不對,但至少是出 人意料。是有新聞價值的文章。并不是說這類文章都會接受,但送審的機會是很大的。做編輯或主編是個非常不討人好的事情,一般大家對他們都是咬牙切齒,為什 么把我文章拒絕,主編一定是很壞的人。大家都在想最好是我的paper接受,我競爭對手的paper都給他拒絕,其實天下那有這么好的事情,所以編輯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他們天天在寫拒絕信, 天天在把人家的希望便成絕望。 大家都在詛咒編輯死后要進地獄。說個笑話。羅馬的教皇死后,都要升天堂。有個教皇死了,到天堂去了,看到住在他隔壁的有Nature的主編,他說主編怎么能住在這里,讓我來看看,他發現主編的房子不錯,裝潢也比他的要好。他要打 抱不平,就去找上帝,說我是教皇這樣對我不公平,上帝告訴他,你不要打抱不平了,到我這邊來的教皇少說也有65個, 但我還沒有見過科學雜志主編,他是第一個呢 ()

    主編做出初選后,還有個很重要的工 作是選擇評審人。那么,他是憑什么去選擇呢?很多人在寫封面信時,往往會自我推薦35位他認為比較友善的人來做評審人,編委有時會選其中的一個人,但絕對不會再選第二個人。而且你認為是你朋友的 人,不一定會給你說好話,寫好評語。很多資深科學家,審了很多的文章,也有些至少作者認為他是朋友,但他不一定會給作者說好話,他要對科學負責。你的文章 實在太爛的話,我不會閉眼說瞎話,我一定會說,你這文章做的不好,我也會拒絕,也會提建議。這跟中國文化不一樣,為了朋友往往是兩肋插刀,可以不管是對還 是錯。所以朋友是朋友,在做科研上要有科學道德。最近我有一篇文章要發表,我一看就知道是我朋友寫的評審,把我的文章說的一塌糊涂,他說你剛剛發表過一篇 好文章,現在把剩下來的數據搞在一起,再來一篇,那兒有這么好的事情,不行。我知道是誰寫的,大概能猜出來。我覺得他是我的朋友,他這也是對科學負責,我 理解他。象這種文章不要在這么好的雜志再來混一篇。后來我把這篇雜志投到比較差一點的雜志上去。還有一個技巧,就是不讓某人做評審。假如說你覺得那個人可 能會對你的工作有偏見,會做不公正的評價的話,你寫信給編輯時,就指出不要那個人做評審,這是可以的。但你不能寫上10個 人的名單,這些人都不能評審,這樣不行,最多只能3—5個人。什么樣的人不能做評審呢?他做的工作 與你做的工作非常象,非常近,是你的競爭對手。 他往往會失去理智,不會很公平,所以這種人不能做你的評審。 剛才我說過比較寬容soft和比較嚴厲harsh的評審,有些人非常苛刻。 任何文章拿來,一概先拒絕。有一位斯坦福的教授對我說,他審文章時,一般先拒絕,然后再去找證據來說服自己來改變主意。另外有些人,特別是一下有名的人, 如諾貝爾獎得主,他們見多了,不會為一些細節去很摳門,寫的評語往往較短,這些人屬于寬容的評審。我猜雜志編輯手里一般有兩個名單,一個soft reviewer人的名單,另一個harsh reviewer人的名單。一般取一個soft和一個harsh,所以你的文章老是看到一個說好一個說壞。 這大概是故意這樣做的,所以說編輯的權利很大。 如果兩個評審他都選soft你文章接受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他不喜歡的文章,他就選兩個harsh。一般主編會兼顧嚴厲和寬容的評審,而且會尊重評審的意見和建議。評審推薦接受,主編一般不會說不 接受的。而評審非常不滿的文章,主編也不會輕易地接受。

    怎樣寫封面信?

