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學成為拆遷戶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02 10:45:15/ 個人分類:導師 科研觀
那句老話說的好,當你看著別人倒霉在哈哈笑的時候,下一步你倒霉的時候也別怪其他人哈哈大笑了。
中國和外國都有很多類似的諺語。
所以,我說,當在外國的那些中國膚色的牛人們在接到國內大學或中央的相關機構這計劃那學者的聘書而自以為比身邊
的土鱉們高明的時候,甚至五十步笑百步的時候,他的完全不同于風光無限狀況的時刻正在開始。
也因此,我一再主張,回國時不要看當時給你的條件多好,而要看和你一樣的國內教授們目前所處的條件,因為他的今
天幾乎一定會成為你的明天。
被招聘者,還是先看看那些招聘單位里最差人員的待遇再決定是否應聘吧。
可是,幾乎所有的中國學者(乃至所有中國人)都會認為自己一定和別人不一樣,自己的水平高、個子高、鼻子高,怎
會和其他人一樣?!糟糕就在于這里吧,連當前當權的政治家伙們都會為自己未來的不可琢磨而發愁,這些被政治家伙們禮聘回來的科學家伙怎么就能如此自信呢?
我感到很費解。
精英論者會認為凡事精英們都應該而且最后會格外地例外一些,至少要和普羅大眾分開,豈不知,你那里自鳴得意地自
以為精英,而其實在當權的政治家伙眼里也只是狗屎罷了,甚至是和普羅大眾們相比后更可以在稍稍利用后再扔到更深垃圾堆的狗屎。
不管哪個國家,只有每個普通人都被當做“人”來看待時,精英們才真正可能成為精英。可喜的是,精英們從來不會這
樣認為,所以每每一被禮聘立刻獻媚得不亦樂乎,這里講愛國,那里說激動,但是,繼續向后看,會發現他的最終結果卻和普通人沒有什么本質差異,甚至更糟糕。
拆遷戶們也一樣。我們看著唐福珍們自焚時覺得是個案而已,再多幾個唐福珍,也就個案數增加了幾個罷了。但是,這
樣的個案在不同地點進行完全相同的推廣,在不同的時間不斷復制粘貼。某些時候,大學也會成為唐福珍的復制品,成為城市拆遷戶。
而此時,有的知識分子們還是會錯覺地自以為依然是精英分子,和普羅大眾應該不同。
對不起,你想擋道,那么我處理你的方式比處理唐福珍們還利索。
中國人多,所以很容易讓人產生“死個把人無所謂”的錯覺,甚至,連當年的領袖都會覺得“我豁出去死幾億中國人,
也能贏得最后勝利”這樣的決然,此時,人命就是草芥!
我倒是覺得,政治家伙們不需要自省,因為他們本來就要把權力極致化使用的,如果不去約束他的話。這一點,西方發
達國家和其他非發達國家也一樣。
反而是那些知識分子尤其是精英分子們,需要再次自省一下,因為,那些開始放置在別人頭上的屠刀,實際上也在你的
頭頂。而發達國家所以發達,是以為內他們早早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政治機制中進行了預防措施設計罷了。
《南方周末》中載過一篇文章(頭版頭條),說到那些拆遷死人的往事,結果發現最后沒有任何人被處分,只有升官發
財。
如此,根據基于案例的推理技術(case-based
reasoning),中國未來拆遷時擋道的事情應該會消失了吧?!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大學拆遷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