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究生是為了得張文憑,打工是通過干活掙口飯吃。所以,研究生顯然不是打工仔,而是學徒。
現在國內的研究生文憑大幅貶值,很多人讀研究生混日子,既要按自己的標準拿文憑去做敲門磚,還要社會和老板付錢,當然就連做打工仔也不如了。
學本事是自己的事,自己都不肯付出,還學個什么玩意兒?
記得以前有個老家的表叔對我講,聶榮臻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時候,到雷諾工廠去找工作,他對人家說:我不想當普通工人,您們給我個工頭的活兒干吧,我想
學學工廠是怎么管理的。我不要工資,我可以給你們錢。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因為那個表叔是江津的,跟聶家又有點沾親帶故,所以也就權當真的吧。
這個表叔從小因為出身不太好,解放后一直不讓上學,在農村種田。改革開放之后自己靠手藝辦工廠,前不久他們幾兄妹自費到歐洲去旅游了幾個禮拜,剛回
來。
不管怎么講,人家聶帥那才是叫做真的自費留學。后來,聶榮臻成為中國“兩彈一星”和中國國防工業的領導者,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記得讀史沫特萊的《偉大的道路》上講的另一個故事。
朱德到德國留學的時候帶了兩萬多銀元,除了經常去逛博物館之外,還請了一個原普魯士的貴族將軍給自己講授軍事。一戰以后,普魯士的貴族將軍也很潦
倒,講了幾次之后就請朱德給加學費。朱德說:您到目前講的我在講武堂和打仗的時候都知道,您要是多講些我不知道的,我會給你加錢的。
朱老總這也叫做自費留學。結果朱德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沒有朱,哪有毛”的那個朱。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吳奇師兄以前就說過:以前學生找老師,是求學,愿意工作和付出。現在的學生找老師,是老師要讓他們高興,還要替他們干活。
既然這樣,老師干嘛那么上心呢?
雖然我一直總是盡量地支持學生發展,可是前不久又一位國外同行跟我談了一下,讓我下決心盡量不招研究生了。他很鄭重地對我說:我們都很佩服您的工
作,可是您的學生在里面的功勞卻很少,因為我們逐漸發現他們的學識大多都沒有他們發表的文章水平那么高。
老實說,我的研究生普遍來講還是比國內絕大多數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要高的。橫向比較,他們也還算很努力的。不過這也就是按照國內標準比較而已。如果
不是這樣的話,我也就不對國內的研究生培養倍感失望了。
做導師的樂趣,即使不是期望將來自己的學生超過自己,也希望大部分的學生畢業之后能夠毫不含糊地躋身于同行里面。我已經幫助他們做了能夠讓他們受人
尊重的工作,他們自己卻不能讓人更尊重他們,那還是饒了我算了。最近幾年有一些在大學成績不錯的學生給我寫信,要做我的學生,我基本上都婉言謝絕和推薦給
其他人。若干年前收過一個某非著名高校的高材生,后來人家說不愿意跟我做二流的科學家,換了導師,現在聽說他連科學家也不要做了。
眼不見,心不煩,陪沒有眼光和追求的業余選手在實驗室過家家,真的不如抽時間給業余選手寫博客,愛看不看。
生在一個阿貓阿狗都能做博導的時代,少招和盡量不招研究生,應該算是明智選擇,也可以集中精力和資源做真正有用和讓自己高興的事情。
最近在讀Peter Watson的大部頭The Modern Mind。
我喜歡讀書不求甚解,偶有一得就行了。我從來不喜歡做一輩子發表很多論文的科學家,盡管我也不反對人家發很多文章。作為科學家,能在一兩個領域,有
幾個不能被繞過去的貢獻就夠了,那不就是幾篇文章的事兒嗎?這事兒一點兒都不難。
Have a life!
起碼也像反面教材一樣寫本什么《玩進科學院》之類的勵志類書籍,給自己的青春一個交代。
您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