    一般該信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一個是主要發現是什么,一個是為什么說這發現是重要的, 還有你建議誰來做評審,并告訴哪些人有同行競爭或不公正不公平的嫌疑而不能來做評審。對國內的學者來講,建議請你認識的比較有名的同行科學家先看一看你的 文章,并根據其意見進行修改。這樣你就可以在信上說,已經某某科學家審閱,這樣可能增加一些你的文章分量,不至于立即被拒絕。多年來,我常常會把文章寫完 后,請幾位非常有名的專家,同事,提一些意見和建議,然后按照他們的建議,做些實驗進行修改,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減少文章被拒的幾率,實在也是提高了工作 的質量。

    寫封面信有一些講究,寫的不好,文章馬上就給你退回。 舉例一,這是一篇我們實驗室在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的文 章,它是這樣寫的: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enclosed manuscript. entitled "GDNF Acutely Modulates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A-type Potassium Channels in Midbrain Dopaminergic Neurons",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Nature Neuroscience 。 接下來說,為什么這個文章是重要的,GDNF has long been thought to be a potent neurotrophic factor for the survival of midbrain dopaminergic neurons, 這是人家過去已經發現的,神經營養因子一直是被認為對中腦多巴胺神經元存活起促進作用,接著說,which are degenerated in Parkinson’s disease. 任何科學發 現,假如跟疾病有關的話那就是很重要的,GDNF一般是調控中腦神經細胞的存活,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n unexpected, acute effect of GDNF on A-type potassium channels, leading to a potentiation of neuronal excitability, in the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culture as well as in adult brain slices. Further, we show that GDNF regulates the K+ channels through a mechanism that involves activation of MAP kinase. Thus, this study has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an acute modulation of ion channels by GDNF. 這一段講的是主 要發現,接下來我講為什么是重要的。Our findings challenge the classic view of GDNF as a long-term survival factor for midbrain dopaminergic neurons, 教課書上說GDNF survival factor現在我們來挑戰這個傳統觀 念,如有道理將改寫教科書,很重要。我又說這個工作suggest that the normal function of GDNF is to regulate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consequently dopamine release. 這是另外一個重要的貢獻。 巴金森氏癥主要是因為神經遞質多巴胺的釋放下降,我們可以通過調控神經興奮性,來調控多巴胺的釋放。 These results may also have i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所以這項工作也有臨床意義。接下來是建議:Due to a direct competition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we request that Drs. XXX of #1 Univ., and YY of #2 Univ. not be considered as reviewers. 這 些建議也要實事求是,真是覺得這些人是在做類似的工作,有競爭。

    這篇文章發表后,有一位做離子通道的科學家來訪問NIH時, 問我說,為什么這篇文章能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 發表? 他說,離子通道的調控文章現在已經很難發了。神經營養因子的快速作用,這也不是第一個。 GDNF對中腦多巴胺神經元的調控,已經有很多文章了。 我想他要是讀了我的封面信,也許會比較理解這篇文章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一篇文章怎么寫,從什么角度,怎么來編排,有時也可以決定一篇文章在那里發表。

    舉例二,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enclosed manuscript. entitled "Ca2-binding protein frequenin mediates GDNF-induced potentiation of Ca2 channels and transmitter release",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Neuron. We believe that two aspects of this manuscript. will make it interesting to general readers of Neuron. First, we report that GDNF has a long-term regulatory effect on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at the neuromuscular synapses. This provides the first 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a role of this new family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in function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Second, we show that the GDNF effect is mediated by enhanc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Ca2-binding protein frequenin. Further, GDNF and frequenin facilitate synaptic transmission by enhancing Ca2 channel activity, leading to an enhancement of Ca2 influx. 具體科學內容不懂沒有關系,重要的是有沒有寫清楚意義。Thus, this study has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a molecular target that mediates the long-term, synaptic action of a neurotrophic factor. Our findings may also have general implications in the cell biology of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你需要指出這是第一。這是一個大家關心的問 題,而且是第一次報道的新發現,這樣才會被重視。

      

