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世界華人質譜會在美舉辦 共享質譜學術盛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6月4日,第六屆世界華人質譜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舉行,這是自第一屆世界華人質譜會以來第一次在海外舉辦的華人質譜會,并恰逢距2006年在新疆舉辦的第一屆世界華人質譜會10周年。會議由美國華人質譜協會(CASMS)主辦,中國質譜學會理事長李金英、美國華人質譜學會理事長李靈軍、臺灣質譜學會理事長廖寶琦、香港質譜學會理事長姚鐘平等國內外知名華人質譜專家出席此次會議。開幕式由年會及組織計劃委員會主席、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的厲良教授主持。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合作伙伴全程參與跟蹤報道。
第六屆世界華人質譜學會會議現場
年會及組織計劃委員會主席、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 厲良
美國華人質譜學會會長李靈軍
大會主席,美國華人質譜學會會長李靈軍致歡迎辭。李靈軍首先歡迎大家參加這次活動,并表示非常高興能夠在這次世界華人質譜學會上見到很多的新老朋友,這是世界華人質譜會第一次在北美舉行,非常感謝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質譜協會的支持和幫助,最后李靈軍希望大家可以盡情享受這次的活動。
會議報告分為7個部分,總共有三十多位專家老師帶來了精彩報告。
美國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研究所韓賢林
會議的第一部分報告主題是華人質譜會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該部分會議由美國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研究所韓賢林主持。
該部分內容請參見分析測試百科網報道:4地華人共慶10年盛典 第六屆世界華人質譜會在美召開。
會議的第二部分報告主題是環境質譜及其應用,該部分會議由童華宜主持。
俄亥俄大學 陳浩教授
來自俄亥俄大學的陳浩教授為大家帶來題為《Capture Transient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Intermediates by Mass Spectrometry》的報告。
報告中,陳浩教授給大家介紹了質譜與電化學偶聯,ESI-MS與電化學偶聯,在線 DESI-MS 與電化學偶聯等情況,并介紹了離子液體中電化學反應的監測以及電極表面反應監測等。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生物化學系教授 余永豪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生物化學系教授余永豪作報告《Site-specif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 ADP-ribosylated Proteome》。
余永豪在報告中介紹了DNA修復酶PARP的活性,臨床實驗中PARP1抑制劑,介紹了D/E-ADP核糖基化蛋白專一位點表征的方法等。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 教授謝建臺
來自臺灣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謝建臺帶來題為《Ambient Mass Spectrometry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的報告。
謝建臺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環境質譜在突發情況中的應用。包括TD-ESI/MS的分析過程,取樣針取樣過程,儀器配置情況及內部離子源結構等。并舉例說明環境質譜檢測胃酸中有機磷酸的POCT檢查過程。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 劉志強教授
來自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劉志強教授為大家帶了精彩報告《質譜技術在傳統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研究中的應用》。
劉志強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質譜研究藥效的物質基礎。劉志強主要從體內和體外化學物質組來研究藥效物質基礎。體外化學物質組包括原型藥材、炮制藥材、藥對復方和體外代謝。研究方法主要是樣品準備,LC/MS分析,成分鑒定。體外化學物質組研究方法包括傳統方法定點取樣,靜態物質組檢測和微透析取樣方法,連續取樣,動態物質組檢測。使用超濾質譜方法對體內藥效物質組進行篩選。最后劉志強總結現代質譜技術非常靈敏、快速、適合復雜體系。
會議的第三部分報告主題是樣品準備方法,該部分會議由顧澤宗主持。
臺灣大學中央研究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陳逸然
