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關于基礎研究與科技創新,浙大校長杜江峰說了這些

    2023.6.03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39.shtm

    “作為一名老師,能和同學們在一起,是最為幸福的事情。”

    “學知識是為了把知識變成有用的東西:要么把知識的成果裝到貨架上,要么放到書里去。”

    “專業沒有好壞之分,任何一個方向,如果做得好,你都能享受它的過程。”

    ……

    6月2日下午,浙江大學校長杜江峰院士與200余位青年學子面對面,帶來《求是大講堂》通識課程第一課——《淺談基礎研究與科技創新》。

    講課現場金句迭出,不斷引發青年學生深入思考:什么是科技創新?為什么需要科技創新?如何進行科技創新?

    圖片

    01

    從老花鏡到顯微鏡

    “創新是無止境的”

    在課堂上,杜江峰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基礎研究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加強基礎研究的核心內涵,就是加強源頭的科技創新。”

    圖片什么是科技創新?杜江峰引經據典,以顯微鏡的發展史為例,啟發同學們科技創新所包含的兩個維度:一是科學的創新,二是技術的創新。

    從一個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再到掃描隧道顯微鏡、超高分辨率的單光子熒光顯微鏡,不同領域的科學原理被不斷地更新、理解和應用,技術的邊界被不斷地突破,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視野得以不斷拓展。杜江峰指出,創新是無止境的,而且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是一個應用知識的過程。

    圖片 圖片

    有了科技創新,發展的難題變得迎刃而解:袁隆平畢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全世界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屠呦呦發現了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對瘧疾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療法,挽救了數百萬人的性命;以天眼、人造太陽、天宮空間站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更是助力全球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647ae0eae4b00d9f0ea0fd6a.png

    “學知識是為了把知識變成有用的東西:要么把知識的成果裝到貨架上,要么放到書里去。今天的青年學生應該有追求、有目標、有理想。”杜江峰說。

    02

    從量子計算到精密測量

    “專業方向是給有準備的人”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半導體晶體管的尺寸接近納米級,電子的運動不再遵守經典物理學規律,半導體晶體管將不再可靠,以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精密量子測量為主要發展方向的量子信息技術正展示出無限的發展可能。特別是量子計算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能夠指數加速其學習能力和處理速度。他通過自身經歷告訴同學們,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敏銳的洞察力是實現學科交叉的重要前提。

    2009年,杜江峰帶領自己的科研團隊首次在真實固態體系中實現了最優動力學去耦,這項成果發表于國際權威雜志《自然》。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極大提升了現實物理體系的性能,從而朝實現量子計算邁出重要的一步。

    圖片

    論文截圖

    作為一名科學家,杜江峰能夠始終前瞻性地感知到量子科學發展前沿。在工作中,他發現傳統磁共振無法實現微觀尺度的磁共振探測和成像,于是他創新性地提出量子鉆石傳感,借助鉆石中的氮-空位點缺陷這一量子傳感器,開啟微觀磁共振之門。

    2015年,他的團隊將量子傳感技術應用于單個蛋白分子研究,在室溫大氣條件下獲得了世界上首張單蛋白質分子順磁共振譜,為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研究提供了變革性研究手段。

    圖片

    Science網站首頁圖片新聞頭條報道相關成果

    同時他也發現,使用進口儀器做實驗限制頗多。能不能研發出一臺屬于自己的儀器?在這個念頭的驅使下,他又帶領團隊自主研制系綜自旋磁共振儀器和單自旋磁共振儀器,成功實現了實驗室科學儀器研制歷史上的繼承創新和原始創新。“有了自己的儀器后,我們就可以實現從0到1的突破,不斷圍繞‘四個面向’取得新的突破。”

    圖片

    高功率X波段脈沖式電子順磁共振譜儀

    圖片

    多波段脈沖單自旋磁共振譜儀

    “儀器裝備水平不是一蹴而就,先是有科學的突破,再到應用的突破,再到裝備的突破。”杜江峰和團隊的系列科研實踐,充分體現了基于基礎研究重大突破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他強調,科技創新能助力國內產業升級,有助于打破“卡脖子”局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發展持續貢獻中國科技創新力量。

    03

    從本科生到博士生

    “我們愿意給大家做‘梯子’”

    “如何選擇自己的科研方向?”“如何平衡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的儀器研制時間成本和學生工作就業之間的關系?”“如何正確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競爭的挑戰和失敗的打擊?”“如何永葆好奇,堅守‘求是創新’的初心?”……

    圖片 圖片

    面對同學們的一個個問題,杜江峰耐心解答:

    “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都與我們的經歷相關,有基礎才有選擇,同學們要打好學科基礎,不斷增進自己的知識、認識和見識,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進。”

    “面對科研,我們需要擁有十年磨一劍的堅持與熱愛。學校提出的長周期培養模式也有助于學生們進一步堅持所愛。此外,大型儀器的研制離不開團隊合作,我們可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奮斗。”

    “做科研,要少做跟在屁股后面抬轎子的活兒。我希望同學們能夠比你們的老師強。只有一代又一代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們才能實現科技的自立自強。”

    “希望同學們能夠利用好自己的時間,一代有一代人的希望,每一代人都在給你們當梯子,我們愿意給大家做梯子。”

    臺上,師者的話語如春風拂面,教誨諄諄;臺下,學子的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種子悄然種下,并在教與學的對話中,破土發芽。

    圖片

    據悉,《求是大講堂》通識課程還將圍繞科學精神、文化傳承、國之大者、國際視野等主題,定期邀請國內外頂尖專家開設專題講座。

    “我們希望通過教師與學生、校內與校外的共同努力,實現學生與名家大師近距離對話,引導學生增強家國情懷、涵育人文素養、感悟科學精神、開闊國際視野、提升思辨能力,一起將《求是大講堂》打造成一門廣受學生喜愛、又讓學生受益終身的金課!”浙江大學副校長吳健說。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