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交通碳達峰:能源轉型是關鍵

    2021.7.21

       來自生態環境部的統計顯示,過去9年,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作為能耗和碳排放的主要環節之一,交通行業的低碳發展勢在必行又任重道遠。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CCTP)2021年度會議“交通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路徑與對策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能源轉型是實現城市交通碳中和的最核心措施,加快發展智能新能源汽車有利于交通“雙碳”目標的實現,但需要政府、供給市場、消費市場等協同推動碳減排。

      減排任重道遠

      來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如果再加上航空、鐵路、水運等,我國交通領域碳排放量非常大。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清潔交通項目經理秦蘭芝介紹,2019年我國交通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占總量的10%左右,道路交通是最主要的排放源,其中商用車在道路交通溫室氣體排放中占比最高。

      “商用車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我國冷鏈、生鮮配送等成為商用車市場的需求增長點,因此商用車保有量未達峰值。”秦蘭芝表示,在商用車的重卡領域,柴油仍是主要燃料類型,因此減排壓力巨大。

      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郝春曉也表示,道路運輸中,重型貨車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此外排放的氮氧化物占汽車排放量的79.0%,排放的顆粒物占汽車排放量的59.4%,將對交通領域減排帶來較大影響。

      “交通行業逐漸成為越來越多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能源基金會中國區總裁鄒驥表示,交通行業率先實現零排放對空氣質量達標、保護人體健康、支持國家氣候變化目標實現、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實非常關鍵。

      向“新能源”要答案

      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尹航指出,隨著近年來油耗標準以及新能源車輛推廣等一系列政策和規劃的實施,預計交通領域將于2028-2030年間碳達峰。但如果不采取更嚴格的交通減碳政策,2060年交通領域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將是巨大挑戰。

      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執行主任安鋒預測,我國機動車石油消耗量預計可在2025年前達峰,2040年降低至55%,2050年降低80%。機動車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可以減排達到77%。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中國項目負責人何卉認為,要實現2050年碳減排的遠景規劃目標,需要通過五個戰略路徑:機動車能效和CO2排放法規標準、零排放汽車政策法規、尾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低碳可再生燃油法規、交通活動需求管理。

      “例如,交通活動需求管理可以在2050年為全球交通帶來80%的CO2當量減排,把我們帶到非常接近1.5度溫控所需要的26億噸的排放水平。”何卉表示。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節能減排中心副主任王聘璽表示,能源轉型是實現城市交通碳中和的最核心措施,貢獻率可達80%,但需實現“綠電+新能源汽車”的零排放結構。

      “核心在于降低小客車的出行強度,以及構建‘電氣化鐵路+新能源汽車’的貨物綠色運輸模式。”王聘璽說。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也表示,加快發展智能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和戰略選擇。同時,汽車行業也要重視傳統能源汽車節能減碳及汽車制造全產業鏈節能低碳。

      尚需多方協同助力

      尹航表示,我國需要從長遠考慮,以終為始部署更為嚴格的交通減排政策和措施,助力國家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基于已有的多個研究,總體而言我國交通領域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是多數研究的結論,但是交通碳中和將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執行委員會主任龔慧明建議,我國應基于“30·60”雙碳目標,推動交通全行業進一步明確碳排放清單計算方法和減排邊界,明確最有效的減排手段及相應的責任主體。

      “交通行業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是車的事情,也不僅是交通運輸的事情,還涉及到運輸需求和基礎設施保障,比如用地和城市規劃、電網規劃,甚至還涉及建筑物配電容量標準等。” 龔慧明表示。

      吳志新也指出,汽車行業實現“雙碳”目標,僅靠汽車行業自身是萬萬不能的,離不開與大能源、大交通的協同發展、融合互動。“車聯網、電力能源網、智慧交通網的深度融合可系統提高能源利用及交通運輸效率,進而全面降低碳排放。”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發展愿景的實現,需要能源、環境、經濟、產業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參與主體形成廣泛共識。”王聘璽表示,應該由政府、供給市場、消費市場、智囊團共同推動形成以消費市場為核心,升級既有協同機制、政府明確發展績效、提供良好發展環境,企業協同提升車輛技術水平、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提供充足能源供應和便利可持續能源補給環境的發展生態。

    推薦
    熱點排行
    一周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