來自臺灣大學中央研究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陳逸然為大家帶來的報告是《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MS Signal Processing Platform for the OMICs of Plant Stress Biology》。
報告指出,生物威脅會引起重要的農作物損失,例如疾病、昆蟲和野草等。如此會引起大量使用農藥及化肥。陳逸然課題組研究找尋一種方法可以讓植物更加強壯,以減少農藥及化肥的使用。研究方法是找到一種植物Peptide,以啟動植物防御性反應。
在報告中,陳逸然介紹了植物肽信號,以及細胞信號研究中所使用的儀器平臺,蛋白質組學分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流程等。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謝孟峽
來自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謝孟峽給大家帶來的精彩報告是《質譜技術在復雜基質中痕量殘留物檢測的應用》。
謝孟峽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三方面內容:1、乳化炸物爆炸殘留物的分析和溯源方法研究;2、表面分子印跡材料的制備及在塑化劑檢測中的應用;3、動物組織中類固醇激素的HPLC/MS/MS的分析方法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 陳云教授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陳云教授作的報告題目為《Elucidating the Structure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by UPLC-MS》。
陳云教授在報告中主要介紹UPLC-MS在碳納米結構中的應用。碳納米結構是在2004年一次偶然中被發現的,后來的應用包括生物成像和納米探針等。
在接下來報告中,陳云主要介紹了他們研究團隊使用UPLC梯度分離CNP,并用ESI-MS分析分離的CNP結果。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 陳淑慧
來自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陳淑慧帶來的報告是《Accessing higher order protein structrue by top-down,bottom-up,and chemical labeling》。
會議的第四部分報告主題是蛋白質組學的方法研究,該部分會議由陳玉如主持。
葉明亮介紹鄒漢法老師生平
鄒老師最后一次參加學術會
在該部分的會議伊始,大家首先深切緬懷了今年4月份去世的鄒漢法老師,由鄒漢法老師學生葉明亮介紹鄒漢法老師生平,鄒老師畢生致力于中國化學研究和教育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中國分析化學,尤其是復雜生物樣品的高效分離與表征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后葉明亮介紹了鄒老師在最后日子里的一些事跡,葉明亮說鄒老師意志非常堅強,從不把自己虛弱的一面表現出來,所以大家印象中鄒老師一直都很精神。
現場好多老師都對鄒老師的去世表示深切悼念,也有好多老師與大家分享了自己與鄒老師的故事,例如,厲良教授,陳玉如教授和張慧教授等都分享了自己與鄒老師的故事。鄒老師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 葉明亮
來自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葉明亮作報告的題目是《Enzyme kinetics for complex system:make the PTM enzyme substrate screening turning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葉明亮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復雜體系酶的動力學,修飾酶底物篩選等。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翻譯后修飾。利用特異性的相互作用發展酶促標記。葉明亮說與翻譯后修飾相關的蛋白質反應包括兩種,一種是在酶作用下加上和去除PTMs,另一種是翻譯后修飾依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識別翻譯后修飾。
葉明亮在接下來的報告中主要介紹了酪氨酸磷酸化和酶促動力學實驗等。
布法羅分校 曲峻教授
來自布法羅分校曲峻教授帶來的精彩報告是《Global and targeted protein quantification in clin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ystems》。
曲峻主要向大家介紹了臨床和制藥系統的Global quantification和targeted quantification。目前在蛋白質組學定量中的挑戰主要是增強定量可信度和統計功效,并減少假陽性生物標志物的發現。并向大家介紹了利用LC/MS及高分辨MS對蛋白質組學的分析過程以及實驗結果。
佐治亞理工學院 伍榮護教授
