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苧麻纖維含量高,會顯著影響飼草加工效率和動物采食性能。因此,解析苧麻纖維形成機制,對于定向選育高纖維纖用苧麻或低纖維飼用苧麻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分類學、遺傳學等研究表明栽培苧麻是從野生苧麻(Boehmeria nivea var. tenacissima)馴化而來,但野生苧麻纖維產量并不高。可見,在栽培苧麻馴化過程中,纖維發育相關基因受到了重點選擇。...
但苧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使得高通量評價苧麻種質資源的耐鎘性耗時耗力。當前缺乏一種快速有效的苧麻耐鎘種質資源評價方法,利用苧麻修復鎘污染大田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研究,苧麻修復鎘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調控機制也待研究。上述科研團隊研發出一種“水培-盆栽”快速評價苧麻種質耐鎘性的方法,并成功應用于196份苧麻種質的耐鎘性及鎘富集能力分析中。...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劉頭明博士及其團隊在苧麻產量性狀的遺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構建了苧麻的首張分子標記遺傳連鎖圖譜,并完成了苧麻纖維產量相關性狀的數量性狀位點(QTL)定位。圖譜中的QTL將可以直接應用于苧麻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苧麻是我國特色的天然纖維作物,其產量、品質等重要農藝性狀易受環境影響,遺傳基礎難以界定。長期以來,苧麻的育種都是以常規育種為主。...
此外,我們觀察到栽培種連鎖不平衡(LD)的衰減速度顯著加快(0.9 kb, r2 = 0.144),進一步支持栽培苧麻的廣泛多樣性。?圖4:苧麻種質群體結構。a,野生苧麻(W)和栽培苧麻(C)的形態比較。b, 60份材料的PCA結果。c,系統發育樹。鑒定出兩個基本的演化支。進化支系I進一步分為野生苧麻組(wild)和栽培苧麻組1 (CR1)兩個主要亞支系,而進化支系II由栽培苧麻組CR2組成。...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