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右乳腫塊診斷分析
患者女,28歲。因右乳腫塊4年伴增大1個月,于2013年4月29日入浙江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2個月前有剖宮產手術史。
?
查體:右乳外上象限可及一個2.0 cm×2.5 cm腫塊,質硬,界欠清,活動度一般,酒窩征及橘皮征陰性,雙腋下未及明顯腫大淋巴結。
?
影像檢查:乳腺超聲提示右乳和腋下交界處低回聲灶(BI—RADS—US:5類)。乳腺鉬靶片示右乳外上象限近腋下一個1.7 cm×1.4 cm×1.5 cm的等密度腫塊(圖1),呈淺分葉狀,邊界模糊,見短毛刺影,未見明顯鈣化灶。
?
圖1乳腺鉬靶內外斜位片
?
MRI示右乳外上象限近腋下大小2.4 cm×2.0 cm×1.9 cm腫塊,距皮膚0.9 cm,T1WI等信號,呈星芒狀改變(圖2),T2WI抑脂序列呈稍高信號,中央見低信號影(圖3),擴散加權成像(DWI)示擴散受限,正常乳腺表觀擴散系數(ADC)值為1.80×10-3 mm2/s,腫塊周邊ADC值為1.26×10-3mm2/s(圖4,5),動態增強掃描腫塊強化大致均勻,周邊見短毛刺影,呈平臺型強化曲線(圖6)。MR影像評估:右乳外上象限腫塊(BI—RADS—MRI:5類)。
?
圖2,3 T1WI和T2WI脂肪抑制序列圖;圖4表觀擴散系數圖;圖5 T1WI增強掃描;圖6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圖
?
手術及病理結果,右乳腫塊細針穿刺:涂片內見成片導管上皮,胞質紅染豐富,形態單一,異型不明顯,不除外低級別特殊類型癌可能,建議術中冰凍;右乳腫塊空芯針穿刺:右乳腺顆粒細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可能。
?
術中見腫塊位于右乳外上象限近腺體邊緣處,與胸肌分界清,無明顯浸潤,大小為2.5?cm×2.0 cm×2.0 cm,質硬,切面灰黃色,質地不均勻,周圍腺體組織呈細顆粒狀(哺乳期改變)。最后診斷:右乳腺顆粒細胞瘤(圖7,8)。
?
圖7腫物病理 瘤細胞呈多邊形,胞質豐富,充滿嗜酸性顆粒HE×200;圖8免疫染色病理S100表達強陽性S100×200
?
討論
?
本病例MR顯示腫塊呈大致均勻強化,呈平臺型動態強化曲線,與多數文獻報道相符。本病例腫塊內部ADC值較低為1.01×10-3?mm2/s,但周邊ADC值為1.26×10-3?mm2/s,與惡性腫瘤區分有一定鑒別意義。盡管GCT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但因其發病率少,醫生診斷經驗不足及腫瘤的一些惡性特征,在臨床、放射學和大體形態上易誤診為乳腺癌。針吸細胞學及術中冰凍病理檢查也較難診斷,術后病理仍是目前唯一的確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