    舉例三,是1996年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當時我覺得分量還不夠,所以封面信上就寫得多一點。 Enclosed are copies of a manuscript. entitled "BDNF and NT-4/5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the Hippocampus",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Nature. As you know,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and excitement recently 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neurotrophins in synapse development and plasticity. 眾所周知,這是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Our manuscript. provid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hysiological evidence that neurotrophins regulate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 neurotrophins BDNF and NT-4 induce an earlier appearance of LTP in developing hippocampus.   In contrast to recent Science article by XX group, 人家剛剛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We did not see that BDNF enhance bas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adult hippocampus. NatureScience相互都要競爭的,如果說是Science上發表的文章是錯的,一定會引起興趣However, we found that in adult hippocampus, inhibition of BDNF/TrkB activity attenuated LTP, and weak tetanus that normally cannot induce LTP produced enduring LTP. 這是我們的發現。These findings may have implications in the basic mechanism for regulation of synapse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modulation of synaptic efficacy. 這是我們這項工作的意義。

    Because of the rather competitive nature of the field and the important implication of our findings, we have not yet presented this work in any public forum. 我們在公共場合沒有講過這個問題。 However, confidential discussion with several prominent neuroscientists such as 111 and 222 have generated tremendous excitement.私下我們已經給一些有名的專家看了我們的工作,他們都感到很有意思,增 加了分量。Thus, we feel that this work is of general interest and is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Nature

    怎樣寫標題?

    我舉幾個寫得比較好的和幾個我認為不是最好的。 寫標題一般是要寫重要的,我反復強調你做的工作一定要是重要的發現, 非同一般也要反映在標題里。做生命科學的,有兩類東西會引起重視的。一類是解決功能問題,假如說你能夠發 現一種分子的功能,這是比較能引起重視的。另一類機理, 是把機制搞清楚了,往往會被引起重視。這 標題一定要寫得簡單、生動,不要拐彎摸角,不要模棱兩可。這里舉兩個例子,我認為是寫得比較好。最近翻閱了ScienceNature.雜志,包括這些不好的標題都是在ScienceNature上的,也不是太壞,相比好的標題要差些。這些是比較好的:

    ·        SynCAM, a synaptic adhesion molecule that drives synapse assembly,大家都知道突觸形成是一個過程, 現在克隆一個分子,這一個分子可以組裝突觸,一下子就吸引你的注意。

    ·        Inhibition of Retroviral RNA production by ZAP, a CCCH-type Zinc finger proteinZinc finger protein很多都是轉錄因子,他說Zinc finger protein可以抑制逆轉錄病毒,逆轉錄病毒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我現在有一個Zinc finger protein可以抑制它,所以這是很吸引人的。

    ·        Protein phosphatase 1 is a molecular constraint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Protein phosphatase 1 是磷酸脂酶,一個酶可以控制學習記憶,很吸引人。

    ·        E3 ubiquitin ligase that recognizes sugar chain,酶的底物往往是蛋白,而他認為是sugar chain,就非常有意思。

    ·        Single cell gene profile 一個細胞里面我可以把所有的基因profile都拿出來, 這個題目一看就非常吸引人。

    ·        Molecular evolution of FOXP2, a gene involved in speech and language

    這篇除了標題好之外,文章也絕對精彩。 它說FOXP2基 因可以參與人的講演,語言,能找到這樣一個基因可以控制語言,本身就了不起。而這篇文章,一共只有一個手工畫出來的圖和一個表格。 FOXP2是在喉嚨肌肉里面表達的基因。 該文并沒有做實驗,而是在已發表文章中分析出來的。譬如說,一個人講話結結巴巴,講不出來,是一種疾病。這個遺傳基因壞了,提示可能這基因與不會說話有關 系。作者去查了基因庫數據,猴子、猩猩跟人比較接近的動物,它們不能講話,比較一下其DNA順序, 跟不會講話的人的差別怎么樣的,結果發現猴子、猩猩的基因與不會講話的人的基因差不多,說明不會講話的人的基因壞了,為什么猴子、猩猩不能講話,就是因為 它們的基因沒有進化到與人一樣。寫這篇文章的人絕對是很聰敏。他把人家的文章拿來,做一下不會說話的人的基因,然后與不會說話的猴子、猩猩的基因比較一 下,就能出文章。

    下面是一些我認為不太好的標題:

    ·        Structure, mechanism, an regulation of the Neurospora plasma membrane H+, 這是個什么都說,什么都沒說清楚的Title,這個文章的標題不夠特意,看了題目不知道他在說什 么,只有去看文章才能知道說了些什么。

    ·        Modulation of postendocytic sorting of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什么Modulation,是up Modulation, 還是down Modulation,沒用說清楚。

    ·        Distinct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initiating TRAF6 signaling,拿Distinct這些大字來嚇唬人的。

    ·        還有我不喜歡的標題用這些詞開 始:Identification of ; Role of ; Involvement of…,不是很清楚,很直接,像這樣的標 題,不能一下子吸引人注意。

    怎樣寫摘要?

