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用于麻類脫膠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東門之池,可以漚麻”,也就是把苧麻直接浸入水中,利用水和麻皮上網絡的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的同時,分解除去麻纖維上膠質物以達到脫膠的目的。到上世紀50年代,對麻類浸解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離具有脫膠能力的微生物及其酶。...
苧麻纖維(麻屑)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木質素、果膠等。在菌株生長繁殖及產酶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的C、N比,過多或過低的C、N比都會影響產酶能力,因此,應選擇適當的底物濃度。表3說明:當麩皮用量為40%,麻屑用量為60%時,CMC及FP酶活均高,對苧麻纖維的剝蝕能力最強。另外,隨麩皮用量增加,菌株生長繁殖快,綠色孢子多,所以,在種子培養時可適當增加麩皮用量。表3.?...
苧麻纖維(麻屑)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木質素、果膠等。在菌株生長繁殖及產酶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的C、N比,過多或過低的C、N比都會影響產酶能力,因此,應選擇適當的底物濃度。表3說明:當麩皮用量為40%,麻屑用量為60%時,CMC及FP酶活均高,對苧麻纖維的剝蝕能力最強。另外,隨麩皮用量增加,菌株生長繁殖快,綠色孢子多,所以,在種子培養時可適當增加麩皮用量。表3.?...
1958年AE.M.M提出利用果膠酶進行麻類(如亞麻、大 麻、苧麻)的脫膠;60年代以后,對于果膠酶的研究逐漸深入;1972年第1次報道產生果膠酶的微生物或果膠酶制劑在脫膠工業中加以利用;1973年根據果膠酶的作用機理將果膠酶分為兩大類,即果膠酯酶和解聚酶;1990年,分離到一株產果膠裂解酶的芽孢桿菌,對苧麻脫膠作出了很大貢獻。...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