來自佐治亞理工學院伍榮護教授作的報告題為《Systematic Quantification of Cell Surface Glycoproteins by Mass Spectrometry》。
伍榮護向大家介紹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蛋白質羰基化作用,包括表面蛋白和糖蛋白,膜蛋白,蛋白動力學以及生物醫藥應用等。在報告中,伍榮護主要介紹了一種集代謝標記、點擊化學和質譜為基礎的方法對細胞表面糖蛋白進行定量研究,并得出了表面蛋白糖基化信息,利用復合蛋白質組對表面糖蛋白動力學進行定量并測量它們的半衰期。
威斯康星大學教授 葛瑛
來自威斯康星大學教授葛瑛給大家帶來的報告題目是《Novel Strategies in Top-down Proteomics》。
葛瑛說現在自上而下的蛋白質組學正在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從完整蛋白樣品前處理到中間MS分析再到最后信息的分析鑒定都遇到很大的挑戰。所以,在接下來的報告中,葛瑛主要介紹了針對蛋白質自上而下分析的四個挑戰(1、蛋白質溶解度;2、蛋白質組的復雜性;3、蛋白質組動態量程;4、蛋白質MS數據解析)所作的四個創新方法。
會議的第五部分報告主題是蛋白質組學的應用,該部分會議由黃蘭主持。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 楊福全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員楊福全作報告《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palmitate-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recovery in skeletal muscle with SILAC-based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楊福全在報告中介紹了基于SILAC定量蛋白質組學對棕櫚酸誘導胰島素和骨骼肌機制的研究,得出結論:1、COX-2示出了最大改變響應兩個脂肪酸(EPA和OA)在骨骼肌的表達水平。2、COX-2在骨骼肌起到PA誘導的胰島素抗性作用。 COX-2的特異性抑制劑能夠扭轉PA誘導的胰島素脫敏,恢復Akt磷酸。3、PA誘導COX-2的表達被特異性定位于C2C12細胞中。
圣猶達兒童研究醫院教授 彭雋敏
來自圣猶達兒童研究醫院教授彭雋敏作報告《High-throughput Proteomics in Cancer and Alzheimer’s Disease》。
彭雋敏在報告中介紹了癌癥和老年癡呆癥中的高通量蛋白質組分析。報告指出膠內酶解和LC-MS/MS可以分析最多5000個蛋白質。U1 snRNP特異性地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體內聚集,小鼠模型顯示U1-70K會造成認知功能損壞。報告還描繪了小兒腦腫瘤模型。
臺灣長庚大學生物系教授 陳怡婷
來自臺灣長庚大學生物系教授陳怡婷帶來題目為《Multiplex quantification of cancer-associated proteins by targeted mass spectrometry in human body fluids for biomarker verification》的報告。
?????? 陳怡婷結合iTRAQ標記策略以及LC-MS/MS分析技術,描繪了膀胱癌患者臨床標本中的蛋白質組學改變。LC-MRM-MS 和ELISA均可用于驗證潛在的生物標志物。陳怡婷課題組的研究揭示了TACSTD2和膀胱癌的強關聯性,并突出了人尿微粒在膀胱癌無創性診斷中的潛力。TAGLN2對于診斷(AUC=0.999)以及評估膀胱癌患者淋巴結轉移可能是一種有用的腫瘤組織標記物。ELISA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膀胱癌亞群的尿液中STMN1 和TAGLN2水平顯著增加。TAGLN2在個體膀胱癌組織和尿液標本中表現出最顯著的過度表達,因此,這是非侵入性膀胱癌篩查的潛在生物標志物。
Amgen公司科學主任 張忠起
來自Amgen公司科學主任張忠起作了題為《Mass Spectrometry of Therapeutic Proteins:Quality Attributes on a Large Scale》的報告。
張忠起在報告中介紹了治療性蛋白質的質量特性、肽圖/質譜分析儀工作流程等內容,之后通過修改變體序列、聚糖分布等特性,進行快速單抗的Fc聚糖分析,發現宿主細胞蛋白、二硫鍵的特性均有改變。
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 汪福意
來自中科院化學所的汪福意博士帶來題目為《基于抗癌金屬配合物和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定性和定量MS調查策略》的報告。
汪福意的研究小組在研究抗癌金屬藥物的分子藥理學課題中,通過MS研究金屬藥物和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現1、使用穩定同位素標記和胰蛋白酶消化的組合,LC-ESI-MS分析不僅能識別基于金屬抗癌絡合物與蛋白質的結合位點,而且可以結合化學計量進行量化。2、綁定(芳烴)釕GSTπ在Cys15和Cys48上,對抑制釕配合物酶的活性起關鍵作用。3、釕(芳烴)復合物結合PTP1B在兩個催化位點半胱氨酸215和變構半胱氨酸121,顯著提高PTP1B抑制能力。