        寫摘要是最重要的,你的文章是死是活很大程度上取決與摘要寫的好不好。假如寫這篇文章化了20個小 時話,那么在摘要上化35小時也是不冤枉 的。Abstract包括幾個成分:

     ·        Rationale,就是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邏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如“…remain unknown”,為什么去做 “To determine…”

    ·        Summary statement,即簡短指明主要發現。如“Here we show…”,Here we report…”, Here we describe…”

    ·        Body, 很多 沒有經驗的人往往會寫很多細節,把我的方法是什么,結果正的方面是什么,反的方面是什么,做很多的詳細煩瑣的描述, 我覺得沒有必要。盡量少用特殊名詞,不要用縮寫。

     

    ·        Significance,即意義。摘要一定要說明這項工 作為什么重要,有什么理論或實際意義, 等等。 但是不要吹,不能說大話,或。假如是很重要的,輕輕地說一下,不要吹的太厲害,這樣反而會被引起重視的。例如20世 紀最偉大的發現DNA雙螺旋,這么偉大的發現J. D. Watson and F. H. C. Crick是這樣寫的:It has not escaped our attention that the specific pairing we have postulated immediately suggests a possible copying mechanism for the genetic material. 他們沒有吹的很厲害,沒用說我們這個發現有多重要,多偉大。而只是說我們已經注意到它有這個意義,輕輕的說一下,這寫 得非常精彩。 有一本書,叫做“DNA雙螺旋“是Watson寫 的,在書的有一段寫到他是如何寫這句話的,你們有興趣可以讀一讀。

    下面這個摘要,我認為寫得精彩:Formation of the normal mammalian cerebral cortex requires the migration of GABAergic inhibitory interneurons from an extracortical origin, the lateral ganglionic eminence (LGE). Mechanisms guiding the migratory direction of these neurons, or other neurons in the neocortex,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大腦的形成需要某一種neurons神經元遷移,但遷移的機制不太清楚,這是要解決的問題。接下來講的是科學發現,懂不懂沒有關系。 We have used an explant assay to study GABAergic neuronal migration and found that the ventricular zone (VZ) of the LGE is repulsive to GABAergic neurons. Furthermore, the secreted protein Slit is a chemorepellent guiding the migratory direction of GABAergic neurons, and blockade of endogenous Slit signaling inhibits the repulsive activity in the VZ. These results have revealed a cellular source of guidance for GABAergic neurons, demonstrated a molecular cue important for cortical development, and suggested a guidance mechanism for the migration of extracortical neurons into the neocortex. 最后 一句話,用了三個(revealeddemonstratedsuggested)并列的句子把重要性說明清楚,我覺得寫得相當不錯。

    怎樣寫正文?

    正文包括Introduction, Results, Discussion. 怎么寫,每個人的體會不一樣。我是這樣寫的得: 先 不寫Body,而是拿一張紙來,把實驗結果的圖畫出來,不一定要畫得很好,但要畫出來。第一個圖, 即Fig. 1, 應該是怎么樣的圖,Fig. 2它 應該是怎樣,先做圖的框架,順序 Figure layout。然后再寫圖的注解Figure legend,即Fig. 1是怎樣做出 來,大概是什么意思,Fig. 2是怎樣做出來,大概是什么意思。然后,先寫Results,再Introduction, 最后寫Discussion

    Result比較容易。只要 根據圖的注解,一個圖一個圖往下寫就可以。 每一段要有一個開場白,介紹做下面實驗的動機,目的。 “To determine…” “To investigate…” 等等。最重要的是邏輯性要強,語言要簡練,說清楚為什么要做該實驗,怎么做的,有什么陽性對照,陰性對照。結果是什么,發現是什么。盡量少做解釋,推論, 不要做猜想。每一段的最后可以有一個簡短總結。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refore, …” “Taken together…”還有一個要注意的是前呼后應。前后段之間要有聯絡, 過度不能太生硬。

