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論文討論部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08 12:16:59
建議科學論文討論部分使用的結構
.陳述主要發現
.本研究的長處和短處
.同其它研究比較的長處和短處;特別要討論結果中的差別
.研究的意義:可能的機制和臨床醫生或決策者的使用前景
.未解答的問題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討論一開始要重新說明主要發現,用一個句子表示較為理想。接著全面說明本研究的長處和短處,兩者不可偏廢。實際上,編輯和讀者最注意研究的短處,這是所有醫學研究不可避免的。編輯和讀者一旦發現研究的短處,而作者未加討論,他們對文章的信任會發生動搖,心生疑竇:是否還有他們和作者都未發現的其它弱點呢?
其次,將該研究與以前的工作聯系起來,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較其優劣。與其它研究進行對照,切忌將自己的缺陷掩蓋起來。重要的是應該討論為什么會得出不同于別人的結論,作者可以放開去推測;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結果為什么與別人的結果有差別,就不便作這種推測,也不該斷言自已的研究結果正確,而別人的錯誤。
接著應該討論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釋自己的研究發現,以及對臨床醫生或決策者有什么意義?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險的,多數編輯和讀者能夠理解作者的謹慎,不逾實證界限。由讀者自己去判斷研究的意義:他們是會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結果證明不了什么,防止讀者得出過度、不實的結論。最后,應點明哪些問題尚未解答,以及要繼續做的工作。顯然,編輯和讀者不喜歡夸大的作法。事實上,作者對論文的這一部分常常寫得亂糟糟的。雖然無法阻止作者寫一篇充滿推測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測而毀了證據。
討論部分有時也許需要別的小標題,但我們以為,現在提出的結構適合大多數研究論文。盡管統一結構有難度,甚至受限制,我們相信這種結構會降低總的文字長度,防止不恰當的推測和重復,減少報道偏差,提高報道的總體質量。這種設想是完全經得起檢驗的。我們歡迎BMJ的作者和讀者發表觀點,如果反映好,我們將使用結構式討論。
相關閱讀:
- 寫論文秘訣---一點小總結 (njyyyil, 2010-2-10)
- 當今論文選題和觀點方面的毛病 (michael_b_rex, 2010-2-14)
- 多少數據才夠發表一篇像樣的論文 (huihuidetian112, 2010-2-17)
- 幾年的寫論文和審稿心得 (maomi530, 2010-2-19)
- 做實驗,看文獻,寫論文經驗 (entd_jps, 2010-2-21)
- 很真實!寫不出論文的幾種人!! (iwfi325iwc, 2010-2-23)
- 讓我淚下的的博士論文致謝詞 (ouoje, 2010-2-24)
- 發表論文的策略和手段 (xiaoweiwe121, 2010-2-26)
- 一個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每天都在電腦前干些什么 (DragonsABC, 2010-2-28)
- 關于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一些注意事項 (PURPOSE人生, 2010-3-02)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