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博士生如何夯實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08 10:01:37/ 個人分類:博士

      在做完了初步的文獻調研與閱讀后,你當然就要進入下一個階段:開展研究。這時你要記住文獻調研與閱讀的工作不能就此消失,在你攻博的任何一個重要時期(無論這個時期已經結束還是剛剛開始),你都要尋找新出現(新發表)的那些重要文獻,這些論文無疑會大大增加你研究的質量和水平。我有一位博士生,在答辯的前一天還在查文獻。

      談到研究,雖然在“主編心語”欄目第1個系列文章(“研究生如何夯實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礎”)中,沒有談及“研究”本身,因為在不同的學科和專業,“研究” 兩字意味著十分巨大的差別,但是,作為科研人員請你記住,科學研究是你生命的體現。本刊在今年的“新年寄語”[2]中指出,“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們都是被科學研究雕刻而成的”。在“主編心語”欄目第2個系列文章(“年輕科研人員如何走向成功”)52次講談中,有7次在更進一步的層次上談了“科研”,即“科研結果與立題”、“實驗設計的共性、優化以及新的實驗方法”、研究中的“機遇”、“做好實驗數據記錄”、“數據的表述與分析(1)、(2)”、“實驗違規”,以及實驗中不經意的“偏好”,你不妨再看一看。在這個系列的其他講談中,也或多或少講了如何作“研究”(本系列文章始于2008年第21期)。

      在這兩個系列文章陸續刊發時,一些學校和科研機構曾邀我去作同名的報告。在報告后的互動環節,有些博士生提到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博士課題(或博士論文)中如何創新?現在來談一談。

      眼下有的博士生認為,“別人已經發表了學術論文,我再發表相同方向的論文,別人會說我沒有創新”。幾乎所有的人都期望在科研成果“查新”時查到的文獻越少越好,“查不到最好,說明填補了空白。”相當一些人追求的是所謂“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這些想法當然不能算有誤。但對于許許多多的學科和專業來說,對科研創新的如此理解,會使創新的路越走越窄。如何走向創新呢?呂海濤在本刊發表文章[3]指出,“好的論文不僅在于內容本身的豐富與廣深,更重要的是總領全文的創新之處。”“科學創新的基礎是知識的原始積累,在獲得創新成果之前應該具備良好的知識儲備。不知道哪些研究方向或哪些研究點是新的,哪些是舊的,哪些是有希望突破的,你就不可能獲得創新的科學研究成果。你不能拘泥于已有的知識和書本上的知識,必須不斷迅速地更新知識,而科研論文又是更新知識的最好來源。”“優秀的科學家通常第一步先全面鎖定研究目標,信息最大化占有,再由大到小縮小研究范圍,接近問題的核心。”“科學創新的核心就是目標高度集中。” 韓健在“如何獲得科研創新的機會”一文[4]中,從另一個視角回答了“如何創新”問題。他認為,做出獨創性的科研并不難,一要積極參與。“不參與就沒有機會可言。參加學術會議,給別人審稿、審項目,就連看別人的博客也是參與,參與是增加機會的唯一辦法。”二要善于批判。“信息多了,機會多了,于是就需要有所選擇。哪些是真正屬于自己能把握的機會?哪些是別人的機會?別人的機會如果給我,我能否把握得住?”“機會不是奪來的,也不是等來的,機會大都是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出來的。”三要珍惜機會。“要不滿足于現狀,有改進現狀的欲望,要知道自己缺什么、想要什么,然后才能看到對方能提供的恰巧就是自己想要的,機會就被你找到了。機會最多來敲你的門,它絕對不會從睡夢中把你喚醒。沒有欲望的人,沒有熱情的人,沒有需求的人,對機會永遠都是麻木的。”“抓住屬于你的機會不放,就需要你有能力實現機會帶給你的好處。能把握住多少機會要看你自己準備得如何了。”以上兩位作者都強調了積累(儲備)對于創新的重要意義。的確如此,“有了高原和高山,才有高峰。”[5]“只關注高峰,不關注別的,好像沒有青藏高原,沒有喜馬拉雅山,就會有珠穆朗瑪峰。我們不應該如此樂觀。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上,是不會長出中國的珠穆朗瑪峰的。”[5]

      最后提一下,我在閱讀一份研究國外博士生培養的材料[6]時,看到有關什么樣的工作是創新的介紹,摘錄在此,一共15條,如下:第一次用書面文字的形式把新信息的重要部分記錄下來;繼續前人做出的獨創性工作;進行導師設計的獨創性工作;在即使并非獨創性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一個創新性的方法、視角或結果;含有其他研究生提出的獨創性觀點、方法和解釋;在證明他人的觀點中表現出獨創性;進行前人尚未做過的實證性研究工作;首次對某一問題進行綜合性表述;使用已有材料做出新的解釋;在本國首次做出他人曾在其他國家得出的實驗成果;將某一方法應用于新的研究領域;為一個老的研究問題提供新證據;應用不同的方法論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注視本學科中他人尚未涉及的新的研究領域;以一種前人沒有使用過的方式提供知識。

      參考文獻

      [1] 馮長根. 再談博士生如何夯實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礎(3)[J]. 科技導報, 2011, 29(5): 83.

      [2] 《科技導報》編輯部. 新年寄語[J]. 科技導報, 2011, 29(1): 1.

      [3] 呂海濤. 科學創新猶如漁夫打魚[J]. 科技導報, 2010, 28(3): 121.

      [4] 韓健. 如何獲得科研創新的機會[J]. 科技導報, 2010, 28(6): 121.

      [5] 《科技導報》編輯部. 新年寄語[J]. 科技導報, 2010, 28(1): 1.

      [6] 何光彩. 英國博士生培養模式研究[D]. 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 1998.


    TAG: 博士生科研生涯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