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提出了兩類種植結構調整模式以支持“節水壓采”:保持原有冬小麥 ? 夏玉米體系不變,減少每年的冬小麥種植面積,實現季節性休耕;冬小麥采取“適應降水種植”方式,根據水文年型的不同組合來預先確定冬小麥的種植規模。在冬小麥生育期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是導致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因而減少冬小麥種植面積成為減少灌溉耗水的直接途徑。...
在一些地區冬小麥季化肥氮的利用率僅為25%~30%,夏玉米為 15%~20%。部分地區因大量施用氮肥而引起的地下水硝酸鹽超標問題已受關注。高肥力土壤,通過土壤化肥檢測儀測定田間15N微區試驗,在常規灌溉和磷鉀供應充足的條件下研究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中化肥氮的去向,為確定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中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冬小麥播前將土壤化肥檢測儀的試驗地翻耕、平整,施肥后溝播。...
據估計,從1960s至1990s,小麥生長季耗水增量達130mm,玉米耗水增量為90mm,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輪作體系的年耗水量從約700mm增加到目前將近1000mm。黃淮平原南緣年降水量與此耗水量基本相當,而華北平原北部降水在500-600mm左右,灌溉需求極大。...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