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由
今年2013年,我參加工作/“從藝”50周年。回憶是一件心情復雜的事。今天回憶已仙逝的殷晉堯先生,他是我1963—1990年的良師益友。
我南京大學畢業論文是光譜分析,導師是與汪爾康先生、殷晉堯先生同在捷克留學的王之玨老師。
1963—1973的10年,我在北京五所光譜組的研究方向是:離子交換分離/萃取分離—光譜分析。這十年我在離子交換分離有諸多原創性成果,但光譜分析作為一種測定手段已無進步空間,我需要在測定的研究轉向。
感謝殷晉堯讓我從光譜組轉到他領導的電化學分析組。要知道殷晉堯的老師是北大極譜分析泰斗高小霞先生,我的老師是南京大學極譜分析泰斗高鴻先生。我是分析化學專業,高鴻先生長時間給我們授專門化課。也就是說,我轉到殷晉堯領導的電化學分析/離子電極組,又可把我南京大學的電分析化學這個強項發揮出來。
其實,我在國內分析化學界真正成名,是離子電極。
從1973年開始,我的研究方向轉為:離子交換分離—離子選擇電極研制及實用。即分離仍是離子交換分離。
1990年調到《檢驗檢疫科學》編輯部,雖然主要是編輯工作,但也做些研究,此時因離子電極研究從全國應用及世界范圍來說走下坡路,所以,又回到用離子交換—光譜分析與某些檢驗檢疫局合作解決光譜分析難題。
二、殷晉堯簡介
殷晉堯是我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室同鄉、同事、領導。
1957年(?)北大化學系畢業,我國極譜分析泰斗之一、高小霞先生(徐光憲先生愛人)的鐘愛學生,他與同學汪爾康先生(——現我國分析化學領軍人物)、武漢大學周性繞先生、中科院生態所嚴輝宇先生到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捷克(分析化學水平相當高)留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分配在北京五所分析室,先任化學分析組組長、后任電化學分析組組長、再任分析研究室副主任。退休后在某單位幫忙工作,不幸在單位組織的休閑活動游泳時身亡,年僅66歲,英才壽促!我從國家商檢局趕去參加追思會。
殷晉堯也是常熟城里人,我家與他家自行車僅約15分鐘車程。1976年我愛人從常熟調到北京團聚之前,每年14天的探親假,都會到他家去看望他年邁的母親。
三、殷晉堯的學術貢獻與對我的幫助
1、1963年9月,我到分析室光譜組,知道同鄉人殷晉堯1962年捷克留學回來,會5門外語,是北大高小霞先生得意門生……從上到下各級領導十分器重,真是掌上明珠呀!包括組織出面給他解決個人問題。正好,與我同為1963年分到分析室的復旦大學美女、上海人Z成為他賢妻,家庭美滿,兒子女兒十分優秀……
2、殷晉堯最大的學術貢獻是Frant發表氟離子選擇電極后,他是第一個反響的人,即馬上研制成功我國第一次氟離子選擇電極,從此,我國高校有近1/3的分析化學工作者研究離子選擇電極,是殷晉堯等舉起了我國離子電極研究的大旗。印象中湖南大學團隊的湖南大學離子選擇電極/化學傳感器研究,要比我們北京五所晚約3年。當時南京大學1961屆的黃德培(陳洪淵先生同學)也是與殷晉堯一樣是我國第一批研究離子電極的學者,黃德培教授的貢獻也為世人所公認。殷與黃關系極好。
1973年,恰逢我完成了鈾光譜分析的第一難題——鈾中釓釤銪鏑的離子交換—溶液干渣法分析。此時鈾的光譜分析再無難題,我想轉到殷晉堯的離子電極研究組。又恰逢殷晉堯久攻鉛離子選擇電極而不成功,要人。我當年就首創了用X-衍射光譜法預先檢查活性物質硫化鉛-硫化銀的純度,在確認不含硫酸鉛后再用10噸冷壓制成鉛電極敏感膜。一舉成功!并與Orion公司(現屬賽默飛世爾公司)的鉛電極響應曲線完全相同,檢測限為10-7mol/L。因為鉛離子選擇電極公認是固態離子選擇電極中最難制備的電極,國內不少單位亦久攻不下。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極自信的蘇渝生研究員(玻璃電極資深專家)不相信我的成功,從南京化工學院張教授手中拿走我做的鉛電極,實測其性能。確實好……并由此我成為江蘇電分析儀器廠首批顧問并投產。學生就是跟我周日也加班學做鉛電極、后來成為常州市委書記的虞振新。
殷晉堯升任分析室副主任后,我任電化學分析化學組(10多人)組長。
從此,我大量發表離子電極的文章,并成為離子選擇電極/化學傳感器的編委。江蘇電分析儀器廠在全國各地推介離子電極和離子計,我常與南京大學黃德培、方惠群教授去講課,鍛煉了授課的口才……
殷晉堯應“分析實驗室”編輯部之邀,在1989—1991年撰寫“離子選擇電極”和“電分析化學”年度評論,他也一直帶著我……
3、殷晉堯與汪爾康先生同為高小霞先生得意弟子、同到捷克留學,是真正摯友!殷晉堯是《分析化學》雜志編委,及眾多我國分析化學學術活動的主角,以及殷晉堯得到的來自中科院的研究經費,可能得益汪先生的有力幫助。
4、應殷晉堯之邀,汪爾康先生到我們北京五所作學術講座,也讓我見到了久仰的汪爾康先生。
5、我在大學5年級才學英文,為了提高我的英文文獻翻譯能力,我的辦法是將譯文投稿。在翻譯中有疑難問題,向殷晉堯請教,收獲甚豐!
四、評價殷晉堯
殷晉堯對我國離子電極研究的貢獻、對我國核燃料分析化學研究的貢獻、對我國分析化學學術活動的貢獻,應該說是相當大的。對我們人數曾經多達100多人的分析化學研究室來說,殷晉堯對大家在學術上的幫助是相當大的,他參與編寫了不少專業書籍,學術水平及嚴謹均屬一流。人品無疑為A+。
如果將分析化學研究人員分為創新型及傳播型,或者說思維型與理解型,那么殷晉堯屬傳播型、理解型。相反,杰出的汪爾康先生給我的印象是創新型、思維型。這或許基因起部分作用。
我認為,對一位值得尊敬的學者的評價,在于真實地、較全面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五、結語
1963年到1990年,我在核工業部北京五所分析化學研究室工作27年,我的同鄉、常熟人殷晉堯先生對我學術上的幫助是巨大的,沒有他的幫助,可能我是另一種狀態。
永遠懷念、永遠感激殷晉堯先生。
六、補充
今天《新京報》C16版《書評》,作者公權在評論非虛構暢銷書時,學者周濂的暢銷書《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是專欄結集。這使我聯想,我的博文如果結集,會起什么書名呢?
注:此文寫于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