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手性分析;中藥與天然藥物質量控制;有機小分子及體內藥物分析;多肽及反義核酸藥物研究與評價

    [轉載] 蚊子咬人的思考與啟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9-27 20:40:32

    來源: http://chem8.org/bbs/thread-19356-1-1.html

    蚊子咬人的思考與啟示


        ①.雌蚊咬人!     
    雌雄蚊食性不同,雄蚊吸食植物莖、葉、果、花蜜的液汁,雌蚊偶吃,然婚配后非吸血不可,血液成分使卵巢發育和卵子成熟,到水源處產卵。
    啟示:同是蚊子,有的吸血,有的不吸血,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了生存有人行善,有人做壞。做好事的人民牢記,行惡的人民痛恨,必死于非命。

       ②.如何找人?
    蚊子的一對觸須和三對步足上,布有許多輪生感覺毛,其上密集排列著圓形或橢圓形細孔。蚊子可憑此傳感器在1‰秒內感知人體散發的CO2,敏捷地找到吸血對象。

       ③.咬人利弊!
    ●雌蚊吸吮人、豬、鼠、蝙蝠、魚等血,蚊種不同,所愛不同。蚊子咬人吐出隔宿未消化的陳血,吮吸新鮮血液。
    ●瘧疾每年會感染5億人,100萬人死亡,是熱帶國家健康的頭號敵人。
    ●激活人對傳染病的免疫,加速人類進化。且在自然界控制物種種群數量,保持自然界平衡與和諧。

       ④.如何咬人?
    蚊子吸血前將含抗凝素唾液注入皮下與血混和,使血變成不會凝結的稀血漿,以便吸食,同時釋放一種麻醉劑,麻醉周圍的神經,使人沒有痛感。
    啟示:如何制作無痛注射器?如何用蚊子的抗血栓物,治療人類凝血異常所引起的血管阻塞、心肌梗塞、腦梗等重大疾病?世上事物皆有用,沒用是人類對其還無知。

      ⑤.滅蚊方法
    高溫高濕和微光可促進蚊蟲吸血活動,蚊蟲多在光線較暗的早晚或夜間活動,而伊蚊白天亦可活動、吸血。
    最喜歡的光:300至400nm的紫外光,用它誘引蚊蟲加以捕殺。
    最怕的光線:桔紅色光線,夏日在室內安裝桔紅色的燈泡,或用透光的桔紅色紙套在燈泡上,蚊子會敬而遠之。
    有效滅蚊燈:滅蚊燈利用蚊子對紫外光波長的敏感性,利用外圍的高壓電網瞬間將蚊蟲殺死。  

      ⑥.保護蚊子!     
    20世紀中期,馬來半島婆羅洲瘧蚊猖厥、瘧疾流行。世衛組織大面積噴射DDT,藥到蚊除,瘧疾得控,其他一些昆蟲亦同歸于盡。而以蚊為食的壁虎也大為減少。接著怪事發生,村中房屋坍塌,傷寒又流行起來。   
    原來,DDT也殺死了愛吃毛蟲的黃蜂,毛蟲失去天敵,多而成災,大啃茅草屋頂使坍塌。另DDT由食物鏈富集,壁虎吃了毒死的蚊子身亡;貓又因吃了死壁虎暴斃,使鼠輩橫行,四處散布帶傷寒菌的鼠蚤,面臨著爆發大規模斑疹傷寒和鼠疫的威脅,世衛組織不得不向婆羅洲空降1.4萬只貓去緩解這場人為的生態災害。

       馬來半島的啟示
    ●事物的好壞是相對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滅四害,用農藥適可而止。保護自然,和諧共存。
    ●若無蚊子,那些靠其傳粉的植物會絕種。蜻蜓、蜘蛛、蛙、壁虎、蝙蝠等食蚊者會滅減,依賴這些物種為食的低等哺乳動物隨之勢弱,地球出現災難性連鎖反應,活在自然界食物鏈最端的人也難獨自生存。

       ⑦.利用蚊子?
    ●蚊子不會死于艾滋病。艾滋病毒在蚊子體內很快被其消化系統殺死。
       啟示:將蚊子消化系統中,對艾滋病毒起作用的成分破譯,并復制到人體內,人就可以免受艾滋病的干擾。
    ●蚊子吃飽后,體內發出的化學信號讓其終止吮吸過程。若這個信號喪失,蚊子就會一直吮吸,直到撐破肚皮。
        啟示:可否為肥胖病人研制一種節食藥。07.11.9澳籍科學發現癌細胞可產生“食欲開關”分子MIC-1,還發現一種抗體能阻止MIC-1發揮作用,找到控制饑餓的分子開關。
    ●我國約1.2億人攜帶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約3000萬例,每年約有35萬人死于慢性乙肝相關疾病。
        啟示:是否可讓蚊子吮吸滅活的乙肝病人血液(疫苗),培育一種乙肝免疫蚊子。

        ⑧.待研究問題
        蚊子喜歡咬什么人?不同蚊子 “口味” 不同,有的喜歡A型血,有的喜歡吸B型血。如傳播瘧疾的中華按蚊嗜吸B型血,傳播黃熱病和登革熱的埃及伊蚊嗜吸O型血。
        以血型分,依次為A型、O型、B型、AB型。
        為何有的人蚊子不咬?他體內有何特殊物?可否由此開發防蚊叮咬的藥?

        ⑨.蚊子與諾獎!
    ●1880年,法國醫生拉維朗發現了發熱病人血液中從未見過的病原體。他認定該病原體導致了瘧疾,1907年獲諾貝爾獎。
    ●1897年,英國軍官羅斯證明了瘧疾可由蚊子從一個病人傳給另一個病人。1902年獲諾貝爾獎。
    ●1939年,瑞士科學家穆勒發現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具有殺蚊蟲作用。1948年獲諾貝爾獎。
    啟示:小蚊子也能獲諾貝爾大獎。小事中蘊涵著大道理,不要忽視身邊小事。做任何事情,只要做得好,就能成功。


    TAG: 科研啟示

    小熊貓 引用 刪除 LFW369369   /   2008-11-03 02:02:49
    大自然存在一定的規律。
    john.kingl 引用 刪除 john.kingl   /   2008-10-30 17:28:22
    奇怪的文章。不過也有點文學
    xulei1982 引用 刪除 xulei1982   /   2008-10-04 15:37:05
    5
    植物星球 引用 刪除 vvyouttjean   /   2008-10-04 13:46:56
    很有趣味的文章!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