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狼狽
<狼狽>一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
二、分析化學工作者分為兩類
關于分析化學工作者的分類,在我寫的《有害物質分析—儀器及應用》一書的序言上說得很清楚。其實,可再簡單地分為兩類:
第一類,傳播已知的分析化學知識,但不解決分析化學實際問題。例如,賽默飛世爾公司6月25日發布新型ICP-AES儀器iCAP7000,參加新產品發表會的專家從中獲得了新型儀器的性能,并將這知識傳播給他的同事或學生。他自己/同事買了iCAP7000光譜儀,可更有效地分析樣品,但在這過程中,他只是獲取了賽默飛世爾新光譜儀的“資訊”,并未產生新的“知識”。亦即,他接受了傳播,然后再傳播給別人。
第二類,增加了新的分析化學知識。也可以說,在實驗室研究中創新性地(與文獻相比)建立了新的分析方法,且其學術價值為同行所公認。這一類分析化學工作者,可以說為“分析化學大廈”添了一塊“磚”,即使這塊磚有大有小,是放在“分析化學大廈”的關鍵位置還是放在次要位置……
三、回想我參加工作的前30年的好光景
我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畢業論文是光譜分析,指導老師是與我尊敬的汪爾康先生一起在捷克留學的王之玨老師,王之玨老師留學捷克,學光譜。
南京大學畢業,分配在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室(最多時有120人)。當時分析化學實際課題一個一個地放在你面前。從1963年—1990年,面對的課題都是核工業部或其他部門希望你解決的實際問題,這些實際課題不是僅交給你或北京五所在做,別的單位也在做。猶如龍舟比賽,有勁呀!按現在的說法,最后我的勝出,有“成就感”。而我的這些方法都是創新的離子交換分離后,再用光譜、原子吸收、離子電極、絡合滴定以及分光光度法測定。由文獻比較表明,我建立的方法的核心部分—離子交換分離對其稍作改進可能性是小的。
例如:
1、超負載陽離子交換法分離6.0克鈾中0.1ppm釓釤銪和鏑。
2、1.0克硝酸鈷中1.0微克鎳的LZ85型整合樹脂分離—原子吸收法測定。
3、鈾礦石硫酸浸出液中游離酸的EDTA-Ca法測定及鈾溶液中氫離子的陽離子交換分離。
4、反應堆用鋁材中釓釤銪鏑的小型離子交換分離光譜分析。
5、反應堆用高純氫氧化鋰(不含鈣)的制備。
真實課題,上級部門下達的由不同單位共同攻關的課題,其他實驗室等著用的分析方法,均是分析化學研究有目標的課題,好呀!就像爬山,那座高低不一的真山就在你面前,考驗著你能不能爬上去?你第幾個爬上去!
四、今天,你可能處于狼狽的境地
隨著分析化學已發展到今天,尤其分析化學儀器的高速發展,可能你的分析化學才能無法施展,空間越來越小。
如同:用于戰爭的武器,現在核武器已成熟,甚至核武器小型化已成熟,你不可能再去研究手榴彈和機關槍,現在武器研究的焦點僅集中在高性能無人戰斗機!
我國分析化學工作者,如果你一個人單干,即使2—3人進行“自選題”式的研究,獲得“成為分析化學大廈一塊磚”的分析化學研究可能性不大。
我想,有兩個工作可以做:
1、在儀器研發方面:我國的月球車用分析裝置的研制,該裝置可現場檢測月球的各種化學數據并及時傳送到地球。
2、在農殘/獸殘的分析化學方法:研究高選擇性的固相萃取柱,使微量農殘/獸殘的回收率真正達到85%~105%。
五、有可能是去爬一座假山
現在,我國分析化學者中從事分析化學研究的專家眾多,如何使自己生存,如何使自己爭取到XX科研基金,確是傷腦筋的問題。
大的真山很少,即使是小的真山也很少,使人處于狼狽境地。
怎么辦?是爬假山。也就是說,在爬之前就知道這是座假山。
例如,某大學提出的獲批課題《食品安全與XX技術》,題目從名字來說確實好,并獲得N百萬經費。明年該課題將完成整個研究。
我是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XX技術主要研究者之一,曾創新性地研制并商品投產了《全固態鉛離子選擇電極》,至今江蘇電分析儀器廠生產的鉛離子選擇電極用我的技術。我曾任《離子選擇電極》與《化學傳感器》雜志編委。
我真的有點質疑某大學的《食品安全與XX技術》明年完成后能否真的開花結果。食品安全是我們檢驗檢疫系統的主業,真心希望某大學的成果在我們就地B檢驗檢疫局食檢中心使用。
六、隨想
1、羊城晚報8月1日報道,廣州市副市長王東說,“我國科研經費約60%用于出差開會等”。沒想到。
2、分析化學真實研究課題是否在萎縮?如果確是在萎縮,我們該如何面對?
3、期望我國分析化學研究踏實地向前推進,核心問題在于找到真實可行的研究課題。讓我們客觀地面對。
七、心里話
1、我國那么多分析化學專家/教授/研究員,哪有那么多真山(即使是小山)讓你去爬?出于生活需要,出于對家庭的負責,你去爬個假山,或幾次去爬假山,都是情有可原。
2、發表論文的數據是誠實和良知的考試,論文中有假數據,你將一輩子背上良心債,作為一個分析化學工作者是萬萬不能的。
也就是說,可以爬假山,不可以有假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