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對人體的潛在危害,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世界上已發展了百余種短期快速測試法,檢測污染物的遺傳毒性效應。B.N.Ames等經十余年努力,于1975年建立并不斷發展完善的沙門氏菌回復突變試驗(亦稱Ames試驗)已被世界各國廣為采用。該法比較快速、簡便、敏感、經濟,且適用于測試混合物,反映多種污染物的綜合效應。...
展望 生物測定今后的方向是:發展更敏感的短期實驗方法和能測定綜合因素的方法,并選擇適當的方法組成系列檢測系統;研究其他生物試驗得到的數據如何推演到人;研究外界物質進入機體后如何代謝,進入細胞后起什么作用,如何影響遺傳物質,化學結構與毒性有什么關系;探索“三致”的機理等,以為人類戰勝癌癥、遺傳性疾病和衰老提供科學依據。...
生殖毒性研究表明大鼠和猴子給藥地夫可特后,雄性動物的生殖力和發育的終點指標,沒有與地夫可特相關的睪丸損傷或精子評價指標的變化。遺傳毒性申請人研究地夫可特和其代謝物的遺傳毒理學研究,包括地夫可特的標準遺傳毒理學研究(Ames,人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體外研究,大鼠體內微核試驗);代謝物21-desDFZ的體外遺傳毒理試驗(Ames,人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
Ames 使用組氨酸營養缺陷型鼠傷寒沙門氏菌株 (S.Typhimurium)建立,故命名為Ames試驗。該試驗利用缺乏合成組氨酸能力的細菌在可誘導堿基突變的化合物的作用下可通過發生回復突變,從而自行合成組氨酸來形成大量肉眼可見的菌落的原理,通過菌落計數來評價受試物的堿基突變能力。...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