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譜化學發光分析
化學發光分析法以其儀器簡單、操作方便、分析快速、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等顯著的優點備受人們青睞,是一種有效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技術。然而,化學發光反應固有的選擇性差的缺點使得這種分析方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如何將高靈敏度的化學發光法和高選擇性的分離技術結合,是分析化學發展的一個前沿方向。
高效液相色譜是近三十年發展的一種分離技術。它具有分離效率高、分析速度快、自動化強等特點,是石油、化工、環保、醫藥、生化等部門科研和生產中分離檢測的一個重要工具。
高靈敏度的化學發光檢測手段與高分辨力的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耦合于一體,將成為一種理想的分離分析方法—液相色譜化學發光檢測法(LC-CL),即通過液相色譜分離系統分離混合物中的各組分,利用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對各組分進行測定.
1974年,Hartkopf等首次報道了液相色譜化學發光檢測法,20多年來,這種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已廣泛用于冶金、化工、環保、生物、醫學、藥學和臨床等方面復雜、低含量組分的分析。McGown等在關于分子發光光譜的評述中,專節介紹了各種色譜法中發光檢測技術的進展。其他學者也對其基本理論及應用進行過討論.于LC-CL的綜述還有:LC和流動注射發光檢測法的分析應用[基于各種液相CL反應的LC-CL檢測法;高效液相色譜一化學發光檢測法的生物醫學應用;CL檢測中所用固定化技術及固態試劑;CL衍生反應及所用衍生試劑,于糖類、類酯類氫過氧化物等物質的CL檢測等。
高效液相色譜化學發光檢測系統
液相色譜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包括了色譜分離和發光檢測兩個部分,
該儀器包括輸液泵、色譜柱、混合器、阻尼器和化學發光檢測器(流通池、光電倍增管和記錄儀)等5個主要組成部分。待測組分經色譜柱分離后與發光試劑和過氧化氫溶液混合,產生化學發光反應,流通池亦即反應池內的光信號由光電倍增管轉換并放大,最后由記錄儀記錄。由于該檢測法不需要光源,消除了光源不穩定和雜散光的干擾,另外直接檢測發光強度,故靈敏度一般比熒光檢測法高兩個數量級。
化學發光和色譜聯用,解決了化學發光選擇性差的問題,在各個方面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由于其具有的高靈敏度和分辨率,今后必將成為非常有效的痕量及超痕量分析的有效手段。但某些化學發光反應體系與色譜體系耦合的條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優化。拓寬分析物的范圍、化學衍生、標記及固定化酶技術的深入研究是此類分析方法的重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