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省市300余家重點實驗室獲批,科技建設迎來新熱潮
近日,廣東、浙江、山東等多個省市地區陸續發布2024政府工作報告,或對2023年工作進行了總結。
多個省市提及了過去一年中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情況,其中上海市牽頭完成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26家、新建9家(共35家);廣東省獲批組建1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9家;山東省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增10家、達到21家……
廣東省
廣東省發布了2023年工作回顧。在“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建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釋放強大動能”方面,提到鵬城、廣州國家實驗室全面順利運行,獲批組建1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
浙江省發布2023年成績單,其中提到:首家國家實驗室掛牌運行,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9家。
上海市
近日《2023上海科技進步報告》出爐,其中提到:上海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4900項,經費33.96億元。上海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39項(累計1385項),獲中央財政資金預算支持28.03億元(累計193.11億元)。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滬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3+4”總體格局初現。張江實驗室、臨港實驗室和浦江實驗室3家國家實驗室高質量運行,4家國家實驗室上海基地中,合肥實驗室上海基地、廣州實驗室上海基地揭牌成立,上海長興海洋實驗室、上海吳淞材料實驗室積極籌建中。上海牽頭完成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26家、新建9家。
山東省
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增10家、達到2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10家、居全國首位。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揭牌。新布局7家省高新區。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達到8家。創新人才加速集聚,頂尖人才達到164位,新增省級以上領軍人才2028人,5名個人、1個團隊榮獲“國家工程師獎”。
2024年目標中提到:充分發揮實驗室體系支撐作用,全力服務保障嶗山實驗室建設,新創建7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布局2家省實驗室,重組200家省重點實驗室。深入實施高等教育一流學科建設“811”項目,抓好康復大學建校招生、空天信息大學籌建。
江西省
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新增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首家省實驗室——南昌實驗室啟動建設。
南京市
在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紫金山實驗室建立業界首個6G綜合實驗室;1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累計達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
重慶市
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完成10個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新增12個國家級科創平臺。
寧波市
寧波市在2024主要目標任務中,要“奮力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助推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具體措施提到:提升科創平臺能級。深化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戰略合作,以世界一流標準打造甬江科創區,高站位推進甬江實驗室建設,啟動建設東海海洋綜合試驗場,新增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5家,力爭實現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零的突破。
提升產教融合水平。加快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建設,全力支持寧波大學通過“雙一流”驗收、入選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名單。實施高校學科專業“161”提升工程,擴大在校研究生規模。
武漢市
在2023年工作回顧中,武漢市有1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重組和新建;6個大科學裝置建設有力推進。
在2024年,武漢市計劃:優化重組和新建8家全國重點實驗室。
合肥市
在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深空探測等4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組建。
淮南市
在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淮河能源集團與安徽理工大學共建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安徽理工大學實現省屬高校A類學科零的突破,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入選首批省級大學科技園。淮南師范學院在省屬高校科技創新“賽馬”中位居前列。淮南聯合大學、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入選省高職院校“雙高計劃”。
遼寧省
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新建、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達11家。新增兩院院士6人,總數達61人。2個團隊和3名個人獲評國家卓越工程師獎。
2024年重點工作中提到:加快建設遼寧實驗室,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遼寧基地。
沈陽市
在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渾南科技城、沈北科教園加快建設,遼寧材料實驗室、遼河實驗室投入運行,太行實驗室遼寧基地正式掛牌,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設施開工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累計落地項目51個。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到76個,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0家,科技型企業突破2.1萬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41.4%。以“325沈陽模式”突破“卡脖子”問題,“太行110”重型燃氣輪機填補國內空白。新增兩院院士5人,全年引育高層次人才634人、高技能人才4.2萬人、“帶土移植”創新團隊102個。
大連市
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加快創新平臺建設,英歌石科學城建設進入快車道,首批235個細分領域實驗室確定入駐,先進光源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主體完工,遼寧濱海實驗室、黃海實驗室投入使用,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我市全國重點實驗室增至5個,大連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
2024年工作重點提到:積極推動國家級平臺建設,推進先進光源大科學裝置納入國家建設規劃,建設化學動力學、精細化工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力爭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2—3家。高水平建設地方特色實驗室,遼寧濱海實驗室、黃海實驗室和大連凌水灣實驗室全面投入運營,大連金石灣實驗室開工建設。建設涉海領域創新研發載體,推進海岸和近海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爭取海洋工程環境實驗與模擬設施納入國家大科學裝置戰略布局。
長沙市
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省“4+4科創工程”在長項目有力推進,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項目開試,國家超算長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省“四大實驗室”進入實體化運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獲批籌建。新增各類創新平臺604家,其中國家級1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入列7家。新增標準化中職學校25所、高職院校2所,長沙工業學院通過高校設置省級評估。
省“4+4科創工程”在長項目:即四大實驗室,包括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實驗室)、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四大重大科學裝置,包括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力能實驗裝置、航空發動機冰風洞裝置。其中在長項目是指: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
四川省
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全國重點實驗室新獲批2家,13家完成重組。
福建省
2023年主要工作成效中提到:重組入列全國重點實驗室2家;新增兩院院士5人,2人獲評國家卓越工程師。
天津市
在2023年工作回顧中提到:10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2024年工作重點中提到:力爭全國重點實驗室突破20家。
山西省
2024年重點工作中提到:推動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雙一流建設;與轉型發展相關的應用型本科專業占比達到 65%;建設 3-5 家省實驗室,優化重組省重點實驗室;實施 20 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 100 項以上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鄂爾多斯市
2024年重點工作提到:聚焦優勢領域主動參與國家實驗室布局,申建大科學裝置。支持鄂爾多斯實驗室申建全國重點實驗室,推動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內蒙古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等研發機構進一步強隊伍、強平臺、強功能,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打造新質生產力應用創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