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質譜技術蛋白質定量方法的研究進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9-16 02:04:58/ 個人分類:質譜儀器
- 文件版本: V1.0
- 開發商: 來源網絡
- 文件來源: 網絡
- 界面語言: 簡體中文
- 授權方式: 免費
- 運行平臺: Win9X/Win2000/WinXP
圖1 SILAC法標記13C6-Lys基本原理[9]
Figure 1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ILAC with 13C6-Lys.
SILAC法最初是標記哺乳動物的培養基細胞[8],后來漸漸發展到標記細菌[10]、酵母[11]、植物細胞[12]。近來,SILAC標記法結合液質聯用技術已在解決生命科學疑難問題方面顯示作用,例如,對酵母信息素和干細胞分化過程中磷酸化蛋白的定量,蛋白質之間合成與降解的分析等[13]。SILAC法不但可以用于檢測特殊的功能蛋白質在某些生物過程中的動態變化[14~16],而且可以用來描述大腦組織中整體蛋白質組的藍圖[17]。
SILAC法與多種質譜技術相結合應用廣泛。2008年,Kruger[18]等結合線性離子阱傅立葉變換高磁質譜(LTQ-FT)將SILAC方法拓展應用于哺乳動物體內,并以三種基因表達缺陷的小鼠為模型進行差異性標記,明確證實了相關組織中相應蛋白質的表達缺失信息。Mann[19]小組將SILAC法結合高分辨LTQ-Orbitrap質譜應用于鼠科胚胎干細胞研究,成功鑒定并定量出胚胎干細胞中的5111種蛋白質,這個數量是以往分析結果的三倍。Olsen等[20]采用SILAC法標記結合LTQ-FT質譜定量研究了HeLa 細胞在表皮生長因子刺激后的蛋白變化,檢測到2244個磷酸化蛋白上的6600 個磷酸化位點,其中14%的磷酸化位點在EGF 刺激后有2 倍以上的差異,揭示了HeLa 細胞中的磷酸化蛋白受EGF 影響的一個動態過程。Uitto等[21]運用SILAC法結合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串聯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TOF)定量研究了卵巢癌細胞系中的蛋白表達水平,發現SILAC法具有較高的重現性。
就SILAC的機理而言,以氨基酸為原料的細胞培養基,均可用SILAC法標記(目前多采用精氨酸和賴氨酸標記)。從目前的文獻報道來看,SILAC法彌補了質譜在定量方面的局限,與分析和生化處理過程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SILAC法標記效率高、損失小;標記誤差低,可靠性高。其不足之處在于:一是只適用于活體培養的細胞,對于生物醫學研究中常用的組織、體液等樣品難以處理,二是對于動物模型的標記成本太高(表1)。但是,SILAC結合HPLC/MS/MS技術已發展為當前生物醫學精確定量蛋白質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表1 蛋白質相對定量方法的比較
方法
|
標記的同位素
|
標記方式
|
優點
|
缺點
|
參考文獻
|
凝膠電泳法
|
無
|
無
|
快速簡單,易觀測,成本較低。
|
靈敏度低,難以檢測疏水性膜蛋白、低豐度蛋白。
|
[3] [4]
|
同位素代謝標記法
|
12C (13C)
14N(15N)
1H (D)
|
體內標記
|
標記效率高,誤差低,沒有放射性。
|
僅適用于活體培養細胞,成本較高。
|
[8] [9][13]
|
同位素親和標簽法
|
1H (D)
12C (13C)
|
體外標記
|
適于多種類型的樣品。
|
僅適用于含半胱氨酸的蛋白分析,數據檢索復雜。
|
[22][23]
|
酶催化18O同位素標記法
|
16O (18O)
|
體外標記
|
操作簡單,副產物少,適于低豐度磷酸化肽段的分析。
|
受酶解過程和條件影響較大, 18O原子摻入個數具有不確定性。
|
[38][43~45]
|
同重同位素標簽標記定量法
|
12C (13C)
14N(15N)
16O (18O)
|
體外標記
|
可同時標記四種不同樣品,蛋白覆蓋率高,定量準確,可信度高。
|
樣品預處理和酶解過程可能引起平行樣品之間有差別,造成結果偏差;成本較高。
|
[46][53]
|
非標定量法
|
無
|
無
|
簡單易行,無需同位素標記過程。
|
僅依據一級質譜和數據模型定量,重現性差,定量不準確;難以檢測低豐度肽段。
|
[54~57]
|
3.2 同位素化學標記法

18O標記法也可與多種質譜配合使用。Fenselau等[41] 應用18O標記結合FT-ICR質譜技術研究了腺病毒蛋白的相對表達水平,利用Q-TOF質譜進行單個碎片離子掃描,鑒定出腺病毒蛋白上的一些修飾位點、氨基酸序列等。Korbel等[42]采用18O標記和Q-TOF質譜結合免疫共沉淀反應來分析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受體依賴的蛋白質,鑒定了187個磷酸化蛋白,并定量分析了89個酪氨酸磷酸化修飾與EPO受體依賴性的動態關系。Sui等[43]建立了一種18O-IPG-IEF-LTQ-FTICR的磷酸化蛋白定量技術,實現了HepG2細胞中磷酸化肽段的有效定性和定量。Sakai等[38]結合LCQ質譜將18O標記法和ICAT法對比,發現18O標記法較ICAT法分辨率高、同位素效應小。

下載提示:
1.您還沒有登錄,只有登錄后才可以下載此資源, ,
2.如果您還沒有注冊,請
3.下載不減少用戶積分。
本地下載鏈接
- 下載地址:基于質譜技術蛋白質定量方法的研究進展 您還沒有登錄,不能下載此內容,請 ,如果您還沒有注冊,請
相關閱讀:
- AB SCIEX:為您提供差異化的質譜新技術 (gdlkm123, 2011-8-10)
- Aebersold研究組發布用于全蛋白質組的高通量定量方法 (release, 2011-8-10)
- 質譜學會年會大會報告(二) (release, 2011-8-11)
- 保證蛋白質組學的數據質量:比較分析 (mass, 2011-8-20)
- 高精度質譜數據的MS2母離子歸屬問題 (mass, 2011-8-20)
- AB SCIEX歡迎蛋白質組學者們參加第10屆HUPO會議的技術交流會 (release, 2011-9-03)
- HUPO 2011:AB SCIEX研討會上啟動新的人類蛋白質組計劃 (release, 2011-9-15)
- Aebersold_MSB_微生物不同形態下蛋白質組的絕對定量 (release, 2011-9-16)
清空Cookie - 聯系我們 - 分析測試百科網 - 交流論壇 - 空間列表 - 站點存檔 - 升級自己的空間
Powered by X-Space
3.0.2
© 2001-2007 Comsenz Inc.
京ICP備070182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