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路紅:從0到1 做中國原創的質譜
——華儀寧創總經理聞路紅專訪
一個世紀前,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中寫道:“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所有創業者和企業家們都清楚,選擇做原創產品是那條“人跡更少的路”,對一家中國質譜企業來說,就更是如此。在分析儀器行業,我們首先應向那些做原創產品的企業致敬。當他們的原創產品成功應用,真正解決了現實的問題時,我們更應該為他們加油。近日,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到華儀寧創的創始人聞路紅總經理,希望他對原創質譜的思考和努力以及應用的成果,能夠激勵更多質譜人,因為唯有創新,才能真正贏得人們的尊重,贏得世界的尊重。
華儀寧創總經理聞路紅
讀書改變命運
談到自己的經歷,聞路紅笑著說:“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正是我的個人寫照。”聞路紅出生于云南省陸良縣板橋鎮一個農村家庭,1995年高考后走出云南,1999年從湖南大學物理專業畢業后,師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航天遙感、航天儀器領域著名專家陳桂林院士,26歲獲得博士學位。2004-2006年,他在硅谷知名GPU設計公司S3 Graphics擔任系統工程師。2006年,受到聚光科技創始人王健的感召,加入聚光科技跟隨創業,曾擔任聚光科技研發總監、國家環境監測儀器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等職務,完整經歷了一家創業企業從小到大的過程,2011年聚光科技上市后聞路紅也萌發了自己創業的念頭。2012年12月,聞路紅創辦環保設備企業杭州路弘科技。2013年1月,聞路紅被引進到寧波大學,牽頭組建寧波大學科學儀器創新團隊,目前是寧波大學教授、博導、科學儀器創新團隊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2015年國家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鼓勵大學教師開展成果轉化、創辦企業。2015年10月,聞路紅在寧波大學支持下創辦寧波華儀寧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背靠大學這種模式,可以借助高校的人才、科研條件、資源平臺等優勢進行前沿技術研究探索、驗證,為成果轉化奠定技術基礎,同時與企業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發揮雙方優勢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實現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
寧波大學科學儀器創新團隊瞄準國家在高端科學儀器、生命健康智能裝備領域的重大需求和短板,以“把核心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為己任,專注于從事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命科學、精準醫學等應用領域的高端儀器裝備的前沿技術研究、核心關鍵部件攻關、成套系統研制及成果轉化應用。團隊從2013年創建以來已壯大成一支超過50人的科研隊伍,從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校引進超過10位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吸引李剛強教授于2018年全職加入,聘請了張新榮教授擔任兼職教授,過去5年承擔了包括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在內的超過30項國家、地方重大科技項目,成為寧波大學一支冉冉升起的明星科研團隊。
聞路紅還是我國儀器儀表領域的知名行業專家,擔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全國儀器分析測試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81)委員等多項行業職務,2012-2015年曾作為執筆人參與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項目儀器儀表傳感器領域執筆工作。2019年聞路紅當選寧波市政協委員,入選浙江省第二批萬人計劃創業領軍人才,2021年被評為浙江省第七屆最美禁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