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第一節課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19 15:21:25
碩士研究生的兩年,一眨眼就過去了。這不是夸張,而是事實,不知不覺就該找工作準備畢業了。時間緊,一點都不能浪費。兩年碩士,學習還是研究?這就是個問題。
GR: 課堂比實驗室重要。兩年,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研究不了啥。文獻還沒看幾篇,就要寫畢業論文了。若不是早有科研經歷,若不是早決定攻博,兩年,也就是前腳進后腳出的空。與其挖空心思拼湊幾篇所謂的論文,不如多學點東西以后用。
做實驗不等于做研究。蹲在實驗室里,會用儀器,還要知道儀器怎么工作的;會收集數據、畫圖、拍照片,還要會分析數據、圖表、照片背后的東西。這些原理,學與不學的差別是巨大的,直接決定了你是個實驗員還是個研究員。
2、如何學的好?
學習是很件復雜的事,學好則各有各的神通,學習的成功無法復制。但是,有個基本原則:
Heard .ne. Know, Know .ne. Understand, Understand .ne. yours
聽說過不等于知道,知道不等于明白,明白了也不等于是自己的,這應該不用過多解釋。什么才是自己的?只有Insights才是自己的,聽過的再多,知道的再多,明白的再多,也是別人的。學習,圖的就是Insights。變不成自己的東西,學再多也是無用。
Schrodinger說:Thus,
the task is, not so much to see what no one has yet seen; but to think
what nobody has yet thought, about that which everybody sees. 共勉!
3、如何考的好?
研究生的課堂成績有啥用處咱不知道,但考好總不是一件壞事。必須注意的是:學和考是兩碼事。學的好不一定考的好,考的好不一定學的好。學好對自己負責,考好是對他人負責。
考比學簡單的多。只要把學習當成回事、把老師當成回事,考好一點都不難。研究生考試雖然有點BT,但仍然有效,而且保持一定比例的“不及格率”百利而無一弊。
4、如何教的好?
這本來是問老師的問題,但與學生密切相關。現在研究生課堂黑壓壓一片,根本做不到“因材施教”,只能“一鍋煮”,學生只能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精神聽課。
即使有不好好教的,但沒有一個站在講臺的老師不想教好。想教好的內在原動力是老師職業使然,外在動力則有兩點:一是可教,二是值得教。
可教,只需要一點點
共鳴,而不是鬧哄哄一鍋粥;值得教,只需要一點點反饋,而不是大眼瞪小眼。現在教室里都配置擴音器,原因并不是教室大,更不是學生多,而是吵鬧聲大、交頭
接耳者多,而且無法制止,只好用喇叭壓一壓。實際上,上課睡覺的效率比躺床上睡高的多。因此,我提倡學生上課睡覺,只要不打呼嚕不吵吵就行。
當然,雖然說是教學教學,但教與學是兩碼事,教的好不一定學的好,教的不好也不一定學的不好。教學只通過“相長”才能聯系在一起,單獨哪個長都沒勁,不如干點別的更有意義。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生第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