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要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
(王德華)
今年秋季繼續在研究生院講授《動物生態學》。從兩次課的情況看,選課學生數量與往年相當。學生問問題的少,睡覺的幾乎無或偶爾為之。感覺大學期間讀的課外書少。
在
講授生態學是一門科學、生態學家如何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生態學問題時,簡單解釋了通過觀察大自然的現象,發現和提出(凝練)出有趣(價值)的科學問題,通過
提出假說、設計實驗、收集數據、統計分析、驗證假說、發展理論(完善假說)等科學方法論的步驟,借機提醒學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或批判性思維, Critical thinking)能力。由于自己沒有受過理性思維的專門訓練,深感邏輯推理的乏力,也深感邏輯推理的重要性。
在課堂上給學生舉了一個例子:
*************
1、前提:根據在野外觀察不同類型的鳥類,綜合一個觀點認為:鳥都是會飛的。
2、事實(數據):鴕鳥是鳥。
3、結論:鴕鳥會飛。
4、事實:鴕鳥不會飛。
*******************
非洲的鴕鳥、澳洲的鴯鹋,都不會飛;我們通常見到的家雞,也不會飛。但從分類學特征上看,它們都是鳥類。所以,從“鳥類都會飛”推論出“鴕鳥會飛”的結論是錯誤的。
很顯然,問題出在“前提”(假定)錯了。如果前提錯了,或者前提不足、有缺陷,那么就會推出錯誤的結論。要獲得正確的結論,就需要修改和完善前提(假定)。
都說我們當今的研究生缺乏的是“理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也稱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批判性思維,講究的是邏輯和智慧,不是單純的批判。批判性思維注重的是嚴密的邏輯性,也就是所說的“邏輯清晰嚴密地思考”,所以香港有學者認為翻譯為“明辨性思維”或“嚴密地思考”。
(又談CNS,討厭的可以離開了。)如我在相關文章中說到:如果國家一味追求CNS論文(唯CNS論,或唯IF論),對中國的學術界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這么說,絕對沒有貶低、鄙視CNS論文的意思,也不是說大家不去發CNS論文。NS雖然不是專門領域的主流期刊,單CNS論文很重要,學者們都清楚,這倒不需要科普,但如果政策上“唯CNS論”是肯定產生問題的,這與“酸葡萄心理”一點都沒有關系。
一個國家的政策導向和文化氛圍將嚴重影響(左右)科研環境和科學家的選擇,從這些年來的“唯SCI論”導致的后果已經說明這種情況。當今院士評選看CNS, 國家重點實驗室驗收評估看CNS, 各種項目驗收評估看CNS,人才引進看CNS,這種現象已經很普遍,背后的原因也很復雜。CNS論文非常漂亮,非常重要,是學科領域的方向標,作為一個指標也無可厚非,可是具體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您作為專家或官員可去分析過這篇CNS是如何出籠的?是該實驗室長期豐厚的學術積累而果熟蒂落,還是靠外援?是原創還是買進?如果一位青年學者在海外留洋幾年(如博后),發表了CNS論文,國家(單位)立即高價引進,您可知道這篇CNS的Idea是來自其所在實驗室PI還是來自他(她)本人?是該實驗室的創新能力強,還是他本人的發展潛力大?如果一概不管,只注重CNS論文,只要有,就不惜重金引進,您如何能保證引進的是“有潛力的學術帶頭人”?如果您沒有學術鑒賞能力,您又如何判斷被引進人才的學術能力?
(特別強調)在學界,誰也不會貶低SCI, 誰也不會貶低CNS, 是學者就應該發表高質量的論文,多發表論文,多發高質量SCI,多發CNS。學者發表論文不應該是為了獎金,不應該是為了地位,不應該是為了名譽,不應該是為了學位證書。那到底為了什么?說為了純真的科學,您一定會笑的。您自己說吧。
回到正題,如果要做到專業,批判性思維是必須的。CNS論文對于成為專家是有幫助的,但要成為專家CNS論文不是必須的。CNS論文很重要,但沒有必要“膜拜”。作為研究生,要著力培養自己的Critical thinking 能力,培養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分析他人的觀點的邏輯性,注意自己觀點的邏輯性。沒有起碼的邏輯能力,不可能有Critical thinking能力,那也就不適合做科學了。
SCI 沒有錯, CNS 沒有錯,IF 沒有錯, H-index 沒有錯, 誰錯了? 您知道的。
對了,為什么不重視 Citation 呢?
***********
維基百科: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原意是指“邏輯清晰嚴密的思考”,但由于“批判性思維”的字意與原意“邏輯清晰嚴密的思考”相差太遠,香港教育評議會認為應該稱為“明辨性思維”,而香港的一個立法局議員同樣認為“批判性思維”一詞并不合適,而應該譯作“嚴謹的思考”。其意義是包括思維過程中洞察、分析和評估的過程。它包括為了得到肯定的判斷所進行的可能為有形的或者無形的思維反應過程,并使科學的根據和日常的常識相一致。其中的“批判性”(critical)具有不適用于特定情況的否定性含義。盡管“分析性思維”(analytical thinking)看起來更精確的表達了這種含義,但是相對來說,批判性思維除了含有分析的思想之外,還顯然含有綜合、評估及重建等思想。
批判性思維者從所有的意識方面收集材料:口頭或書面表達、想法、觀察、經驗及推理。批判性思維以智力上的標準為基礎,這些智力標準不僅包括素材分類,也包括清晰、可靠、精確、準確、中肯、深度、寬度、邏輯、重要性以及公平。
通過批判性思維,我們可以理性地解決問題。
Critical thinking,
in general, refers to higher-order thinking that questions assumptions.
It is a way of deciding whether a claim is true, false, or sometimes
true and sometimes false, or partly true and partly false. The concept
is somewhat contested with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due to the multiple
possible meanings. The origins of critical thinking can be traced in
Western thought to the Socratic method of Ancient Greece and in the East, to the Buddhist Abhidharma. Critical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st professions. It is a part of the education process and is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as students progress through university to graduat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