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于近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輻射醫學研究室科研人員在電離輻射引起的線粒體DNA非隨機性損傷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全面解析了電離輻射對線粒體DNA全序列所造成的區域性損傷,發現這種損傷存在非隨機性...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 San Francisco)的科學家近日通過研究發現,和兒童癌癥發病相關的基因易損性或可使正在進行放射療法的兒童相比成年人而言對繼發癌癥的發生更加敏感;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 由放射療法引發的惡性腫瘤是引發癌癥兒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Vocus CI文獻速遞】評估基于HOMs指示劑在北方森林站臭氧生成敏感性中的適用性 走航車 , 57...
線粒體是人體正常細胞內的“能量工廠”,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然而,大量臨床樣本表明:多種腫瘤細胞內線粒體缺陷使得能量供給發生轉變,啟動步驟更為簡單的、不需要氧氣的糖酵解方式快速供能,更適應腫瘤細胞的惡性增殖以及乏氧微環境的需要;其次,糖酵解的產物乳酸能夠為腫瘤細胞生存提供酸性環境;最后,線粒體...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頁面更新時間: 2024-12-23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