會議的第六部分報告主題是基礎研究和儀器設備,該部分會議由ShiDaShen主持。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蕭智傑
來自香港城市大學教授蕭智傑帶來報告《Reaction of small organosulfur molecules (CH3SSCH3 and CH3SH) with a hydrated electron in the gas phase: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臺灣中興大學化學系 特聘教授李茂榮
來自臺灣中興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李茂榮帶來報告《Golf-ball Assiste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ino Acids in Complex Samples》。
李茂榮主要介紹了高爾夫球輔助電噴霧質譜法測定復雜樣品中痕量氨基酸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建立了一個通用的自制高爾夫球輔助電噴霧電離源的液相色譜-質譜串聯(LC-MS/MS)來對茶葉、尿液和血清中20種微量氨基酸進行測定。自制高爾夫球輔助ESI源不僅可以提高離子傳輸效率,提高信號強度,而且是一種簡單、方便、便宜的裝置。結果表明,高爾夫球輔助電噴霧電離系統在復雜的矩陣分析中是非常有效的分析。
南開大學教授 孔祥蕾
來自南開大學教授孔祥蕾帶來題為《IRPD Spectroscopy of Metal Cationized Ions Generated by MADLI Source》的報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吳志哲
來自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吳志哲帶來題為《通過納米鉆石熒光標志和MALDI-TOF MS的高效檢測和細菌鑒定》的精彩報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生物質譜實驗室開展方法、儀器儀表、納米材料以及其他應用的研究開發,其中包括MALDI-ESI、nanoSpray、MALDI matrix、Desorption ESI、Nanodiamond (ND)等。
納米鉆石(Nanodiamond )特性:高導熱性、光學透明、化學惰性、納米級、能與蛋白質牢固地結合、生物相容性、環保等。
報告詳細闡述了通過納米鉆石熒光(FND)和MALDI-TOF MS進行細菌鑒定和高效檢測的具體方法和數據參數,進行檢測限測定,介紹案例分析的質譜譜圖,還搭建了基于納米鉆石熒光分析(第一代FND)平臺。
會議的第七部分報告主題是小分子分析,該部分會議由Ada kong主持。
普渡大學 瑕瑜
普渡大學的瑕瑜帶來的報告是《Photochemical Tagging for Unsaturated lipid Analysis by Mass Spectrometry》。
在報告中瑕瑜表示光化學反應,可以容易地加在在線質譜分析中(快速反應,簡單的設置)。這些反應可以用來標記在脂類中的一個C=C,以改進分析能力(選擇性分析,改進檢測…)。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亦生
來自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生給大家帶來的報告是《Improving efficiency of carbohydrate identification by back-end chemistry before mass analysis》。
中國科學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 朱正江
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朱正江帶來的報告是《LC-MS based metabolomics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protein-metabolite interactions》。
Discovery Sciences PDM的翁乃棟博士
來自Discovery Sciences PDM的翁乃棟博士帶來了題為《對于LCMS分析4β羥基膽固醇生物臨床上的挑戰——內源性生物標志物P450 3A4》的報告。翁乃東介紹了為什么還需要內源性生物標志物,一個良好的內源性生物標志物DDI的優勢, 4β羥基膽固醇在人體的代謝過程以及4β羥基膽固醇作為生物標志物的誘導和抑制試驗等。
Alliance Pharma總裁Frank Li
Alliance Pharma總裁Frank Li帶來了題為《LC-MS的進步促進CROs市場成長》的報告。Frank Li首先介紹了LC-MS在CROs中的歷史。他表示LC-MS相比較LC/UV的運行時間,縮短了十倍;90年代測試每個樣品需要花費近$180,現在只需要$40。Alliance Pharma成功的三大要素是職業道德、科學成就和遵從法規。在生物分析案例研究中,Frank Li介紹了使用LC-MS/ MS定量人血漿中 D-赤鞘氨醇-1-磷酸的(S1P)的方法開發和驗證。
在會議的最后環節,中國質譜學會、臺灣質譜學會、香港質譜學會和美國華人質譜學會各自分別于其他三家交換禮物,第六屆世界華人質譜學會在一片其樂融融聲中終于緩緩地落下了帷幕。
?????? 第六屆世界華人質譜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