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的活動復制機制介紹
推測朊病毒僅由蛋白質組成,沒有核酸。一種學說認為朊病毒的蛋白質能為自己編碼遺傳信息。這種假說與傳統的分子生物學中的“中心法則”是相違背的,因為朊病毒沒有核酸。于是人們假設朊病毒的復制可能的方法,一認為是通過逆轉譯過程產生為朊病毒編碼的DNA或RNA(如后者情況還需要逆轉錄)必須存在逆轉譯酶,甚至還要有逆轉錄酶。二為蛋白質指導下的蛋白質合成,即蛋白質本身可作為遺傳信息。在這之前,科學家認為所有的病原體都有可復制的核酸(細菌、病毒等等)。
最引起當今科學家興趣和關注的是朊病毒的復制機理。由于朊病毒是一種只含有蛋白質而不含核酸的分子生物并且只能在寄生宿主細胞內生存。因此,合成朊病毒所需的信息,有可能是存在于寄主細胞之中的,而朊病毒的作用,僅在于激活在寄主細胞中為朊病毒編碼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復制繁殖。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突破口:這種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被稱為PrP的蛋白質組成的。這種蛋白質可以在細胞的質膜上找到(具體功能還不了解),但是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與正常因子PrPC在形狀上有一點不同。科學家推測這種變形的蛋白質會引起正常的PrPC轉變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質,這種連鎖反應使得正常的蛋白質和致病的蛋白質因子都成為新病毒的材料。在這個假說被提出來以后,產生PrP的基因被抽離出來,產生不同形狀的突變基因被成功的定義和復制,研究實驗鼠的結果為這個假說提供了支持,這些證據是強有力的,但并不是無可爭議的。進一步研究發現,朊病毒蛋白是人和動物正常細胞基因的編碼產物(人的該基因位于第20號染色體短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