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如何夯實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5-16 16:17:20/ 個人分類:博士生如何夯實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礎
在你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導師一定會讓你作口頭報告,也許還不會止于1次。在更好的情況下,導師會讓你在學術會議上作口頭報告。“我能作好口頭報告嗎?”一開始你總會因此而有些許的緊張。《科技導報》在2007年第16和17期已經討論過有關“口頭報告”的注意之處[2-3],你不妨看一看這兩篇文字。這些注意之處有:先想明白在口頭報告中講什么;充分了解所講課題的各方面知識;計劃計劃如何作口頭報告;多一點專業和職業意識;口頭報告之前練一練;對口頭報告要有信心。也許你已經看過它們,但是作口頭報告時還是忐忑不安,好像效果也不好。這不奇怪,改變這種情況唯一的途徑是多參加幾次口頭報告,這是一個被訓練的過程。
有的博士生會認為口頭報告只要作好幻燈片就行了。這是一個誤解,你自己想想,會有人只是因為你的簡歷做得不錯就錄用你嗎?換成你,你會僅僅根據這一點就決定聘用一個員工嗎?當然,不做好幻燈片的準備絕不會讓你吃到好果子,在極端的情況下,有的連PowerPoint都沒做,拿著論文照本宣科讀一遍,這是口頭報告中出現的第一個問題[4]。第二個問題是你的學術報告并沒有經過充分的構思和精心的組織,缺乏系統性、完整性,重點不突出。第三個問題是
PowerPoint的制作質量太差。第四個問題是論文宣講支離破碎,東拉西扯,不知所云。這些問題要充分避免。你可以看看文獻[4],其中介紹了如何針對這些問題作好口頭報告。
一些博士生中常有的是僅僅把口頭報告看成是一次“交差”。有的把學術論文的寫作與宣讀看成一回事,覺得自己論文寫得好,只要照此讀一遍,就可以交差了。這樣的心態和“讀一遍”是不可能顯示出你的學術水準的,而且極有可能正好相反。先不說學術論文的寫作與宣讀是兩回事,你要是真的只把論文宣讀一遍,那么會議上的所有聽眾都會對你生氣。口頭報告對報告人的一個最起碼的要求,是你的宣講要有“聽眾”意識。聽眾都有一種本能——他總會在心里提出問題:“我想在你說話的內容中獲得什么?”了解你的聽眾,是你的報告得以成功的重要規則。你得讓聽眾聽得進你講話的內容,對不對?如若不然,聽眾的注意力就不會在你的報告上。反過來,若你在說話時,也把大家的目標考慮在內了,甚至更好一點,你明確地告訴大家你報告中的信息能夠幫助他們達成某種目標,那么你的報告就會深入他們的心中。對自己有利是任何一個人會集中精力聽別人說話的首要原因。即使某次口頭報告你的聽眾也就是導師和學科組的同事們,你說的話也要想著有他們想要的、關注的、期望的內容。很直接地跟聽眾說“這對你會有好處的”起不到任何效果。你可以反過來問自己,這種口吻對你有沒有起過作用?
不像只能依賴語言的書面交流,口頭交流只有一部分依賴語言,而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演講者本人。你的儀態,肢體語言,說話速度,面部表情,聲音語調,說話的節奏、力度、措辭、停頓,興奮度,情緒變化——所有這一切現在都成了你真實的聲音(語言)。雖然在書面寫作中要強調某件事可以用排比句或重復,口頭報告中有效強調的途徑包括選擇單詞、聲調、停頓以及重讀。有效的強調會使聽眾欣賞報告人的風格,并能更好地理解幻燈片。熱情、友好、大方、誠實的演講者使聽眾感覺自在、沒有拘束,而且演講結論也容易得到聽眾的認可。相反,輕柔、小聲的講演則標志著演講人不夠確定,聽眾有可能懷疑演講人所說內容的真實性。除非萬不得已,不要在講演中推導公式。演講時在座的聽眾并不知道什么是應該說的,他們是隨著報告人的思路走的,為此你的報告切忌陷入繁瑣的細節,以至于淹沒重要的內容。
口頭報告應當是講,而不應是念。在幻燈中任何地方使用完整的句子都極少能做出好的幻燈片,甚至在結論中也是這樣。幻燈片中完整的句子使你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因為你被迫向聽眾大聲地閱讀(念)。給有文化的聽眾閱讀句子(在某種意義上)是對他們的冒犯。有文化的人在你閱讀完畢之前就已經看到并讀完這些單詞。因此你的聲音聽起來重復和無趣,聽眾的注意力也會在你最需要他們集中的時候走神。注意只使用關鍵詞和短語即可,然后讓聲音來補充完整的信息,增加趣味和細節。
參考文獻
[1] 馮長根. 再談博士生如何夯實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礎(6)[J]. 科技導報, 2011, 29(11): 83.
[2] 馮長根. 研究生如何夯實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礎(VIII)[J]. 科技導報, 2007, 25(16): 89.
[3] 馮長根. 研究生如何夯實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礎(IX)[J] . 科技導報, 2007, 25(17): 89.
[4] 周立偉. 科學研究的途徑——一個指導教師的札記[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7: 243.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博士生基礎科研生涯夯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