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一位年輕導師對研究生的血淚控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26 14:31:58/ 個人分類:研一新同學
一次研究生答辯完后的酒席上聽到一位年輕導師對研究生的血淚控訴。本人不敢獨享,公布在此。相信研究生讀后可視作反面教材,年輕導師或可引以為戒。
三
年前,我第一次有資格招碩士研究生。我很興奮。復試前后研究生和導師雙向選擇。我第一年招,沒有多少資本,既無百萬千萬的資金,也無芝麻大的官職在身,更
無等身的著作和如雷貫耳的名聲,所以好學生不可能選擇到我這里。最后,檢到個挑剩的。好吧,聊勝于無,將就著帶吧。說不定是個未琢的玉,暗投的珠,是個可
造之才也說不定。就這么著,我帶上這個學生。原先我期望值很大,希望他學好英語,早點進實驗室。可倒好,他說他第一年學功課忙,四六級還沒過,周末放假晚
上來不了。好吧,我理解你。等第二年進實驗室,總算第一年功課學完了,進來后毛手毛腳,實驗還沒開始做,十多塊錢的瓶子就打了幾個。天哪!低能得出奇,超
凈工作臺的開關找不到,連烘箱都用不了,我的乖乖!好不容易教會了他使用實驗室的儀器,開始讓他做自己的實驗,結果不久就遇到了困難。這時他不是積極查找
文獻,請教有關老師來克服困難,卻來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一連幾十天不見人影。據說他英語還達不到查找英語文獻的水平,但電腦游戲和QQ倒
是玩得一級棒。課題等著人做,學生不做怎么辦?批評兩句,來實驗室的次數更少了。要命的是,導師也沒有休掉他的權利。批評得重了吧,又怕人家尋個短見,這
課題沒人做,還貼一條人命進去。批評得輕了吧,人家還不當回事兒。得了,干脆我捋起袖子自己干得了。就這么著,磕磕碰碰走到快畢業的時候,我把結果給他,
讓他去整理整理,弄出他的碩士論文來,結果他英文摘要還翻譯不了。我心里那個惱啊,真想找個涯跳下去得了。我給他弄。我給他弄。我現在的唯一指希望就是讓
他快點畢業,快點從我眼前消失。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今天我送了這個“瘟神”,下一年可要寧缺勿濫,寧少招一批,不濫招一個。
作
為一名年輕導師:我給同行的泣血忠告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謹慎招生,寧缺勿濫”。大家千萬要注意:如果是從地方小院校考的學生是重點提防對象,他們整
個大學生活就是象高中一樣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考研,這些地方連實驗都不做(或者是沒有實驗條件),考來的學生差不多都是高分低能。跨專
業太大有時也是問題,尤其是實驗性學科,一點實驗基礎都沒有的學生簡直就是禍害啊!(后面這一段本人認為十分片面,但還是照實錄出。記得以前曾于浙大一導師交流,他說地方小院校考到他門下的學生有很強的后發優勢,肯吃苦,下功夫,這一條不是本校學生比得了的。他有個學生,從地方小院校來的,碩士研究生階段發了5篇SCI論文。這對于學生物的是相當不容易的。關于地方小院校來的學生的優勢在與其他導師交流中也得到類似的肯定。)
后記:為了用事實反駁最后一段的謬論。舉幾個例子如下:
1、陳章良(國際上首批成功地將大豆儲藏蛋白的基因轉入茄科植物中的科學家之一,并因此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賈烏德.侯賽因”青年科學家獎。曾為北大教授、副校長、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就是畢業于位于海南的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現算海南大學的前身)。
'
2、饒毅(大名鼎鼎的海歸教授,科學網博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據說是畢業于江西醫學院。
3、山東煙臺師范學院出了很多……(現根據信息提供者苗元華先生的意思刪掉相關信息)。
4、李建保(苗元華先生校友,清華大學教授,現為海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畢業于長春地質學院(按照合校之后的吉林大學)(苗元華先生提供)。
類似的還有很多很多, 大家千萬別歧視小學校的畢業生!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生年輕導師血淚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