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研究生都是一只木桶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20 14:42:27
木桶理論人人皆知,不管你是否學習過管理學。木桶理論的核心內容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其內涵是:在組成事物的諸因素中,最為薄弱的因素就是瓶頸因素,而事物的發展最終受到該因素的限制,因此要十分注意瓶頸因素的作用。
進入研究生群體,每名學生都是一只木桶,大小各異,高矮不同。有的木桶產自名門望族,直徑大,短板少,最短的短板有可能比其他學生那只木桶的大多數板都要高;有的木桶源自山野農家,每塊板的大小和高度都相對均衡,但整體容量偏小。還有的學生屬于偏才,板塊之間的差異極大,但擁有特別突出的某一塊板。
學生不斷加長最短的木板,其實就是不斷地改造自身的薄弱環節。但是,很多時候學生最短的木板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相反,最容易犯錯之處在于:在錯誤的地方一再堅持而忽視掉真正產生問題的癥結所在。有一則“袋鼠與長頸鹿的笑話”,就是最好的寫照。
動物園里的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來,他們又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有一天長頸鹿和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袋鼠:“很難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要認識到自己真正存在的不足,找出木桶的最短板,對很多學生而言確實存在不小的困難。除了社會閱歷較少、成長意愿不強、家長越俎代庖做主的情況較多等因素外,思考力度不夠以及責任感匱乏應當是最主要的根源。
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僅僅取決于短板,更取決于水桶是否嚴密。如果板與板之間有縫隙或漏洞,那么這只木桶就永遠盛不滿水甚至根本就盛不了水。因此必須箍緊木桶、補嚴漏洞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木桶的整體效應。還有一個最簡易的方法可以提高儲水量,那就是將木桶有意識地向長板方向傾斜。只要能發揮出每個人能力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部分,就能提高工作績效。木桶的形狀與盛水量的多少關聯甚大。在周長恒定時,圓形木桶是所有形狀的木桶中儲水量最大的。這就說明,盡管學生的能力結構互不相同,但最優的能力結構一定是始終圍繞著預設的中心目標而不斷調整;這恰恰是很多學生最易忽視之處。
水桶底的狀況好壞也是重要因素。如果水桶底部有漏洞或者水桶底的材料低劣,也不能承載太多的水。水桶底代表著一個人的基礎是否扎實、根基是否牢靠,“頭重腳輕根底淺”的話,行之不遠;此外,水桶底通常由多塊木板拼接而成,這和高校強調在大學本科階段人才培養采取“寬口徑,厚基礎”的理念是相吻合的。
盛滿水的木桶,要能實現正常的運輸,安裝提把位置的兩塊木塊必須足夠牢固且更長,這就意味著一個人必須要有某些方面的能力優勢方能脫穎而出,否則木桶就只能抱著走。僅僅從運輸效率來衡量,一個人一次只能抱一桶水,卻可以輕松提兩桶水。
木桶的功效在于儲水,儲水量的多少是事先要明確的。只有明了了目標,才能反算出完成目標所需要付出的辛勞。研究生在校期間切忌人生志向不明,人生目標低俗,將大學當做“實習基地”或“預工作場所”,大學不是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實用技能,而是要提升人的學習力,塑造有健全人格心理健康的人才,所以在大學期間過于關注考資格證書、去商場打工等實踐環節其實是將研究生生活降格為普通的培訓經歷,實在有些得不償失。一只優秀的木桶,僅僅裝很少的水,這叫暴殄天物;一只破舊不堪的木桶,承載過多的運水任務,那是掠奪性開發,這兩種情況都是資源配置不佳的典型案例,我們平時強調知人善任的重要性,體現的就是讓不同的桶去裝不同數量的水,每個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團隊才會蒸蒸日上。
木板越長,盛水的能力越強,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厚度作支撐,越長的木板越容易斷裂。可見,木板長固然重要,木板厚則是基石。木板的長度代表一個人某一方面的技能,而木板的厚度體現的是他的德行。一個人的德行有多遠,他就能走多遠。才與德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才勝德是小人,而德勝才是君子。”如果忽視德性的修煉,木板越長,脆斷的速度就會越快,概率就越高。如果沒有德行做保障,那么我們培養出來的研究生,能力越強,對社會的危害反而越大,這值得每一位導師深思。
根據容積計算公式:容積=л×半徑2×高度,改變水桶的半徑能更快的增加桶的容積。如果學生將自己水桶中最長的那一塊乃至幾塊木板拿去和別人合作,去做一個更大的水桶以便盛更多的水,那么,從新的大水桶中得到的收益,顯然比用自己的小水桶能儲備更多的水。這也是“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基礎上再把蛋糕分好”的具體體現。學生應該突破組織邊界的概念,用自己最強的優勢資源去整合其他組織成員的強式資源,形成一種強強聯合的新的網絡學習模式。當然,在這種合作模式下,哪怕雙方貢獻出來的木板長度大致相當,如果厚度差異很大,木桶是無法打造成功的,這就要求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習做事。”品德不好,別人是不會和你做任何交易的。
最后一個問題,通過對木桶的不同使用可以提高其儲水量,但僅僅將水儲備起來產生不了任何現實的效益,將儲備來的水用到最能發揮水資源價值的地方,這才是我們討論木桶原理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研究水量的多少而絲毫不關注水的用途,這樣的討論就是空中樓閣。同時,木桶中的水一旦進入水資源循環,就必須源源不斷地向木桶中補給水,形成“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態勢,方能達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境界。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生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