    Introduction怎么寫?主要引導讀者按照你的思路 去理解文章。所以Introduction大概要寫明下面這幾點。(1)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ubjects? Only relevant inform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don’t write a review. (2)What we don’t know. (3)RationaleWhy you want to do it? Don’t repeat abstract. (4) ApproachesHow you are going to do it. (5)Significance Make an appeal to general readers. 有 一點很重要,不能把Introduction寫成綜述review, 不要把人家已經知道的東西全部寫進去。前面我已經講過,我看人家文章,先不看Introduction, 因為是怕被人牽著鼻子走。而我自己在寫Introduction,也是牽著你的鼻子走 (笑)。 開個玩笑。 一般Introduction應該是只寫與工作相關的,引導人家去理解你的文章。不是 牽著人家的鼻子走,而是希望人家按照一定的思路去理解文章。

    最后是Discussion, 這是最難寫的部分,又最不重要,很多評審都不看Discussion,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寫。一般 來說,要寫幾個方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討論這個工作的意義,對理論方面的貢獻,在實際應用上的意義,有那些發現,為什么是重要的。有什么創意,什么新方法,新思路。第 二,要解釋一下,你的實驗結果為什么是可靠的,人家過去的工作有那些跟你是一致的,有那些文獻支持你的結論,等等。 這里要注意,一定要說清楚你的工作新在那里。 如果人家都已經做了那么多了,那你還有什么創新呢?第三,要指出你的工作的不足之處,還有為什么與別人的結果不一樣,為什么你有不同的解釋,等等。 并引用文獻來解釋。有些實驗在現有的條件下,在有限的時間內你不能做,為什么,你要解釋。一般來說,我不主張不做實驗,只做辯解。你因盡最大努力做,實在 不能做,才作解釋。

    整個正文怎么寫,我都有實例。以后 有機會詳細介紹。有一個事情須要強調的,是反復修改,再多也不過分。 寫完后請別人,各種各樣的人提意見。 有時甚至是讓領域以外的人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有個美國學生,工作做完后,我讓他去寫文章,他寫完了,自己覺得很得意拿來給我看,我說這不行,他說哪里不行。我還是先講個故事,美國的國務卿基辛格, 他讓他的助手去寫一份關于中東現在戰略形勢的報告,基辛格對他的助手說,這份材料很重要,下個星期一一定搞好,給我。這個助手在這周末沒有休息,查閱了很 多文獻,寫完后,交給基辛格,他想表功, 這周末沒有好好的休息,查閱了很多文獻,才寫完。基辛格 拿在手一看說, 不夠好That is not great enough。這位助手想,基辛格真 是天才,這樣看一眼,就知道寫的不夠好。然后基辛格說,再給你二天時間。他回去又去寫,修改。星期三又拿去給基辛格,基辛格看了一下,又說,That is not great enough, 你把材料拿回去。這位助手說,我已經化很大的努力寫了。 基辛格說,我再給你一天的時間。這位助手只好拿回去連夜寫、修改,然后請教別人,修改完后,星期四又去見基辛格,不等基辛格開口就先說,基辛格博士,我已經化了最大的努力了,要是今天你再跟我講That is not great enoughI quit, 我不干了。基辛格說,In that case, I will read it,既然如此,那我 去讀一下 (笑)。所以修改前基辛格根本沒有讀過,而且也知道助手有潛力可挖,最后基辛格才去讀這篇材料。

