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后,蛋白質組學對質譜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靈敏度、分辨率、離子化方式、碎裂方式、采集速度、數據處理、動態范圍…… 可以說,質譜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蛋白質組學界科學家們水漲船高的要求密不可分。
6月,賽默飛推出了革命性的高分辨質譜新品Orbitrap Astral,Astral的意思為“星辰大海”,比喻這款儀器就像群星中最亮的一顆星,光芒四射,為分析事業帶來新的光明,帶領科學家們遨游蛋白質分析的星際
2020年,國際頂級期刊Cell,Nature ,Science累計發表75篇蛋白質組學、及蛋白質修飾組學技術相關研究成果;2021年10月27日,Nature同期發表4篇蛋白質組學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在植物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眾多研究領域取得突破。
NAD+的前體NMN是當前暢銷的抗衰老保健品,TA可能和每個人的健康壽命都有關系,激勵著更多科學家們開展研究,探索NAD+多靶標抗衰老的功效和機理。鄧海騰教授研究NAD+ 20余年,并正在用蛋白質組學和質譜技術,揭示生命更多的奧秘。
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了全球生物技術時代,而作為一個新的推動力和新生學科,蛋白質組學進一步推動了精準醫學的發展
賀福初:人類蛋白質組計劃2.0將在國際范圍部署建立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技術體系和行業標準,進一步提升對重大、疑難疾病的‘精準定位’和‘精確打擊’能力。
2021年7月22日,DeepMind與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聯合宣布:DeepMind與EMBL合作,用AlphFold2 預測了人類蛋白質組內的全部20,000個蛋白質結構,并將其免費開放給學術界。
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大幅提升組學技術精度,RNA-seq中高豐度mRNA的定量重復性做到了CV=53ppm,即0.0053%;基于DIA的HRM-MS策略在暨南大學的質譜實驗室中也穩定地達到了R=0.98的定量相關性
我們以“Proteomics”為關鍵詞,共搜索到155,429篇文章,隨機選取了2017-2021年共60,474篇文章中的10,000篇,針對蛋白組學進行整體分析
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在免疫、干細胞分化、發育三個領域的應用,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Cell Reports上
2020年5月,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徐平團隊等發表題為Urine Proteome of COVID-19 Patients的研究成果,表明尿液蛋白組學表征具有區分和預測輕型到重度類型新冠發展的潛力。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成功開展了一項被稱為“NanoDisk-MS”的以質譜法為基礎的血液檢測,可以快速診斷和量化活動性結核病(TB)病例的嚴重程度,這是打擊全球主要健康威脅的重要進展。
在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中,質譜獲得的是多肽序列結構的信息;那么用質譜是否可研究大分子蛋白的結構信息?近幾年來,董夢秋實驗室在中國做出了多項先驅性工作,主要集中在化學交聯質譜領域。
2021年,隨著單細胞蛋白質組學(single-cell proteomics)技術與應用文章的涌現,多次見刊CNS等頂級期刊。由此代表著行業對單細胞蛋白質組學的企盼與關注,單細胞蛋白組真正意義上從“夢想”成為“現實”。
蛋白生物標志物正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衰老過程研究,通過對生物標志物的深入挖掘,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增齡性變化的生理過程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以及衰老過程本身。基于質譜(MS)的蛋白質組學技術可以鑒定到血漿或其他生物基質中的數千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有望于轉化為新的臨床生物標志物,并提供有關衰老、健康惡化和功能衰退機制的新線索
肺鱗狀細胞癌,胰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腫瘤微環境漸進式調控急性髓系白血病,人類膠質母細胞瘤,食管癌,卵巢癌等,分別發表在Cell,Cancer Cell,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Cancer Research上
磷酸化修飾組學、組蛋白泛素化與乙酰化、組蛋白巴豆酰化等,分別發表在Nature、Cell 、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 、Cell Stem Cell
蛋白質組研究的開展不僅是生命科學研究進入后基因組時代的里程碑,也是后基因組時代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
蛋白質組學是揭示生命現象和規律的必由之路,已成為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蛋白質組學研究已成為本世紀各國爭奪最激烈、最重要的戰略制高點之一。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開發了表征蛋白質中組氨酸殘基反應活性的蛋白質組學分析新方法。該工作篩選并獲得了具有組氨酸優異反應效率的α, β-不飽和醛探針,發展了基于烯醛探針的組氨酸標記技術和可逆酰肼化學富集方法,通過蛋白質組定量技術實現了人類蛋白質組中的組氨酸反應活性的高效表征。
Alexander Makarov為我們分享了Orbitrap誕生的很多故事,經歷一波三折,原理生動有趣,他還展望了Orbitrap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