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T 131-2003)(以下簡稱“2003版導則”)作為環評法配套規章之一,是繼《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HJ/T 130-2003)之后的第二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標準,在當時的背景和條件下,規范和指導了我國開發區區域環評。...
為了保護土壤環境,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試行)》(HJ 964-2018)(以下簡稱《土壤導則》)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 《土壤導則》首次發布,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內容? 1 哪些行業需要做土壤環境影響評價?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試行)》(HJ 964—2018)中附錄A來看。...
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昨天起,北京市在朝陽、海淀、豐臺、通州、大興5個區縣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全面推行水影響評價制度,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審查指標包括建設項目用水量合理性、公共管網的供水條件、污水排除方案等。 據介紹,實施水影響評價制度后,原來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和洪水影響評價三項行政許可合為一項,作為建設項目立項的前置條件,與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實施并聯審批。...
2019年7月1日,《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 964-2018)正式實施(以下簡稱《導則》)。本文匯總了《導則》的定制背景與意義、制定思路等,并對主要內容進行解讀。 一、制訂背景 土壤與空氣、地表水、地下水、生態等環境要素聯系緊密,其環境影響具有隱蔽性、滯緩性、累積性、難恢復性等特點,因自身條件復雜、評價方法難統一、評價標準欠完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長期缺位。...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