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屬礦評價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掛牌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日前委托中國地調局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土資源部多金屬礦評價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進行了建設驗收。
建設期間,該實驗室通過承擔國家、省部級及市場開發科研項目,在共伴生多金屬礦資源綜合利用、難選冶多金屬礦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多金屬礦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調查評價和數據庫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帶動了鎢鉬、鉭鈮、金銀多金屬礦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提高,盤活呆滯鎢鉬類資源量30億噸。目前,該實驗室已成為我國多金屬礦評價與綜合利用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平臺。
該實驗室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課題)1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課題)7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其中一等獎2項;獲授權發明ZL20項、實用新型ZL16項,中國發明ZL優秀獎1項;獲軟件著作權1項;發表核心期刊以上論文57篇、出版專著1部,研究起草制定行業標準10余項,其中公開發布1項;開放及委托項目課題173項;形成鎢鉬多金屬礦綜合利用等研究團隊5個;每年開展地球日宣傳、實驗室開放等科普活動,為普及地學知識做出了應有貢獻。
驗收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審閱材料、實地考察、質詢討論的基礎上,認為實驗室保質保量完成了各項任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并掛牌。
該實驗室主任郭珍旭表示,國土資源部多金屬礦評價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將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完善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優化實驗室運行機制;同時,結合共伴生礦、難選冶多金屬礦的長遠發展和現實需要,針對關鍵技術難題開展開拓性研究,解決一批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土資源的重大科技問題,使多金屬礦研究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中國地調局、部重點實驗室辦公室、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