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濤,男,27歲,受聘于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
科學與工程學院。名字拼音為“zhoutao”,太過普遍申請不了郵箱,于是他將首字母ZT擴展為“豬頭” 成功注冊。
出生在成都的周濤,今年1月5日被電子科技大學通過“人才強院戰略”特聘到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為四川最年輕的教授。
27歲當教授,周濤憑的是什么?記者翻開他的簡歷。受聘于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周濤,大三開始發表
論文,至今已發160余篇。
小時鐘愛麻將游戲
1982年4月,周濤出生在成都市玉林小區的一戶普通人家里,幼年身體弱,
醫院曾兩次下病危通知書。但周濤自小聰明,一次,外婆教媽媽打麻將,他在旁邊做游戲,就看懂了其中的“六番”和“滿貫”,那一年他只有三歲。到了四五歲,
帶著智力訓練意味的麻將成了他小學前鐘愛的游戲。
6歲以前,周濤自學完了小學4年的課程,后就讀于東桂街小學,在這所計算機特色學 校,他很少聽課,致力于攻克計算機難題,這為他今后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15歲,周濤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那時他酷愛物理、數學和計算
機,也因物理競賽和計算機競賽成績優異被
中國科技大學零零班錄取。在中科大,零零班允許新生頭兩年自由選課,兩年后自由選專業。周濤一直在物理和計算機之
間猶豫徘徊,結果最后走上了計算機和物理交叉研究的道路。
大三發表第一篇論文 大一時,他發現在中科大要會解難題、能進
實驗室、能發論文,別人才會尊重你。為什么要征服難題?是因為難題就在那里!天生不服輸的心理讓他在大二時開始 寫第一篇研究論文,本科就跟著
研究生進了實驗室,要踏實做學問的勢頭一發不可收拾。
周濤幾乎不怎么上課,拼命學習超前的知識。那時 候,期刊社對本科生的文章不屑一顧,有的論文繳納了兩次審稿費用才被送審,最后被退稿只有一個意見:“該文不符合本刊發表
標準,特此退稿。”大三時,周濤 的第一篇論文終于發表在《計算機應用》上。
研究“復雜網絡”赫赫有名 兩年 后,他的論文越發越多,刊發的刊物也越來越頂尖。至今他已經發表160余篇論文,其中有40余篇發表在《
美國物理評論》、《美國科學院刊》等世界核心期刊 中的主流媒體上。據了解,周濤的論文已經被引用上千次了,有的還被美國科學院
院士引用。
突出的成績讓他順利成為中科大與瑞士弗里堡大 學物理系聯合培養博士生。2007年以前,周濤在國內研究“復雜網絡”的學者中已經是赫赫有名了,他的好幾篇論文在國內“被引率”位于前十。(據《華西都 市報》)
學生叫他“濤哥” 上周三,記者在他的實驗室內見到了他和所帶的本 科生坐成一圈正在討論題目。他們都身著運動裝,看起來都年齡相仿,如果不仔細區分,很難看出誰是老師誰是學生。同學們并沒有稱呼他為教授,而是叫他“濤 哥”。
周濤拍著身邊兩個“兄弟”的肩膀說:“周末就跟我去書店選書吧,我們可不能將寶貴的時間用來看某些未經提煉的并不經典的教 材。”
antpedia dot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