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印度,中國主要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廣東、湖北、湖南、等有淺水的地方,多種植在水田。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對其植物形狀及栽培法有詳細描述 。中國長江以南各省栽培普遍 。安徽無為、廣西桂林、浙江余杭 、江蘇高郵和福建福州為著名產地...
地下匍匐根狀莖細長,末端膨大為球莖(地下變態莖),球莖扁圓形,表面平滑,老熟后呈深栗色或棗紅色,有環節3-5圈,并有短喙狀頂芽及側芽,依品種不同,球莖直徑10--50毫米。地上莖中空管狀,圓柱形直立叢生,表面平滑,濃綠色,不分枝,有節,節上生膜狀退化葉,葉鞘薄膜質,鞘口斜形,易脫落。穗狀花序1個...
清代醫學專著《本草求真》記載,它“味甘性寒”,具有“破積攻堅、止血、止痢、解毒、發痘、清色醒酒”之功效。《本草綱目》認為,荸薺“味甘、微寒,滑、無毒”。其功能“消渴痹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黃疸,開胃下食。作粉食,厚人腸胃,不肌;能解毒,服金石人宜之。療五...
荸薺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9],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寒。性喜溫暖濕潤,不耐霜凍,常生長在淺水田中,荸薺在生長前期需要高溫及長日照,如萌芽適溫為15-20℃,分蘗分株最適溫為25-30℃,而在生長后期,縮短光照時數(宜少于13小時)能促進球莖形成,較低溫度(20-25℃)也有利于球莖膨大。土壤則以...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