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看可塑性的定義。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時,在外力作用下能成形,當外力去除后仍能保持塑形的性質。
在植物生理學課程,關于可塑性的定義描述如下:
一個枝條,給一個外力,它改變原來的著生姿態(下垂),去掉外力,它回復到一定位置,但不是回到原點。
從以上兩個定義,我們抽象出人才可塑性的定義。
可塑性:在外力作用下能成為人才的可能性。
碩士要求:1. 修完35學分;2. 發表1篇學術論文;3.英語6級;4.提交碩士學位論文并通過答辯。
博士要求:1.修完3-5門課程;2.發表2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為SCI);3.提交博士論文并通過答辯。
本人對自己的研究生不做特別要求。只是在入學后有10個單元的訓練。
從本科開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本人于2004年申請立項,獲批。認為大學需要進行國際化意識教育,從整體水平優化大學教育結構。
項目期內,開展了10個專項研究,構建了一個“國際化意識教育數據庫”。
對研究生來說,可塑性體現在五個方面。研究生的時程效果為,成為“用戶”滿意的畢業生。
任何問題的解決都可以簡化,可由三個、兩個簡化為一個。研究生的水平可以主要體現在學位論文上。
錢學森的博士論文現有保存。通讀論文,可看出一位學術大師所具有的深度和認知能力。
可塑性需要外力。這個外力主要體現在導師。我指導研究生“因才施教”。有一種情況,就是馬臻博士提出的“內心的呼喚”(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5571)。按我博士導師的表述則為“研究生不用心造就則讀之無益”。
當然,這里還有一個“研究生培養方案”。采取什么方案,還要看幾個因素:
1. 研究生的需求
2.課題任務
3. 導師積累
4. 就業形式
5.未來規劃
研究生是具可塑性的天才。王曉東、朱健康從國內大學畢業,到美國讀研究生,成就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夢。莊小威在中國科技大學畢業,一個女孩闖美國,34歲做了哈佛大學教授,成了世界頂級科學家。研究生的空間很大,可塑性很強,成為科學巨星完全可能。人生就像找寶,哪里有寶,哪寶可撿,看機遇,也看對寶的鑒賞能力。最重要的,還要看獲得稀世珍寶的決心和努力。
本人本是一普通的研究生。在“863”計劃和“國家留學基金”作用下成就了今天。一個切身的體會是---研究生,具可塑性的天才。一個研究生的未來如何,全在造就(自我造就和導師培養)。
研究生的可塑性可從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經歷收到啟發(見轉載文章)。
海姆和諾沃肖洛夫都出生在俄羅斯,大學畢業后去荷蘭,后去英國。在石墨烯研究方面表現的發明體現了特別的可塑性。
兩俄裔學者獲得諾貝爾獎 俄總統感嘆人才流失

海姆(左)和諾沃肖洛夫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接受采訪。 新華社發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俄羅斯裔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10月5日以石墨烯研究捧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俄方反思,科研設備落后、官僚做派是人才流失根源。
制備出世界最薄材料
海姆和諾沃肖洛夫2004年發表第一篇有關石墨烯研究的論文,6年后終獲諾貝爾獎。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僅有一個碳原子厚。與所有其他已知材料不同的是,石墨烯高度穩定,即使被切成1納米寬的元件,導電性也很好。此外,石墨烯單電子晶體管可在室溫下工作。而作為熱導體,石墨烯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導熱效果都好。
瑞典皇家科學院5日說,制備出石墨烯材料向世界展示了量子物理學的奇妙,“有關成果不僅帶來一場電子材料革命,而且還將極大促進汽車、飛機和航天工業的發展”。
牛津大學物理學教授保羅·拉達埃利對兩人采用的簡單研究方法感到驚訝。他們最初使用透明膠帶,以性狀類似鉛筆芯的石墨為實驗對象,用“粘取”方法剝離出一片石墨烯。
“在這個復雜年代,有許多像超級對撞機一樣的設備,”拉達埃利說,“但他們成功地用透明膠帶贏得諾貝爾獎。 ”
俄總統感嘆人才流失
海姆現年51歲,諾沃肖洛夫36歲。兩人均出生于俄羅斯,畢業于莫斯科理工大學,還曾是師生關系,都曾在莫斯科從事科研工作,后相繼赴荷蘭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任教并在那里開始石墨烯研究。海姆現為荷蘭國籍,諾沃肖洛夫擁有英俄雙重國籍。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當天批評俄政府沒有在年輕學者畢業后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條件,導致人才流失。
“我們需要努力,這樣我們的天才才不會出國,”梅德韋杰夫說,“我們的實驗研究基地已經嚴重過時,最近幾年沒有開發(研究基地)。 ”
在俄羅斯Amphora實驗室從事納米技術和應用物理研究的康斯坦丁·因杜卡耶夫認為,雖然蘇聯教育模式令科研人員擁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驗能力,但“資金和現代化設備匱乏、工作和居住環境不佳”迫使一些俄科研人員離開祖國。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已故俄科學家維塔利·金茨堡去年接受俄《消息報》采訪時批評俄學術界存在官僚主義和資金使用不當等現象。
石墨烯并非海姆的唯一研究項目。他曾以制造“懸浮霧”的方法發現非磁性物質可在磁場內懸浮,并贏得美國哈佛大學頒發的
“另類諾貝爾獎”。海姆去年開始投身另一課題研究。他去年接受英國皇家學會授予的教授職位時承諾,將一直致力于新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