    我沒有用同樣的方法對付我的學生。 我的學生把寫好的文章拿來給我看,我說,不行,他說,那怎么寫,我說,1234, 拿回去修改。然后他拿回去寫、修改,拿來給我,我說還是不行,按照ABC去修改,然后他拿回去寫、修改,再拿來給我,我讓 他把文章放在我這里,我都沒看,自己重新寫,寫完后,給這位學生。他說,你寫得真好,但好像你還沒有看過我寫的文章,當時我也沒有承認沒有看過他的文章。 后來我告訴他,寫Result一定要前呼后應,交代清楚。另外一位美國學生也告訴我,你是中國人, 文章為什么寫的比我們本國人還要好。第三個人再來問我時,我說,我跟你坦白,其實不論哪個國家人都一樣,你的中國文章寫得好,英文文章也會寫得好,因為很 多基本的做法是一樣的。我考大學是時候,不怕人見笑,考數學、物理、化學、政治、語文五門科,我是靠了語文政治考上的。我報考華東師大,當時錄取的分數線 是360分,我考了371分,在整個系里倒 數第二名。我認識一位政治輔導老師,看了我的成績,說我真是巧,數學考不及格,物理、化學剛剛及格,政治85分, 語文95分,說我是靠政治吃飯的 (笑)。政治就是寫文章。不是說大家都不要學好數理化,數理化還是要學好。但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并不是說英文怎么樣,而是基本語言要交代清楚,一定要有邏輯 性,要前呼后應,要有連貫,有交待。

    最后講一下怎樣對待評審。假如說一 篇文章被拒絕了,或被批評的一塌糊涂,我覺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正確對待。我到全世界包括在歐洲,特別是到日本講學,他們說美國人是對我們是有偏見的, 照顧美國人,而我們投的文章都打回來了,美國人是不講道理的。 我說你講的不對,我們大家,包括美國科學家,發文章都要經過一番艱難曲折,我反復強調,第一要工作做的好,第二要搞懂各個雜志的評審錄取過程,第三是有一 個基本的寫作技巧,最后,是要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批評,對待評審。收到嚴厲的評審時,首先是要冷靜下來 be calm,人家把你的文章說的一塌糊涂,這是對事,不對人,他對你沒有仇恨,他只是說你的文章不好,不是說你這個人不好。所以不要發火,不 要生氣,看看評審說得有沒有道理,有時候他說的沒有道理,或是錯的,那就要通過編輯進行解釋,說明。 在任何時候,要與編輯保持的良好關系,即使評審說的很沒道理,也不要與編輯吵。因為你只能跟編輯打交道,而不能與評審直接說,評審是匿名的,你不知道是 誰。即使編輯與評審是同樣的觀點,你也只能與講道理,最好用事實,用實驗來說明你是對的,或有一定道理,爭取編輯的理解,最后站在你一邊。這樣還有可能通過編輯去說服評審。還有,不要與評審爭辯,特別是不要感情用事,不要用過激的 言辭。千萬不要攻擊評審,說他不懂。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你寫的反應,辯解都是要送回評審那兒去的。你說 I agree, I appreciate, 等等。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特別是好的雜志,就是評審叫你做什么,你要盡最大努力去做,這 樣即使你不能做出來,評審也會有同情感。你辛辛苦苦地做了半年,我再要提很摳門的要求的話就有點不講道理了,讓你通過算了。請不要想出一大堆理由,或者引 用一大堆文獻來為你不做實驗而辯解。你要知道,在很多情況下,評審讓你補實驗,你做了,這文章的質量也確實大大提高了。最后一點也是比較難一些,就是假如 你發現評審有什么地方搞錯了,譬如疏忽了一個明明寫的非常清楚的發現,或者一個基本觀點沒搞懂,或者不理解一項新技術,或者邏輯上的明顯錯誤,你應該抓住 機會,進行反駁。對編輯私下說,你看評審連這點都沒搞懂,也許他不夠格,也許他的其他觀點也有問題。 這時編輯會比較相信你,再給你一次機會。 因為明顯是評審的錯誤,既然在這問題他有錯,那在其他問題上也會有錯。

    作為結束語,我想推薦一本書。 有的書是經常要查和翻的,象“The elements of style”,很多字是怎么用的, 它都有,我是放在桌子上經常用的,比如說compare with compare to, 到底怎么用,這已經不是語法問題,而是什么情況下用,它會告訴你怎么用,這種類似的情 況太多了,這個不是僅對我們中國人,美國人也經常把這本書放在桌子上。還有其它一些基本書。好今天就這樣,還有什么問題大家可以提。


    TAG: 發表論文

    hongjingzi 引用 刪除 hongjingzi   /   2010-06-28 09:27:19
    5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